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趋势

2019-03-22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资助大学生工作

段 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一、简述当下我国高校资助工作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资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政策。首先,高校资助主要针对的是青年群体,为处于青年阶段的更多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这种保障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未来的生活问题,同时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其次,高校资助的实施更好地实现了教育公平,原生家庭经济困难不是高校学子想要的,也不是他们的过错,我们不能让他们因此失去了更好生活的机会。高校资助工作就能够解决这种天生的不公平,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最后,高校资助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梦想、帮助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帮助知识型人才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

(二)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物质上资助过多,忽视大学生素质教育

传统的高校资助政策大多侧重于改善被资助学生的经济条件,会更多地提供物质帮助,从而忽略了被资助学生的心理发展。通常来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会表现出自卑、胆小的性格,学校在经济上给予他们的帮助一定程度上会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会让他们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反而使他们产生了多疑、敏感等消极情绪,甚至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往。这些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会严重损害被资助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业。

2.资助的公益性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惰性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国家奖助学金、校内奖助学金等方式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系列的资助都是学生无偿使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助的作用,使学生缺乏了感恩意识。高校资助是一种促进国家发展的公益性工程,这种公益性特点如果学校不配以合适的感恩教育工作就会滋生被资助学生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

3.资助监督体制不完善,公平性有待考量

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资金的审核通常依赖于学生自己上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我国各地区对于收入水平的界定各有不同,其真实性和说服力往往不是很高;同时,我国高校资助发放的审核标准不是统一的,这两点对于高校资助的公平性都会带来隐患。

二、简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应该如何发展

(一)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新媒体具有信息传递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将资助工作的重点,由原来的只提供物资帮助转向物资和精神共同帮助,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培养其自身艰苦奋斗、自尊、自强的品格,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做到帮教结合,在帮助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做到脚踏实地,自力更生,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立健全的资助监督机制,促进公平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资助体制不健全的情况,造成学生贫困认定较为随意、物资分配不公平等情况,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健全资助的监督体制,避免出现“假贫困”现象,通过新媒体平台,让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可以透明化,真实化。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以培养大学生自尊,自强的品质,维护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三)扩充资助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应努力扩充资助的渠道,避免学生因为资助的无偿性而出现依赖心理。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学生们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益,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工作能力。

(四)优化管理模式,促进资助工作更好发展

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可以帮助优化高校资助工作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被资助学生信息档案,追踪资助资金流向,确保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帮助资助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收集并反馈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实现资助工作的灵活性,促进资助工作更好发展。

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的资助工作,正朝着科学化、公平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高校的资助工作的合理开展,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构建文明校园,培养社会优秀工作力量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资助大学生工作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