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2019-03-22

关键词:馆藏个性化师生

李 慧

(太原学院,太原 030012)

作为大学图书馆,其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为师生营造出更好的借阅氛围。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料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解读

(一)被动型的服务方式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如管理理念、服务机制、设备等,使得现阶段大学图书大部分都是将图书馆作为中心,被动地等待师生的借阅活动,从整体上来看主动性的服务理念比较欠缺,这对于实现图书馆的职能来讲是不利的。

(二)浅层次的文献服务

在传统大学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当中,全部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文献资料进行的。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大学图书馆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累都已经具备较大的馆藏量,而在馆藏当中印刷类的图书、报刊是主体,虽然数字图书馆已经发展了多年,但是电子图书依旧比较少。图书馆发展实践中,主要就是对纸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藏保管,进而为广大师生提供借阅服务。而在提供借阅服务的过程中,大多都是提供最原始的资料,即使那些专题文献也都是一些一次文献或者二次文献,对于文献的二次加工力度不足[1]。

(三)服务过程交互性匮乏

受到我国长时间传承下来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学图书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并不是很多。大学图书馆尽管在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中拥有了极大的馆藏数量,但是由于缺乏与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服务模式依旧比较封闭,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图书馆不能相互借阅,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献资源的交互与共享,无法使得大学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与价值。

(四)单一化的服务对象

高效图书馆与城市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区别。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城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而从资源覆盖范围的角度来看,城市图书馆所涉及的行业以及领域更多。而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比较单一化的,通常情况下只针对本校的师生群体进行服务,这就使得广大师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往往针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阅。这样的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换言之,就是现阶段高效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过于单一,所提供的服务过于简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管理工作重复性

在大学图书馆发展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全部的馆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入库等工作,这些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当繁琐,且重复性比较强,这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讲,随着馆藏数量的增加,其工作压力就会不断增大,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大学图书馆形成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模式,不利于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个性化服务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意义

由“个性化”服务内涵可知,个性化服务是以“人”(包括人的兴趣、人的爱好、人的需求等)为基础,提供的具备人文关怀的服务。在大学图书馆管理中,给予个性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其宗旨在于:大学图书馆面向全体师生以及社会人员提供服务时,需对核心服务人群的需求具备全面、准确、清晰的认识与掌握,并坚持“人本管理”原则,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包括知识需求、信息需求、社会需求等的满足。因此,基于个性化服务进行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其本质是“差异性服务”与“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化、大数据化时代背景下,社会与时代赋予了大学图书馆新的职责,对大学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存储社会文化信息,保护人力文化遗产安全的同时,需提升资源利用率,满足人们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对知识、技术、信息、文化等的实践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宣传、引导、感化,为教师、学生、学术研究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等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加之,随着互联网及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信息资源呈现出大数量、多载体、快速传播、碎片化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真实、准确、高效地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难度。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大学图书馆要想为读者及时提供准确、真实、全面的信息,其管理应打破馆藏数量和质量,应注重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时代发展中,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其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可持续竞争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如今,数字图书馆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从整体上来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趋向于个性化,所谓个性化服务简单来讲就是创造性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将服务对象的需求、爱好等作为基础,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服务的途径更加智能化。从这一点上来看,从个性化的服务角度出发,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创新:

(一)构建主动服务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切实了解了服务对象的信息需要,进而激发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实现主动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基于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去突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结合大学生以及高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做出适当的宣传,使得广大师生的需求被激发出来[2]。例如,图书馆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或者交流沟通的方式去了解广大师生对于文献资料的需要,在充分分析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广大用户推送时效性的信息,进而满足高校师生对于图书资料的需要,最终打造出主动性的服务方式,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让图书馆在教育领域、科研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二)打造开放性服务机制

现阶段,由于馆际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少,使得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与交互,大多都是进行自我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全面实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目标指引下,大学图书馆应该探索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实现馆藏资源的进一步拓展,打开馆藏资源的边界限制,进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来讲,大学图书馆应该寻求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对接,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起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服务机制与管理体系,使得馆际之间的馆藏资源可以实现交互共享,让各学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服务更多的师生群体。与此同时,大学图书馆可与读者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图书流动置换站”,组织开展图书置换活动,以改善大学图书馆资源有限与图书馆服务对象阅读需求无限的矛盾,在图书资源置换中实现读者图书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图书馆应该整合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深个性化服务的层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提高信息资料的利用效率[3]。

(三)完善专职管理制度

对于大学图书馆来讲,若想构建起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就必须要具备适应各学科需求的专职管理人员。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和教师,由于学科的差异,他们对文献资料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本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信息需求,进而结合相关知识背景帮助本学科的服务对象有效地查询与借阅图书文献,提高资讯服务的整体水平,这样就可以使得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例如,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为实现基于个性化服务下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可依据艺术类院校服务群体特征,构建文学艺术书库、综合书库等多种类型书库,便于读者进行资源查询与使用;并将文学艺术类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为读者提供“自助式点播”服务,提升大学图书馆资源推送与管理的个性化水平。

(四)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要进一步消除服务主体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就要实现馆藏资源与先进的管理设备以及管理技术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就被凸显出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整合与归纳效率,成为一名可以主动探究深层次服务的工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原来的工作服务者,转变为现阶段的信息管理者。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结合发展的目标以及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培训教育中得到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最终为全面打造个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例如,高校有关部门通过组织开展专业知识教育培训活动,包括图书馆分类知识培训、数字图书馆管理技巧培训、第二语言培训等,丰富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经验,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联系思政教育进行图书馆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多元化内部文化活动,如才艺比拼、歌唱比赛等,为馆员沟通与交流提供平台,调动馆员工作热情,挖掘馆员潜在能力,实现图书馆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可组织开展“文明从安静做起”“馆藏专题精品书展活动”等体验式专题活动,通过体验活动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质量。例如,在“文明从安静做起”标语、演讲稿等征集活动中,调动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帮助读者树立规则意识,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密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在“馆藏专题精品书展活动”中将特色图书资源展示给读者,以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五)服务师生需求

现阶段,大学图书馆将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管,也就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搜集、整理与加工,这样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联系,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文献资料的标准规范整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个性化服务的现实需要,一定要针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统一化归纳整理,在智能化与网络化技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广大师生群体的需求出发,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需求汇总与分析,进而实施统一化的归纳整理,最终为打造个性化服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奠定组织基础[4]。

(六)实施图书馆现代化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跟时代变化,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管理科学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依据其应用综合性、信息资源整合性、信息资源开放性、信息服务差异性等特征,形成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满足用户信息查询、咨询、下载、应用、用户教育等多样化需求,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专业水平,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电子资源采购与管控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与指导电子资源采购与管控行为,提升资源利用率,使电子资源能够有效满足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实践需求。与此同时,基于教育宣传存在的优势,加强信息资源应用的教育宣传力度,以加强学生资源科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资源使用良好习惯。例如,通过组织开展新生入馆体验互动活动、数字资源使用专题讲座,增设电子资源咨询服务等,加强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极其应用的认识,提升数字资源应用质量与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凸显出了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实现个性化服务。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各高校图书馆认识到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而转变发展理念,整合先进科学技术,基于广大师生的需求构建起全新的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馆藏个性化师生
馆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麻辣师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