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初探

2019-03-22罗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才教育

罗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构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就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的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不仅是求职者,更是工作岗位和人生事业的创造者[1]。

1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涵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双创”教育就是所谓的创业创新教育,是指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职业院校通过科学合理的体系,完善关于创业创新课程,培养毕业生的创业创新精神,激发创业创新的进取心和动力,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具备新思想和超前意识。职业院校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社会永远都需要人才,而人才也有自己的发展梦想,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支持工作和积蓄能量,也要为这个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主力[2]。

1.2 职业院校构建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意义

高等职业学院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在国家大力推行“双一流”建设、“一三五”等战略的前提下,鼓励高校毕业生多角度创新、多方位创业。创业创新精神包括意识、思维、情感、人格等方面,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就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根据社会和实际需要,开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给学生提供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平台,提升创新创业理念。

2 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1 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开设较晚,目前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前面虽然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所以导致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认识不足,思想上也没有得到解放,在推行过程中措施不得力、效果也不明显。

2.2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

部分职业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没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虽然也在稳步开展着工作,但是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工作内容没能铺展成面,也没能将创新创业的内含融入专业教育中,造成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思想分离的情况。在讲座、报告会、传达思想等工作上已经做到位,但是不系统、不全面,更没有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和社会需求联系到一起,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流于表面的现象。

2.3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许多职业院校还保持着传统保守的思想,认为创新能力大部分应该是更高等学府所能达到的程度,职业院校作为专科学校,学生能力较低,想要完成创新效果也比较难,所以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在管理政策上也过于松散,支持缺乏力度。

2.4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校内提供的课程相对于市场需求较为陈腐,还是几年前的陈词老调,和市场需求完全脱节,学生在学习后发现和现实中实际情况对应不上,产生不自信的情绪。这一点是学校过于理论化、啃书本的教学方式导致的,学校自身应多参加和组织社会活动,与企业机构等产生紧密联系,紧跟时代步伐,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来校演讲,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到创新,教学理论本身就是陈词滥调就谈不上创新创业了。

3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探究

3.1 构建创新创业高职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学院要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接受教育获得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内鼓励创新,增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中心,采取多样化培养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教学环节层层渗透,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不一样的脾气秉性,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在擅长的方面施展技能[6]。

3.2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社会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就要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但是人才不会凭空出现,只有建立和完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输出有生力量。首先,是要在基础课程中就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创新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适当观摩创新创业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市场调研和市场走向访问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市场进行联想,自己寻找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3.3 打造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严格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属于科学中的一个门类,而是基于社会和市场需要,开设的一个学科,它更偏重于实践,创新创业就是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社会带来革新。在我国这是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各大院校都缺乏这样的专职专业的教师,所以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师资力量,聘请校外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特别是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为学校提供培训教师贡献力量。培养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技能,充分让培训教室参加到实践活动中,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培训教师将来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自身也要成为一名创新创业者。

4 设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4.1 营造大学生创新氛围和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在高校学习的三四年中不断渗透给每一位学生,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要从学生迈入大学门口的那一刻就开始。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和教师报名参加,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也锻炼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学校内通过海报、公众号、宣传片等方式播放典型的创新创业事迹,树立模范价值导向,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氛围。

4.2 与企业联合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的终极目标是能根据理论及实际情况,通过自身创新创业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学生在没有步入社会之前,需要有个实习期,但是实习期要接近于毕业末端才有,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联合,在整个大学生涯都适当加入实践活动,为让学生不至于等到毕业才有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意向人才培养[7]。

4.3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型高校教育课程,要想推动和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学生在高校内完成学业,需要一个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需要企业单位给出这样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让有潜力的年轻人有展现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在培训创新创业师资系统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对打大学生创业可以展开免息贷款,以及和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企业进行牵线搭桥。

5 结语

高职院校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学校要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倡导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联合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构建展示自我、创造自我的良好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可持续性的事业,建立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