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策略研究

2019-03-22袁宝龙曹雪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2期
关键词:双创人才专业

袁宝龙,曹雪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高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类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模块之一,大部分高校已独立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目的在于从学科交叉、知识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视角,推动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迈上更高台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双创”人才培养方式,已成为相关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多次强调,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实施产学研用协同,打造“双创”升级版。因此,加快建立“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是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点。

1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双创”教育的优势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对培养“双创”人才的商业思维具有重要支撑。总体来看,该类专业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1)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双创”基础理论知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学生会基本掌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等,对具体的行业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等方法也有所了解,这对构思项目计划书具有很重要的帮助。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市场信息较为敏感,能够有效抓住行业“风口”,这会大大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概率。

(2)工商管理类专业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双创”实践经验。据了解,很多大学的商学院教师在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实践领域具有双重经历,尤其是双一流、“985”工程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国内知名企业做过咨询工作,有的教师甚至是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这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 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院系重视程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双创”意识尚未完全激活。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依然坚持“就业本位”的思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未能将创新创业落到实处,没有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支持力度不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比较低,资金投入少,宣传力度不高,导致学生“双创”工作仅停留在理念上。而且上级主管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具有严格的目标考核,导致院系缺少对学生创业的鼓励。

2.2 “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正如温治和马明(2018)提出,高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还存在明显错位,导致培养的“双创”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1]。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养课程设置不足。院系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主要包括“创业学基础”课程,鲜有针对创新理论、企业家精神、创业准备和实施等方面的实践课程。尤其是如何培训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还很少体现。二是培养模式单一[2]。许多高校对“双创”人才的培养还仅限于课堂讲授,鲜有将企业管理人员、创业人士、政府主管部门、创业服务部门等多主体引入。另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缺少面对面互动和后期跟踪帮扶。

2.3 “双创”型师资结构不优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对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在实施“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该模式运行的重要引导者。然而现在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两种构成: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其主要特长在于工商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通常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职业追求;另一种是重实践轻理论,其主要特长在于企业咨询和实践。前者可以在理论上很好的指导学生,后者可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帮助。但两种师资队伍均有其缺点,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对“双创”实践的需求。

3 工商管理类专业“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策略

“双创”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必要从协同培养的视角来探讨“双创”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多方面宣传和扶持

宣传和扶持是激活工商管理类学生“双创”热情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大创新创业的宣传。利用微博、微信等APP,专业的创新创业网络论坛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鼓励学生参与“双创”实践项目。二是提高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各行业人才的整体水平。因此,国家立足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资金、平台建设的投入。

3.2 多维度改革和发力

探究多元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一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通过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灵活吸引和促进工商管理类学生参与“双创”训练。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突出创业领域相关的课程,如公司法、财务管理、营销策划、商业模式创新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二是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双创”元素。[3]例如,在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沙盘模拟等专业课中,通过“理论讲授+项目计划书”的形式,促进学生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课学习中。三是开发第二课堂,以专题讲座、创业论坛、高端沙龙等形式,组织校外各类专家和实务人员进校,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3.3 多主体参与和推动

多主体参与是提高“双创”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院系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是高校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双创”人才。因此,院系要组建一直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双创”师资团队,不仅要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积极鼓励教师们走出校门,积极参与企业的创业实践。对那些本身喜欢创新创业且符合标准的教师队伍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样一方面是更多有意愿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有了栖身之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二是分行业聘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创业导师。成功的创业者对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前景具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创业论坛、沙龙、短期进校讲学等方式参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

3.4 多平台支撑和训练

大多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广泛的筹资渠道来获得创业资金,而国家扶持的大学生“双创”项目名额少,覆盖面有限。因此,学校应按照创业周期不同,搭建多种创新创业平台,为“双创”提供支持和保障[4]。在创业前期,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基本技能,因此,建立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训练社团、协会等,开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思维。同时,依托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将前期形成的项目计划书与企业进行对接。同时,相关院系可从学生工作经费及教学工作经费中专列预算,聘请高水平教师和创业人士进行指导。在创业实践阶段,由学校、学院、合作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创业服务团队,从项目方案、资金来源、后期运营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和包装。最后,建设高质量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提供优质孵化服务。

猜你喜欢

双创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