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港市不同测报工具对甜菜夜蛾的监测比较

2019-03-22龚卫良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张家港市测报甜菜

殷 茵,龚卫良,陆 彦,张 芳

(1.江苏省张家港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张家港 215600;2.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南京 210036)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1],其寄主范围很广,主要危害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及甜菜、蕹菜、苋菜、胡萝卜、莴苣、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大豆、豇豆等35科108属170余种植物。根据资料显示,甜菜夜蛾最先发生于亚热带地区,经常在温带地区发生,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发生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虫害发生时期不同,江苏地区7月虫害初步发生,8—9月发生较重。甜菜夜蛾初孵幼虫主要以集中群居结网危害,2龄后分开散布,幼虫多在夜间取食,3龄后食量大增,是主要的危害时期,老熟后进入土壤表层吐丝筑室化蛹[2]。

甜菜夜蛾在江苏省张家港地区的甘蓝、豇豆、菜椒、蕹菜上尤其常见,是重要的蔬菜害虫之一,常年造成蔬菜产量损失10%~20%,重发年份达4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甜菜夜蛾发生、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因此张家港市从2003年开始对甜菜夜蛾进行性诱监测,随后又增设了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蛾,对甜菜夜蛾进行系统测报,以便及时开展防治工作。笔者对张家港市2005—2016年期间通过性诱和灯诱方式监测得到的甜菜夜蛾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种不同监测方式的区别[3-5]。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诱工具

1.1.1 自动虫情测报灯 由河南省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频振式诱虫灯,光源为20 W 的黑光灯,并具有遮光设备,灯下设诱导漏斗和接虫袋。此灯具采用光电控制技术,能自动开关,自动完成诱虫、收集等作业,且可自动转换接虫袋,并对每日诱捕的甜菜夜蛾分别进行保存。

1.1.2 性诱剂诱捕器 夜蛾类专用诱捕器分为诱捕器上体与集虫袋2个部分。诱剂采用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由专人于每日早晨捡出集虫袋中的甜菜夜蛾,诱芯每15 d更换1次。

1.2 测诱方法

虫情测报灯安装在张家港市杨舍镇河头村预测圃基地。诱捕器安装在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蔬菜基地,共设2个诱捕器,间距为50.0 m,悬挂高度为1.2 m,性诱数据取2钵平均数。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11月5日。

1.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在Minitab1 6.0和Excel 2003中完成,对不同监测工具监测的诱蛾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设置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的年累计诱蛾量

通过分析整理2005—2016年测报灯、诱蛾器年累计诱蛾量数据(表1)发现,除2010、2013年外,历年性诱数量均大于灯诱数量,诱蛾器、测报灯2种诱集工具年累计诱蛾量平均值分别为777.3、105.8头,性诱量约为灯诱量的7倍。但2种不同监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的年累计诱蛾量差异不显著(F=3.58;P=0.072)。

2.2 不同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诱捕量的年度间差异

无论是性诱还是灯诱,张家港市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年度之间变化较大。由于性诱的诱捕量比较大,可以较为清楚地反映近12年来的甜菜夜蛾发生趋势,2005、2016年甜菜夜蛾大量发生,其他年份发生程度均相对平稳,2010、2011年发生程度很轻,达到最低值(图1)。相比较而言,测报灯对于甜菜夜蛾的诱集数量小,趋势观察不明显,2005、2016年2个大发生的年份也未有效反映出来。

2.3 不同诱测工具下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回归

经Minitab16回归分析,设N为年度诱蛾量(头/钵或头盏),t为数值化年度(t=1,2,3,…,n),若以2001年为初始长度(t=1),2005—2016年的t=5,6,7,…,16,从而创建年度性诱数量(NS)和灯诱数量(NL)的回归函数:NS=88.02t2-1 863t+9 586[拟合优度(R-Sq)=63.4%,P=0.003],性诱数量(NS)和年份数值t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而灯诱数量(NL)与年份数值t之间未发现显著的函数关系。从性诱数量拟合曲线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2005年甜菜夜蛾大暴发,随后下降渐趋平稳,2010年为张家港地区甜菜夜蛾发生程度的探底之年,之后又稍有回升趋势,但总体平稳,2016年甜菜夜蛾再次大暴发,进入新一轮的周期危害(图2)。

