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关一体化下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3-22雷勤颖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关外贸国际贸易

雷勤颖

(重庆师范大学 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 合川401520)

1 通关一体化下国际贸易人才面临的新形势

1.1 通关一体化改革对国际贸易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通关一体化理论源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中的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共同市场理论,是统一性、规范性、时效性的集合,有利于打破现有地区性通关壁垒。该项工作由海关牵头,联合税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型、集约式、便利化通关管理模式,打造高站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工作平台。

通关一体化实现高效精确管理,企业则需要完善自身配套、提高员工素质来满足海关的要求。通关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尤其是有多家工厂及分散各地的业务单元组成的集团性企业,需要根据通关一体化流程对企业内部机制进行改造。集团企业需要将贸易数据放在统一的平台进行集中管理,有效管理 HS 编码并维护物料信息,实现在线单证管理、税费管理(如税费分摊、自由贸易协定)、货运信息管理、加工贸易手册平衡管理以及免税设备管理[1]。

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中,国际贸易企业过分依赖通关服务代理企业。但是在通关一体化条件下,单一报关功能向全方位监管过渡,对企业信息全面录入和对报关数据精准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通关服务代理企业是无法做到的。为了避免外贸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进出口通关监管部门的业务断层,降低国家对外贸业务监管的难度,避免商业秘密泄漏,国际贸易企业必须设立内部报关机构。该部门不仅需要承担一般性报关工作,还要整合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法务、售后等各项业务工作。

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向海关如实申报“进出口商品原产地”“进出口商品归类”“进出口商品成分”“进出口商品重量”“进出口商品数量”“进出口商品计量单位”“进出口商品成交价格”“进出口商品知识产权”八大内容。随着 “通关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需要企业信息联动,数据库共享。若企业在通关过程中被海关以“八大监管关键点”申报不实为由遭到海关质疑和处罚,不仅会直接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正常通关和出口退税业务,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能否享受“无纸通关”的资格。

1.2 通关一体化下国际贸易报关人员需要具备的新职能

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要求。在通关一体化形势下,报关工作模块被细化。例如企业要招聘从事加工贸易的专员,就会聘用证书中“保税加工”得分高的技术人员;如果需要商品归类人员,就会寻找“商品归类”得分高的技术人员。为了便于客户端操作,海关并没有在报关单录入界面新增申报方式,只是放开了原有“清关”申报方式的条件限制[2]。这就要求国际贸易报关人员深刻理解“口岸清关、转关、通关一体化”。当经营单位所在地与货物进出口岸不一致时,不需要转关、“属报口放”和“属报属放”,就能实现跨关区的属地清关[3]。国际贸易报关人员应熟悉企业ERP资源,在企业内部数据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人工专业审单集中一关办理,放行信息互传互通,有效实现同一企业同一商品统一风险防控[4]。通关一体化条件下,国际贸易报关人员不仅仅是传统的报关,而必须承担申报、信息整合、风险防控、现场作业、智能卡口联网等措施简化转关申报、审核手续和转关信息的自动核销等职能。

为深入了解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详细情况,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与企业负责人面谈以及现场问卷等形式对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59份,无效问卷41份。样本数据显示,分别有105家和101家企业认为报关实务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十分巨大,分别占总样本量的65.6%和63.6%;认为外贸综合实训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企业为80家,占总样本量的50.3%;认为电子商务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企业有67家,占总样本量的42.4%;有66家企业认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外贸实际工作关联程度最高,占总样本量的41.1%;分别有37.7%、29.1%、23.8%和25.2%的企业认为外贸商品检验、国际结算、国际营销、和商品学课程是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课程;有23家企业认为国际金融在实际工作中比较重要,占总样本量的14%。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认为在国际贸易工作中用处较大的课程

