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为例

2019-03-22韩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轨道校企实训

韩丽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站务服务综合实训》 是轨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票务、行车、客运等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后,在校内及校外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以达到学生掌握轨道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胜任轨道交通站务员、乘务员、值班员等基础岗位。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就业及岗位发展至关重要,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轨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关键内容。

1 我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历程

1.1 探索阶段(2013—2014年)

该阶段《站务服务综合实训》课程面向第一届轨道专业学生开设,总课时数为72 课时,课程正式开课为2013—2014 学年下半学期,而课程筹备工作在1年前已经开始。该阶段,杭州乃至浙江等地开设轨道专业的高职院校并不多,课程只能凭借有限经验探索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该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教学目标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胜任地铁站务员工作,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自然转变。”学生就业定位指向地铁站务员。第二,理论部分占比较大,占总课时的30%。第三,实训条件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外实训内容简单,仅地铁安检及地铁服务大使两项。第四,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岗位工作经验不够丰富。

1.2 校企渗透融合阶段(2015—2017年)

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为与杭州地铁、杭港地铁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从而大幅度改善了实训条件、强大的教学团队、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产教融合深入渗透,进行了较大的课程改革:(1)适当弱化理论内容。校企双方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技能的应用才是课程的重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岗位技能、岗位适应力、应变能力和职业品质,决定去掉理论课时,实训课时占100%。(2)推行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项目,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项目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在《站务服务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案中,将实训内容划分为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包括票务、行车、应急处置,校外实训包括跟站、杭港地铁大型活动及杭港地铁火灾演练、踩踏演练等,专兼职教师共同撰写项目任务书、共同指导学生操作,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双师”教学团队。(3)重拟考核方案。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评定依据的成绩评定方法改为以项目成绩为基础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法。在该课程开始前校企双方通过商讨安排好该课程的所有实训项目,并根据该项目对学生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对地铁站务员岗位的重要性等要求分配权重,最后根据各实训项目成绩得到学生该课程总分。(4)多元评分主体。转变任课教师独立打分的传统观念,该课程各实训项目成绩由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和乘客得出,根据项目的不同可灵活调整四个评分主体的评分比例,更公平、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这一阶段课程逐渐成熟、完整,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1.3 改革创新阶段(2018年至今)

为满足区域地铁发展要求,拓宽学生就业面,轨道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从《站务服务综合实训》更名为《轨道运营综合实训》,教学目标从胜任站务员工作拓展为胜任地铁站务员、乘务员/电客车司机及值班员,课程内容从学习站务服务技能拓展为与轨道运营相关的多岗位技能,加入信号实训及电客车司机实训两项,拓展票务实训内容,将票务值班员所需技能纳入实训范畴,是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与创新。这一阶段完成了轨道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重大革新,实现了课程改革创新。

2 后续课程改革的构想

2.1 课程改革的依据

教学团队将进一步落实“职教20 条”要求,以区域轨道行业发展及杭港地铁、杭州地铁、浙江省交投等校企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后续改革。

一方面,杭州地铁正迎来建设高峰,截至2022年,含城际铁路的12 条线路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各岗位人才缺口巨大。从我院学院毕业生调查结果看来,2018 届就业于杭州地铁或杭港地铁的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转正半年后成为储备值班员,晋升潜力大。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数据显示,轨道交通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中,复合型人才高达56%,而单一技能型人才仅占26%。在与杭州地铁、杭港地铁运营部主要负责人的访谈中也发现,在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中及智慧经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下,企业对专业人才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重视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与地铁运营服务相关的机电维修、消防等多项技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复合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既存在需求大、晋升快的机遇,也面临复合型培养的挑战。《站务服务综合实训》课程必须以此为依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

2.2 课程改革的内容

2.2.1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站务服务综合实训》已正式更名为《轨道运营综合实训》,将培养站务员的目标调整为培养站务员、乘务员及值班员,丰富了课程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然而,根据“职教20 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细化,可以尝试“1+X”(1 为轨道运营基本技能,X 指场站维修、信号维护、创新创业等其他相关技能)的模块化教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内容,以成为地铁企业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有必要适当增加理论教学内容,用于实训过程的分析与反思,以提升实训效果

2.2.2 教学方法改革

(1)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轨道运营工作所接触到的突发事件是多种多样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虽然能够让学生亲临现场更深入地了解站务员工作,但由于实训时间限制,不可能将所有地铁站可能发生的情况都经历过。因此,在校外实训的基础上,适当的案例辅助也是必要的。通过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发生类似情况的解决方式,并通过课堂讨论商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采用“六顶思考帽”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的能力。

“六顶思考帽”法已经在该院学院轨道专业其他课程中得以运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虽在理论课堂中运用广泛,但事实上更适用于实训课堂。学生在进行操作后,可以通过该方法集中分析讨论实训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标准操作的合理性及完备性,总结出更优质的操作方案。

(3)引入VR 技术,还原真实工作场景。

目前,该院学院VR 实训室已验收完毕,即将投入使用。VR 设备能够还原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实训操作,增加了综合实训课程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2.2.3 考核方式改革

(1)考核方案需进一步细化。

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案必须严格匹配,教学内容的改革意味着考核方案的同步调整。“1+X”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对于“X”技能有自主选择权,但是其分数构成必须进一步细化,各项技能分数比例、学生可选择的技能数量均需研讨与论证。

(2)综合实训课程成绩作为企业面试的参考。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将该课程的成绩作为企业面试的参考。由于该课程的大部分实训项目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共同完成、共同评分的,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将课程成绩与就业相联系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投入度,也有助于地铁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与岗位的匹配度,取得双赢的效果。

(3)考证结合。

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应体现在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种类的技能证书,包括消防证(对应火灾演练模块)、电工证(对应电工及场站维修模块)、现场工作站(LOW)证(对应行车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由选择的“X”技能针对性进行考证,考证结果纳入考核范围。

3 结语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在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需进行持续性创新,让课堂的教学内容能与区域轨道行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情相契合,实训条件与最新的科技发展相契合,考核方式与岗位要求相契合,以保证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为区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轨道校企实训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太阳轨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