表1 2005—2016年张家港市甜菜夜蛾性诱与灯诱蛾量比较

2.4 不同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种群监测的始末期和有效天数比较

从2005—2016年期间2种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的监测始末期来看(表2),性诱剂诱捕器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成虫的始期、盛(峰)期和末期。而测报灯由于诱集数量少,难以反映成虫的始期和末期,一般只能反映各世代盛峰期。性诱剂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诱到甜菜夜蛾成虫,监测到的诱蛾数据一直持续到10月底;而灯诱则要到5月下旬甚至6、7月中旬才开始诱到甜菜夜蛾成虫,10月上旬以后则很少再诱到甜菜夜蛾成虫。因此,灯诱只适合与其他监测手段相结合开展短期预测指导防治工作。

表2 2005—2016年张家港市甜菜夜蛾灯诱和性诱始末期

从表3可以看出,大多年份性诱的有效天数大于灯诱,平均性诱天数约为灯诱的2倍。

2.5 不同诱测工具对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监测比较

关于甜菜夜蛾种群发生的动态规律和特点,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分析与前人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其在张家港地区1年发生5~6代,部分年份发生7代,其中3~5代对在田间蔬菜构成较大危害。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呈现周期性变化,一般成虫始见期在4月下旬或5月初,第1代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2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3代发生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3代成虫近5年田间平均百株虫卵量为9.31条·粒(表4),近12年平均峰期性诱蛾量17头,灯诱蛾量6头。第4代发生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近5年平均百株虫卵量为30.43条·粒,近12年平均峰期性诱蛾量99.8头,灯诱蛾量9.6头。第5代发生时间为8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近5年平均百株虫卵量为13.46条·粒,近12年平均峰期性诱蛾量14.3头,灯诱蛾量2.4头。第6代发生时间为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一般情况下,从第3代开始会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因此大小峰次也较多。一般年份1、2代都危害很轻,3代以后逐步加重,4代危害最重。从性诱和灯诱的蛾量消长曲线(图3)来看,两者基本均符合这种趋势,均是从7月底到10月底之间出现明显峰次,但是峰次大小和个数并不十分吻合。性诱数据在7—10月之间连续出现多个峰次,灯诱的峰次相对而言较少,主要出现在8—9月之间,曲线相对平缓。对于种群动态消长的观察灯诱的意义不是很大,在防治上如果想要确定较为准确的成虫高峰时期和卵孵高峰时期,需要结合性诱数据以及期距法和田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表3 2005—2016年性诱和灯对甜菜夜蛾诱集的有效天数

表4 2012—2016年张家港市甜菜夜蛾田间调查数据

2.6 不同诱测工具的甜菜夜蛾诱蛾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多项究资料显示,甜菜夜蛾的发生还与气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徐汉金等认为,低温(20℃)低湿(相对湿度为62%)或高温(32℃)低湿(相对湿度为62%)抑制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而26℃最有利于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6]。李淑清认为,低温(20℃)低湿(相对湿度为55%)或高温(25、30℃)和中等湿度(相对湿度为75%)一样有利于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7]。马俊等认为,在适宜的温度下,卵孵化对湿度的要求并不严格[8]。刁春友等认为,甜菜夜蛾发生轻重与当年入梅早迟和7—9月3个月的气候密切相关,凡是入梅早,夏季炎热少雨的年份,秋季甜菜夜蛾的发生往往就重;秋季雨水多的年份,幼虫被白僵菌感染而发病的比例高[9]。笔者根据张家港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本地2005—2016年期间7—9月温度和降水量数据,分析温度和降水量与7—9月蛾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温度数值相比降水量和蛾量较低,难以在同一张图中反映出曲线变化,因此将温度(T)数值转化为N=(30-T)×200,将30℃设为标准温度,各年份温度与30℃之间的差值×200即为温度转化值(表5),以此放大温度变化,然后对甜菜夜蛾性诱量、灯诱量、温度转化值、降水量之间进行比较分析。N与T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从性诱蛾量与气候因子变化曲线(图4)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性诱蛾量的峰值与降水量的谷值基本相对应,大体上随着降水量的上升,蛾量下降,反之降水量下降时,蛾量上升;温度转化值与性诱蛾量之间存在类似的关系,大体上温度转化值上升(即温度下降),蛾量下降,温度转化值下降(即温度上升),蛾量上升,由于温度转化值与温度负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说随着温度的上升,蛾量上升。从灯诱蛾量与气候因子的变化曲线图上也可以看出类似的趋势,尤其是2013年灯诱蛾量峰值与降水量和温度转化值的谷值对应得非常明显,但对于有些年份并不完全符合这种规律。当把7—9月的性诱蛾量和灯诱蛾量平均之后,2组测诱数据则得到了互补,这时再与降水量和温度转化值进行比较发现,蛾量总体上与降水量负相关,与温度正相关的规律表现得就更加清晰;可以看到在平均蛾量和降水量峰谷值的交汇处形成了许多个菱形(灰色阴影标记处),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表5 张家港市2005—2016年(7—9月)温度和温度转化值

