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学生“全人教育”途径探究
——基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视角

2019-03-22林宝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一带人文一带一路

林宝玉

(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厦门 361100)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中东欧和南欧以及中亚、 东亚和欧亚俄语国家等五大地区国家,这些国家创造出灿烂的文化,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 语言既是思想之舟,也是“无形之路”,为顺利深入地开展经贸活动,需要语言来铺路。而英语作为与世界沟通的通用语言工具, 必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更不用说在“一带一路”经贸活动中了,英语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在“一带一路”潮流中的国际交流更显得重要,通过理性的人文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开拓自身全球视野,提升职业道德,增进跨文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意识,而且还能促进他们不断探索以完善自身,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目的。因此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 加强对人才全方位的培养, 不但让学生掌握熟练的英语交流技能,汲取和领会英语学习背后的文化精髓,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际和别人相处,掌握多元文化差异,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倡仪思想的顺利实施并为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全人教育的内涵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罗杰斯指出:现实的教育是一种知、情严重分离的教育,而情感和认知是人类教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彼此融合的。 因此,该理论认为,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或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使其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全人教育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其次是传授知识的教育;第三就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讲, 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或“完人”的教育。 就其教育目的而言,“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中的全人教育说理念就强调外语课程不仅仅要实现加强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而且要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文性即全人教育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 只要授课教师能够认识到外语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掌握一门语音工具,同时还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 外语课堂教学是可以实现人文性目标的。譬如,在选择产出任务话题和选择语言输入材料时,文秋芳(2017)指出应兼顾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中西方文化比较和批评性思维的形成;二是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益。

2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与全人教育的内在联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提出要充分认识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 要充分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学只关注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长期以来,围绕就业这一最终目标,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总的来说,人文素养相对薄弱。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英语教学单纯看作是语言能力的训练, 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教授本身上,注重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性,却忽略了英语的人文性,忽略了英语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和人文关怀。 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3 “一带一路”战略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必要性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时,我国要顺应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水平英语人才。 而这时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沟通的纽带,担着重要的责任。纯粹英语语言的掌握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在国际化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以外,还应该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历史、社会发展状况、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了解,从而培养出不只懂语言也能进行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养高的英语人才。 在“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下, 高职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与国际友人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增加,经贸类、服务类、金融等各行各业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然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 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1)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整的人,既是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容易过时,因此高职学生需要具备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在培养完整的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高职院校为社会为企业输送的人才在情感、人格等方面应该要健康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的能力, 更要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基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扎实的知识和应用技能, 同时具备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毕业生想要在这瞬息万变的职场中经得起考验就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在“一带一路”环境下,多元文化共存并融合创新, 培养英语能力强和综合能力强的完整的人可以缓解多元文化下语言障碍、 文化差异和宗教信仰不同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目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横跨亚欧大陆的65 个国家,影响范围涉及亚欧非等多个地区。为了更好地顺应“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大浪潮趋势,全国很多地方院校依靠本校特色专业,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积极融入国际化浪潮,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面对这一国际化浪潮趋势,社会和人才市场需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去适应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宗教信仰的多元工作环境。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键也是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跟上国际化大趋势,真正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出综合素养能力强的外语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的途径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自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担着重要的责任。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样肩负着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价值观的重任, 它不仅承担着大学生掌握这门交流工具的的责任, 还是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时候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国家文化的学习, 同时不要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中讲到: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学习西方文化, 我们还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把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具有爱国情操的“全人”。

(2)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选修课,培养学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东盟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10 个国家和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18 个国家和南亚、中东欧、中亚、独联体共65 个国家,覆盖面很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而且表现出多民族、多宗教、多风俗、多文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人才不仅要具备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适应这一“文化大熔炉”。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各异,大多数国家与英美文化有显著差异,传统的适应英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这个重大倡议的需求, 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广泛完整的知识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外,还应开设“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人文知识方面的选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文化方面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英语教师“软实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担负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世界文化,人类文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要充足学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知识,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授业,更要传道;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教师只有具备了较好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才能树立起较好的教育理念,才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 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遇上学识渊博、高尚的师德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的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人文素养丰厚的教师,豁达自信,敢于创新。 他们对自己的学识、 能力充满了自信, 面对工作的困难能沉着地应对, 遇到工作的挫折能坦然地处之。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及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有人文精神,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才能以自身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学生,包容善待每个学生,这将有益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高校更是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现在云服务、数字化教学、移动学习等高科技给教学带来了进步与方便。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科技的技能,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从而带动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锻炼他们的这方面能力。 同时英语教师们也要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尝试创新,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急需培养一批外语和交际能力强, 有国际化和全球视野的全人人才来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 肩负着培养高等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根据“全人教育”理念,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要具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培养既是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的需要, 更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跨文化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自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选修课,培养学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一带人文一带一路
人文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