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研究

2019-03-22张琮谷世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准高职教学模式

张琮,谷世海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在高校教育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坚持国家帮扶行为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在党中央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教育脱贫,精准扶贫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紧密的内在连续。当前,高校内的实训基地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首要基地。围绕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因此,文章就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 精准扶贫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精准扶贫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与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一种必要技能,尤其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更想通过创业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具有克服困难的强大意念,还具有比较强的自信心,这些理念对于创新创业活动来说具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其次,精准扶贫为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与国家输出优秀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精准扶贫政策相融合,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方面来说,在高等职业教育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坚持行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农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回乡创业成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3]。

当前,高职院校内的实训基地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首要基地。而且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带入到农村,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质量,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教育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高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使命。为国家与社会输出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这关系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其他创业者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返乡大学生将所学习与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与信息优势带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返乡创业大学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地理优势具有一定的了解,更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储备和相关技能,加上对家乡事业发展的热情,使得创新创业活动成功的概率得到明显提高[4]。

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精准扶贫未来道路漫长且艰巨,当前精准扶贫工程已经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国家与党政策的支持和帮助,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而大学生就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间力量,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扶贫方式的转变,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 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对策与相关建议

首先,构建校企创新创业协调育人机制。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各方面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坚持主动服务的原则,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构建校企创新创业协调育人机制,从多个角度与才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是一项复杂又漫长的工程,我们要从教学建设与改革上入手,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无论从培养方案上还是从教学模式上来说,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做好改革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当中,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5]。

其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做好职能上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技能的人才,还需要高素养以及各方面条件优越的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对于学校管理来说,不仅要做好学校的本职工作,还需要促进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最后,加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不仅是知识的孕育地更是信息技术最先发展的地方,学校的教育体系、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思想观念都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构建相应的政策机制,利用实验平台集中实践教学时间,通过开设综合性大实验,使得学生了解和亲自完成整个创业流程。加强对学生创新竞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管理模式,聚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加强与行业结合,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校领导在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之后,应该将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意义传递给各个教师与主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与国家政策,增设相关学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将理论知识与社会时间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7]。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务院提出强调要加强教育脱贫的政策。文章基于精准扶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精准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