总体来说,诱蛾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与前人得出的高温干旱的天气更加有益于甜菜夜蛾的发生,而低温多雨的天气则会降低蛾量的发生结果相一致。而有些年份(2007、2016年)当降水量上升,温度也上升时,蛾量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说明温度对蛾量的影响要大于降水量。另外在相近温度下,2005、2016年甜菜夜蛾大量发生,2010年却是甜菜夜蛾发生的低谷期,尤其是2005年与2016年在温度和降水量并没有特别异于常年的情况下,甜菜夜蛾却大量发生,说明甜菜夜蛾的发生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与冬季的气温、降水或者周边环境的变化有关,这些需要今后进一步地观察研究。

3 讨论与结论

甜菜夜蛾性诱监测数量远多于灯诱监测。连续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性诱蛾量与灯诱蛾量的比值均值为7.34(0.20~105.17),年度之间变动围绕比值均值上下波动。甜菜夜蛾性诱量变化趋势比灯诱明显。可以得出性诱数量NS和年份数值t的回归函数,其年度运行轨迹为NS=88.02t2-1 863t+9 586(R-Sq=63.4%,P=0.003),性诱数量(NS)和年份数值t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2010年为甜菜夜蛾发生量的探底之年,2005、2016年是甜菜夜蛾大量发生的年份。相对而言,灯诱数量由于总体较少,难以与年份数值之间找出显著的函数关系。

性诱剂一般在4月下旬或者5月上旬开始诱到甜菜夜蛾成虫,监测到的诱蛾数据一直持续到10月底,而灯诱则要到5月下旬甚至6、7月中旬才开始诱到甜菜夜蛾成虫,10月上旬以后很少再诱到甜菜蛾成虫。甜菜夜蛾性诱有效天数长于灯诱。性诱监测数据可以相对完整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季节性消长,而灯诱主要反映诱蛾盛期(7—9月)的大致趋势。

张家港地区甜菜夜蛾一般年份1、2代都危害很轻,3代以后危害逐步加重,4代危害最重。从第3代开始会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因此大小峰次也较多。从性诱和灯诱的蛾量消长曲线来看,两者基本符合这种趋势,都是从7月底到10月底之间出现明显峰次,但是峰次大小和个数并不十分吻合,灯诱的峰次较少,曲线相对平缓,参考价值不大。

通过比较分析7—9月的性诱蛾量与7—9月的温度和降水量发现,高温干旱的天气更加益于甜菜夜蛾的发生,而低温多水的天气会降低蛾发生的量,温度对蛾量的影响大于降水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0]相一致。当性诱数据与灯诱数据平均时,2组数据互补能更好地反映上述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年份都符合这种规律,2005、2016年在温度和降水量并没有特别异于常年的情况下,甜菜夜蛾却大量发生,说明甜菜夜蛾的发生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来说,性诱无论是在数据的完整性、可利用性还是准确性方面都要优于灯诱,分析原因:(1)性诱具有专一性,因为所用的是专门针对甜菜夜蛾的诱剂,诱到的虫基本上都是甜菜夜蛾,而灯诱具有广谱性,总体诱到的虫量和种类都非常多,尤其是在其他虫子比较多的情况下,人工清点甜菜夜蛾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2)安装地点不同,专门针对甜菜夜蛾的性诱剂是安装在蔬菜基地的,能诱到比较大的虫量,而灯诱则是安装在水稻田旁,主要以测报稻田害虫为主,周围的蔬菜较少,相应地诱捕的甜菜夜蛾量也比较少;(3)前些年的测报灯性能不稳定,故障较多,有时遇雷电等情况,会自行跳闸,影响灯诱数据的完整性。

十多年来张家港市一直坚持通过2种测诱工具同时使用,并结合田间调查的方法来测报虫情,对比2005—2016年历年间的数据可以发现,性诱和灯诱2组数据均有不稳定性,通过数据间的对比和互补能相应地弥补这些缺陷,进而更准确地分析数据。同时,建议今后可以在蔬菜基地专门安装蔬菜害虫测报的灯诱设备,以进一步提高灯诱的监测效果。2018年张家港市启用甜菜夜蛾的性诱自动计数设备,这对蔬菜的害虫测报来说是一个新的进步,它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比较。

猜你喜欢

张家港市测报甜菜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张家港市 念好“三字经” 用好“123工作法”
甜菜应答盐胁迫的RING型E3连接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