从统计结果看,报关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国际贸易中最核心的课程。其他实践类课程如外贸综合实训、电子商务及外贸英语函电也与实际工作联系十分紧密。可见,企业希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从此次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企业实际缺少的是具备综合能力的实践型国际贸易人才。有117家企业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外贸业务员岗位更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占总体样本的73.70%;有111家企业认为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外贸业务员岗位更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占总体样本的69.90%;有103家企业认为团队协作能力是外贸业务员岗位更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占总体样本的64.70%;分别有99、91家企业认为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外贸、产品知识是外贸业务员岗位更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分别占总体样本的62.20%、57.10%;仅有52家企业认为阅读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贸业务员岗位更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分别占总体样本的33.30%、32.10%。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外贸业务岗位工作人员需具备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外贸业务员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中,英语口语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外贸产品知识、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很重要,其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是考察外贸业务员人才能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2 “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1 “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为进一步强化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结合企业对人才的快速适应和技能要求,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国际贸易“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教改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集中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开展应用型人才就业能力培养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即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三个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职业能力模块,在具有通识课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教学,着重讲授灵活运用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技能的拓展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5]。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搜集信息,激发学生自我挑战的意识和决心,这是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法的核心。

2.2 “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第一,建立企业冠名班,坚持政校企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化通关一体化实践实训。经贸学院积极响应重庆市政府开展校企合作的号召,安排学生去企业见习、实习和就业实践,培养和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组成一个冠以企业名称的班级。该班级为独立行政班,规模在30人左右,由经贸学院具有实践经验的院领导担任班主任。实验班在国际贸易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由学生自愿报名,并需通过考试和测评,择优录取。校企双方以冠名班为纽带,对校企双方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建设。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各项成绩评定,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成绩不合格者予以淘汰。这样的培养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学生能在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方面,积极参与关区审单业务的指导、培训,学习最新的通关政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规范申报、风险甄别能力以及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联合共建了重庆市首个通关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有通关人才培养特色的联合培训机制。根据通关人才培训基地合作协议,保税港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定期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作为客座教授为相关专业学生授课。学院也安排学生到保税港区实习及参加海外就业培训。双方在海关学科建设、海关管理、标准建设、师生交换、教材建设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同时邀请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及海关监管人员就国际贸易实务相关问题做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通过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具体课程结构框架详见图3。

图3 “知识学习+技能培养+职前教育”三位一体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结构框架

第二,坚持教学与实践互相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感受—认识—实践”三段式实践教学新模式,将实验班建设成为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场所。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贸易展览会或到外贸公司实习,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不能仅针对学生,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专业技能证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专职教师在职取得与本专业相关、非本岗位职称(教师系列)的国家职业(执业)资格、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三,改革考核体系,引入教考分离、一科多卷等多项改革措施。期中考核形式不能流于固定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能力的综合运用及所取得的成效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考。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可以设立实训项目考核方法,学到的是知识,考核的是技能。实行教考分离的课程具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请校内外本专业专家命题,组织专业课教师流水阅卷。实训项目考核也不拘泥于校内考核一种形式,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考核形式。例如以竞赛业绩、综合测评KPI、一科多卷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综合全面考核。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四,推动学科竞赛,建设育人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着力建设大学生第二课堂。在学科竞赛建设中建立有效机制,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制定一套奖励评估政策和考核办法,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首先是成立专门的机构服务小组,建立配备齐全的学科竞赛基地。学科竞赛基地好比是操练场,有了这个操练场,学生就有了“练兵”的平台。其次是“招兵买马”。对于学科竞赛基地的指导教师实行网上公开招聘,尽最大可能吸引和召集各学院有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的老师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第三,出台各种奖励办法,对指导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给予课时补贴,对参赛获奖学生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在学生层面上,学校通过组建网站、开辟专栏、发动学院做动员工作等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学生参与。这些激励、保障措施极大地感染了师生,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为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学科竞赛,使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有声有色,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3 结语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结合区域特色和高校本身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调整实践实训课程设置,不断完善“通识课程+三个模块”,即通识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职业能力模块组成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在传统学科设置基础上,组建统筹管理的组织机构,通过规范化、制度化模式与企业展开合作,并敦促企业提供教学实训基地。还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监督,听取企业、海关、税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具体意见,通过网站BBS、公开邮箱等渠道及时反馈各方对专业设置、组织情况以及学生实践效果的意见,接受社会相关部门的监督。

猜你喜欢

通关外贸国际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