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深路堑段农田水利系统复旧的创新与应用

2019-03-22朱学辉刘叶行

中国铁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竖井水头水池

朱学辉,刘叶行

(1.宁夏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2.中铁十六局集团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述

新建吴忠—中卫高速铁路(简称吴中城铁)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沿黄经济区的吴忠和中卫2市,项目北起吴忠市,向南沿京藏高速经关马湖和滚泉,穿越牛首山丘陵区至中宁东设站,向西沿黄河南岸经宣和至中卫市。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城化规划建设”的思路、宁夏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吴中城铁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正线全长135 km,投资估算总额136.15亿元,设计时速250 km,全线新建红寺堡北站、中宁东站、中卫南站3座车站,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可达2 000万人次。

新建吴中城铁DK110+911—DK124+670路堑段交叉51道独立水利灌溉系统,线路土方开挖施工,将原有51道水利灌溉系统被截断。同时由于灌溉系统水利要求、地形地质、空间布局等条件各不相同,被线路截断后复建难度较大[1]。

1.2 区段地形及气候条件

DK110+911—DK124+670段穿越地形为典型的高阶台地段落,该段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属于南山台子台地,南山台子系古老的黄河高山台地。西起香山羊圈沟,东至卫宁分界的清水河,南以1350等高线、北以山台1240等高线为界。东西长约35 km,南北宽约8 km,260 km²(约39万亩),属香山洪积扇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面起伏,冲沟发育,沟壑纵横,地表部分开发为耕地。耕地引用黄河水灌溉,渠道纵横交错,交织成网,已开发灌区种植结构为果树、春小麦、糜子、谷子、油料、豆类等。

项目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大陆性沙漠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沙大而多。地区气候干旱,农作物所需水量完全依靠渠道输水灌溉,水利灌溉设施完善。

1.3 地方影响

DK110+911—DK124+670切断水渠段落涉及2镇9村,范围广,影响面大,影响大片农田、经济林木收成,直接影响地方村民家庭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及村民反应强烈,铁路建设施工僵持无法推进。

2 问题的提出

新建吴中城铁DK110+911—DK124+670路基为路堑段,其施工停滞,无法推进,主要面临问题如下:

(1)路基开挖将与其交叉的原51道灌溉渠截断,会造成线路右侧2.33 km2(约3 500亩)农田、果林无法灌溉。

(2)此区段主要有2次集中灌溉期,春灌、冬灌,分别为每年3月、12月。2次灌溉期如无法保证正常通水,将造成农田、果林减产,易发生村民群体性阻工事件和大额赔偿金。

(3)根据工期安排,2016年6月份开始进场施工,2016年11月底路基开挖施工完毕。2016年11月20日—12月10日为此渠段农田冬季灌溉期,灌溉系统恢复工程需在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

(4)此区段深路堑较多,土方开挖断面较大,开挖深度为10 ~ 19 m,同时灌溉渠全部位于高地势断面穿越线路。灌溉系统恢复工程将面临高路堑边坡作业,存在作业面小、设备进入困难、铁路正线交叉影响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5)原水利灌溉系统主要为U形槽灌溉渠,无需专人负责维护。灌溉系统恢复工程完善后,将无接收单位接管,运营管理难度大。

3 传统解决方案

根据传统解决方案,原设计提出竖井式倒虹吸方案、征地补偿方案及泵站扬水方案,3种方案均可解决灌溉系统阻断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缺陷[2-4]。

3.1 竖井式倒虹吸方案

高速铁路路堑段交叉水利设施需恢复建设时,一般采用竖井式倒虹吸。所谓竖井式倒虹吸,即从高铁路基下垂直穿过,从而解决高铁两侧渠道联通问题,主体结构为:在路堑边坡两侧设置竖井,基床底设置竖向横穿矩形涵洞(2×1.5 m),竖井涵洞内穿过直径0.6 m的铸铁倒虹吸管;涵洞两侧各增加25 m长过渡段(见图1)。

