APP下载

海外侨胞贡献良多 功不可没

2019-03-22邱淑群

华人时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裘援平海外侨胞委员

邱淑群

1月15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裘援平出席在南京东郊国宾馆举行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裘援平转达了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对江苏省政协及各位委员的诚挚问候和敬意,认真倾听了5位委员的预约发言和一些委员的即席发言,不时还与他们亲切交流,座谈会后,她接受了《华人时刊》的独家专访。

在江苏言江苏。裘援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成就世界称道,以年均9.5%的增长速度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迈出决定性步伐,江苏省不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但胜似前沿,经济总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其中离不开港澳同胞和港澳政协委员、海外侨胞的积极作为,他们贡献良多,功不可没。港澳同胞中有许多江苏籍乡亲,还有许多在江苏投资兴业,他们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香港、澳门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过积极贡献。

感人精彩故事 道出港澳委员的赤子深情

斥巨资果断购回大屿岛。1977年,一位南洋人士买下香港大屿岛,开办了养牛场,后因投资失败而破产,给他贷款的新加坡一家外资银行准备接管。江蘇省政协第一批港澳委员刘璧如女士意识到,在香港回归在即的时刻,大屿岛如果落到外资银行手里,会给回归带来更多麻烦。她排除各方面干扰和竞争,耗资几千万港币购回大屿岛,成为爱国爱港爱澳的中坚力量和榜样。

率先到内地投资兴业。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外资普遍采取观望态度,是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率先响应,踊跃到内地投资兴业。出生在江苏南通的方铿委员,1993年以来,在江苏先后投资近4000万美元成立了十多家印染、酒业、纺织、医疗等企业,为家乡和内地公益事业捐赠累计逾一亿元人民币。

建成内地首家民营“三甲”医院。孙福林委员,90年代初回家乡苏州投资兴业,得知苏州工业园区缺少一个现代化医院时,不顾自己企业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投入6个多亿建设了苏州九龙医院。2013年孙福林先生不幸病逝,他的儿子孙曦委员接了班。他继承父亲遗愿,只用了5年功夫,就把一个亏损的九龙医院,建设成为内地首家获批的民营“三甲”医院,二期工程峻工后,还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非公立医院。裘援平在现场讲述了她任国侨办主任期间,去九龙医院调研时的情形。如今,看到这位年轻委员的成长和进步,她深感骄傲和欣慰,对九龙医院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支助甘肃等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表示赞誉。

捐资办教育,热心公益慈善事业。郑兆财委员1982年第一次回苏北老家涟水,就开始捐资办教育,先后建起郑梁梅小学、中学、高中等多所学校。郑梁梅学校已有学生一万多人。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生意一落千丈,老人为学校建设用钱,忍痛卖掉大大缩水的办学准备金股票,又抱病赴美国、加拿大等地筹措资金1000多万,凑齐了建校资金。

另有很多港澳委员、海外侨胞以个人和社团名义,以各种形势回报家乡和社会,在扶贫济困、赈灾就难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还有委员多年来参加扶贫重点建设项目,在乡镇建成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和村卫生服务站,在苏北欠发达地区设立扶贫帮困基金,长期支持贫困家庭及其子女上学,他们以情系桑梓的家国情怀,助力家乡奔向“强富美高”新江苏。

鼓劲海外侨胞坚定信心与祖(籍)国同频共振

当天,一起参加座谈的还有来自海外的政协特邀代表。《华人时刊》与“华人之窗”跑“两会”记者对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捷克、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进行了采访交流。带着海外特邀代表重点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以往的诸多品牌活动被延期,热心的侨团、侨领们希望能早日吃下“定心丸”,采访了裘援平。

裘援平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海外侨胞要坚定信心。在改革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也许会有一些时间差,也许会有一点不尽如人意,但那都只是暂时的,国家对海外侨胞的热爱、关心之情是永远不变的。

她强调,这么多年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海外侨社的建设、侨团的发展,中华文化、华文教育事业等都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大家要充分发掘运用丰富的内生原动力,与祖(籍)国同频共振,同圆共享“中国梦”。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裘援平海外侨胞委员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阿里健康联合支付宝开通海外侨胞在线 医疗咨询专区
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方位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看望委员、代表
简述云南省侨胞垦殖委员会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