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2019-03-22李姣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学校

李姣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方式、劳动结构、劳动关系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看待劳动?新时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指导现代化建设,这些问题值得思考。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培养深厚劳动情怀抱有殷切期待,“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劳动与教育的统一,劳动很重要,教育学生劳动也同样重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亦可从劳动中获得教育。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离开父母便很难生存,成为依靠父母的巨婴。显然,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个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却完全不懂得如何生活的人,更需要独立自主的复合型人才。卢梭曾言:“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也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

1 当前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1 存在问题

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但从教育实践来看,当代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有部分青少年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习惯、劳动情怀也比较淡薄,劳动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对大学生劳动观的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对劳动的认识存在误解与曲解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青年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十分深刻。有部分青年甚至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劳动则是在耽误学习、增加学习的负担的行为。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劳动仅仅指的是体力劳动,而体力劳动一般都是被学习淘汰的人做的事情,只要认真学习,这些体力劳动都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学生有着劳动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如果劳动能获得一定的报酬,才愿意去劳动、才会去劳动;没有结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则绝对不会去劳动。劳动价值在这种扭曲的社会认识下也逐渐变得功利。

1.1.2 劳动观念淡薄

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迫于孩子的前途、老师迫于学校的升学率,不得不时刻提醒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在家中听着父母的“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管,我们会安排好一切”,在学校听着老师的“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任何时候,都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自然对于劳动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最为深刻的教育,家庭、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不重视,自然也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考试科目基本上充足了所有的学习时间,偶尔的一节课表上安排的劳动课程,可能都会给考试科目让步,这样的现象,不也正是在告诉学生劳动不重要吗? 正是因为家庭、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不重视,现在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只会纸上谈兵,一遇到挫折失败就退缩。

1.1.3 劳动能力薄弱

学生从小便缺乏劳动的实践,劳动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叠被子、铺床、洗衣服……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生活的便利性日益增强,学生的惰性也逐渐得到增强。中小学生不再愿意外出玩耍,只愿意在家中玩手机、玩平板、玩电脑;大学生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吃饭时间因食堂太远选择外卖,超市太远选择网上购物,基本上一切能在网上买到的东西绝对不出门,寝室的卫生打扫也是相当敷衍,寒暑假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也是敷衍了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劳动能力甚至可以说是逐渐退化,劳动能力也越来越薄弱。学生没有爱劳动的观念,更加没有劳动的习惯,劳动能力自然难以得到发展与提升。

1.2 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劳动教育的失调。与中小学教育一样,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没有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没有给予劳育应有的地位,在师资保障、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引导。由于人们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片面理解,似乎一提劳动教育就是扛着锄头去地里劳动,或者是惩罚学生擦黑板、拖地板等,社会环境在劳动意识上的不良导向,加上中小学教育阶段长期的淡化劳动教育,使得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总是认为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这不仅不利于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还阻碍了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是家庭劳动习惯培养不足。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既难有劳动机会,更难有劳动自觉,加上家长的溺爱,自小娇生惯养,没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的习惯,缺乏辛苦劳作精神。

四是大学生劳动主观失衡。部分大学生从小只关注读书成绩,缺乏实践知识和劳动锻炼,自身的劳动观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偏差,不能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的基础地位和劳动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价值和意义。

2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

2.1 提高家庭、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认识到正确的劳动观念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的认识。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该深化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首先,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提上日程,明确规定劳动课程的课时,不剥夺学生的劳动课。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全方位的进行学生劳动教育,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2.2 家庭、学校、社会创造劳动实践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强对劳动的认识。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增加学生的劳动机会,和学生一起劳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去了解一些劳动模范的事迹,观看劳动模范的影视剧来强化对劳动的认识。在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劳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也可以专门开设劳动教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深化认识,从劳动中获取知识,培养吃苦耐劳、坚毅果敢的优良品质。社会上,更应该形成一种劳动光荣的氛围,企业、社会组织应该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不易、劳动光荣的感受。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3 强化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宣传与指导

只有通过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应该加强劳动教育宣传,甚至可以在相关法规中明确提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增加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增强宣传的趣味性,不再让宣传形式单一、无趣。还可以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指导家长、老师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与老师应树立劳动模范,带领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学校与其他组织应给予孩子提供劳动教育的机会与平台;社会加强宣传,完善法律,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这些让社会的劳动教育步入正轨,逐渐发展完善,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会使学生更加深刻、更加难忘,才能真正体现劳动教育的关键——即劳动与教育相统一。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用自身辛勤劳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实际效果,不仅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