这种传统设计方案虽可解决灌溉问题,但本工程中存在的弊端是深路堑、横截面大(50~60 m),竖井、涵洞开挖施工难度大;倒虹吸管的淤积及排水问题无法解决,当地灌溉引用黄河水,泥沙含量大,倒虹吸管易造成淤堵,且管道较小无法采取人工清淤,通常的做法是在倒虹吸管最低处设置排水阀,通过排水冲淤的方式排除管道内淤泥,但这种排淤方式会造成大量水排入矩形护涵内,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护涵排水困难,对路基存在水泡的隐患[5-6];附加工作量大,此方案需要在铁路正线内开挖施工涵洞,影响铁路架梁关键线路,造成铁路工期不能满足要求。增加过渡段与段路基,进而增加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概率,对高铁运行安全影响大(见图2)。

图1 竖井式倒虹吸剖面、平面

3.2 征地补偿方案

对DK110+911—DK124+670内51道水利灌溉系统覆盖的2.33 km2(约3 500亩)农田、果林进行一次性征收补偿。此方案简单快捷,而且一次性根治后期对铁路运营的不利影响。

此方案弊端较大:征收费用巨大,按现行文件征地标准2.69万元/亩,共需花费9 415万元的高额费用,严重超出铁路总投资预算;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且影响深远,严重破坏了地方村民长期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加地方财政困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破坏良好的农业生态经济,同时与国家提倡的环保及生态原则相悖。

3.3 泵站扬水方案

扬水泵站可冲破地形地势限制,可在线路右侧的干渠边新建扬水泵站1座,沿铁路路基从大里程向小里程布设输水压力管道,通过泵站扬水为铁路阻断的下游渠道供水,沿线布置各类阀井及穿沟建筑物。该方案不仅可解决灌溉问题,还可考虑灌区远期规划增加灌溉面积的水量。管线可以远离铁路路基布设,对铁路安全运行保障率高。

该方案弊端是管路较长,沿程水头损失大,沿线大小山洪沟多,穿越难度大;前期投资后,后期运营费用大,建设投资每处约1 200万元,后期运行管理费用非常高,涉及问题也非常多,如配套电力线路及运营管理的人工费、设施费和设备费用等,建管双方很难协商一致,当地水务部门和村民根本无法接管,抵触情绪极大。没有政府的配套规划,该方案基本无法实施。

经过利弊对比,权衡各种因素,设计初步采取了竖井式倒虹吸方案。

4 创新方案设计与应用

4.1 管道式倒虹吸方案设计

竖井式倒虹吸管弊端是非常显著的,由于存在淤积和排水的问题,会产生水泡路基和排水不畅导致冬季管道冻胀,村民反应强烈。同时位于高路堑边坡,竖井施工难度大;涵洞过渡段等附加工程量大,对铁路工期造成的影响,后期无法弥补。经过多次调研和多方研究,基于现场实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即管道式倒虹吸方案(见图3)。

管道式倒虹吸方案:利用现有交通涵或桥下净空,沿山坡地形铺设承压式钢管;线路左侧根据现有渠道的布置情况选择最高点位置布置进水池,水池前设沉砂池和拦污栅;线路右侧合适位置布置出水池,出水池位置选择在右侧农田灌溉的地势高点,出水池内的出水管设置拍门,防止杂物倒灌;在倒虹吸钢管最低点设置防水井,井内设置防水阀,用以二次冲砂、排水,利用现有河道或通道进行排水冲砂,不再新建排水渠道;人为加大进出池与出水池的高程差,提高水流速度,满足灌溉流量要求,同时防止泥沙淤积;倒虹吸出水池后沿铁路路基方向新建输水斗渠与现有的农渠沟通,覆盖原有灌溉农田。

图2 路堑开挖断面

图3 管道式倒虹吸方案设计

4.2 方案实施应用

新建吴忠至中卫铁路DK110+911—DK124+670段农渠恢复工程,采用12座管道式倒虹吸设计,其中主要以高水头倒虹吸为主。高水头倒虹吸指进出口水头差大于或等于运行水力要求的倒虹吸,该类倒虹吸完全依照地形常规布置即可。例如DK123+653倒虹吸,此处铁路路基两侧地形高差大,进水池处田面高程1 301.5 m,出水池处田面高程 1 297.5 m,进出水池依地形而建后水头差可达到4 m,管路沿程及局部损失需1.5 m,水力条件好满足倒虹吸运行水头,可直接布设倒虹吸以保证下游农田灌溉需水量。

因灌溉渠水头和地形条件不同,面临3种地形灌溉水流无法到达农田。3种地形为水头高差不足、水头高差低、孤岛地,根据现场地形探勘和会议研究,分别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4.2.1 低水头倒虹吸

对于水头高差不足、水头高差低问题,即进出口水头差小于运行水力要求的倒虹吸,可采取2种方案解决:

(1)抬升进水池高程,前提是进水池上游灌溉渠高程满足要求,重新抬高修筑上游符合要求的高程点到进水池间的灌溉渠。例如DK123+100处倒虹吸,进水池地面高程 1 309.00 m,出水池高 1 309.60 m,进水池抬升 2.55 m 至 1 311.55 m,水头差 1.95 m,满足灌溉需求(见图4)。

图4 DK123+100倒虹吸平面

(2)降低出口高程以增加运行水头差。例如DK110+692处倒虹吸,此处铁路路基两侧地形高差较小,进水池处田面高程1 232.0 m,出水池处田面高程1 231.8 m,进出水池依地形而建后水头差仅有0.2 m 左右,管路沿程及局部损失需0.8 m,不满足倒虹吸运行水头,因此必须先解决水头不足问题。考虑该区域农田均为山坡梯田,阶梯状布置,上下级田块有1~2 m高差,且每级田块面积不大,可采取将出水池处田面整体降低至下一级田面的措施,出水池高程即可随之降低1~2 m,以解决水头差不足问题(见图5)。

4.2.2 渡槽跨沟方案

图5 DK110+692倒虹吸平面

对于孤岛地即线路右侧存在沟道横穿,分散水渠无法到达的独立农田地,采用渡槽方案跨越沟道,实现灌溉渠的连贯性。例如DK111+820处倒虹吸,此处铁路路基为高架桥,进水池处田面高程1 236.3 m,出水池处田面高程1 233.2 m,进出水池依地形而建后水头差为3.1 m,管路沿程及局部损失需2.1 m,水力条件好满足倒虹吸运行水头,但沿线有1处较大的沟道。因此,该倒虹吸增设2座跨沟渡槽于上下游,以完成倒虹吸的布置,保证下游农田的灌溉(见图6)。

5 应用效果

竖井式倒虹吸较管道式倒虹吸,其竖井位于高路堑边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主体工程量和附加工程量较大,对关键线路工期影响极大,甚至会导致总工期的延长;由于新增了多处灌溉涵洞,既增加了路涵过渡段工程,又增加了短路基工程,费用增加的同时,对高铁运行安全存在隐患;高含泥沙的灌溉用水的管道淤积及排水、冻胀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为高铁运管单位所诟病。管道式倒虹吸利用了现有的桥涵通道,不需新增涵洞工程和排水渠道工程,施工独立不影响路基主体施工,管道敷设简便、灵活,基本无风险;单设的排水阀井可以有效解决管道泥沙淤积和存水排放难题。

单个竖井式倒虹吸主体及附属、过渡段施工工期3个月,12处倒虹吸全部施工完毕约6个月,倒虹吸最早开始施工时间为2016年10月,原计划铁路架梁开始时间为2016年12月下旬,造成架梁施工至少延后4个月,无法满足箱梁架涉及后期铺轨总工期要求。管道式倒虹吸利用桥涵通道施工,对主体线路施工无干扰,对架梁、铺轨总工期无影响。

投资费用方面,竖井式倒虹吸投资费用大,每处竖井式倒虹吸及配套渠道投资费用约500万元。管道式倒虹吸投资较小,每处倒虹吸及配套渠道投资费用约100万元,项目建设的12道管道式倒虹吸共减少投资约3 8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全线12座管道式倒虹吸经过2年试运行,未出现过冻胀、淤堵、水力条件差等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受到当地水务部门和村民的高度肯定,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图6 DK111+820倒虹吸平面

深路堑段管道式倒虹吸的创新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竖井式倒虹吸存在的泥沙淤积、管道积水和冻胀问题,经济效益显著,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和运行参考。新建银川—吴忠铁路施工时,遇到同类路堑截断灌溉渠问题,通过增设2座管道式倒虹吸,使地方灌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一次成功的推广借鉴案例。

猜你喜欢

竖井水头水池
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及杂质拦截特征
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研究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小区的水池
厦门海关调研南安石材专题座谈会在水头召开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责任(二)
找水池
会泽铅矿2#竖井延深工程监理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