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2019-03-22林伟就苏晶晶王智军
林伟就,苏晶晶,王智军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上颌前突指下颌位置正常,上颌向前突出于下颌之前,形成深超牙合,是临床常见牙颌畸形,不良习惯、颌骨外伤、骨髓炎及遗传等因素是其主要病因,发生后主要表现出上前牙倾斜前伸或露在口外、口唇不易闭合等症状,影响生活[1-2]。目前针对上颌前突畸形主要采用支抗治疗,传统口外支抗存在难以避免后牙支抗丧失、无法满足一些需要绝对支抗的病例等问题,近年来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与推广使上颌前突畸形的治疗得到新的进展[3-4]。为进一步分析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本研究择取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92例展开分析,比较其与传统口外支抗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6例。A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19~28岁,平均年龄(21.542.47)岁。B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1.722.61)岁。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颌前突安氏I类双颌前突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18岁;③符合口外支抗或种植体支抗手术适应证;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②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无法配合研究者;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在矫治前后均完善相关检查,科室组内讨论制定矫治计划,设计最大支抗时对减小前牙覆盖、软组织美观及上颌牙槽突内收进行综合考虑。将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之后,使用直丝弓托槽(国产MBT,0.022×0.028英寸)进行正畸治疗,在前牙拥挤解除和完全排齐之后,采用摇椅弓不锈钢丝以滑动法将拔牙间隙关闭,并告知所有患者传统口外支抗和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相关知识,完成支抗预备和正畸治疗,疗程2年左右。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种植体采用自攻型微型螺钉种植体(德国麦迪康公司生产,直径1.5mm,长度12.2mm),头部为哑铃状,可使用结扎丝或链状皮圈结扎。由同一医生利用专用手动植入工具将微型支抗种植体于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的颊侧附着龈处植入,术区常规消毒,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植入种植体前拍摄植入区根尖片,对牙龈厚度进行测量,明确植入角度。种植体植入后一周每日予以患者0.12%氯己定含漱,加强口腔卫生宣教。B组采用口外支抗:为患者加强上颌支抗时联合使用口外弓与头帽或颈带,每侧施加200~300g力,指导患者每日佩戴口外弓至少12h。根据患者下颌平面角确定牵引力的方向,对于低角患者使用低位牵引,正常面角使用水平牵引,高角使用高位牵引。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拍摄头颅X片, 对 其 U1-Y、L1-Y、U6-Y、U1-SN、L1-MP及U1-L1进行观察测量,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咬合力进行测定,测3次取平均值,同时采用称重法对患者咀嚼效能进行测定,以咀嚼前后重量百分比进行评价。(3)在两组患者治疗后采用红色、白色美学评分标准进行美学评价,PES包括软组织颜色形态及质地等,单项最高分2分,总分最高分14分;WES包括修复体透明度、色调、纹理等,单项最高分2分,总分最高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美学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矫治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U1-Y、L1-Y、U6-Y、U1-SN、L1-MP及U1-L1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 P <0.05),见表1。
2.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 P >0.05),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 P <0.05),见表2。
2.3 两组美学评分比较
A组治疗后美学评分明显较B组高( P<0.05),见表3。
2.4 典型病例
病例女,因上颌前突、开唇露齿,要求矫治。经诊断确定为安氏I类错,治疗过程为:①上颌强支抗,种植支抗加强支抗,对后牙高度进行控制;②将牙列排齐整平;③使用滑动法将拔牙间隙关闭;④对上下颌关系进行协调,对咬合关系精细调整;⑤结束固定正畸治疗,使用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治疗后上前牙唇倾、开唇露齿及软组织侧貌均明显改善,双侧后牙尖窝关系良好,上下牙列整齐,前牙覆盖覆合正常,上下牙弓中线正。具体见下图。
表1 两组矫治效果比较(x±s)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x±s)
表3 两组美学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上颌前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错颌畸形,其多发生于安氏I类双颌前突错颌、安氏II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发生上颌前突畸形后不仅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会对其咀嚼功能造成影响[5-6]。研究发现上颌切牙内收与上唇内收有密切关联,软组织侧貌变化与下方硬组织变化也有密切联系,且切牙内收导致的软组织变化中,鼻唇、上下唇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变,因此认为改善上颌前突的基础为改建牙槽骨、切牙内收,矫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支抗设计完善、矫形力度足够[7-8]。
过去治疗上颌前突畸形主要采用口外支抗,该方式利用口外弓、头帽、颈带等装置来促进支抗增加,不过口外弓的佩戴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头帽、颈带的使用可能会对患者面部器官造成意外损伤,因此患者配合度往往偏低,影响了整体支抗控制效果[9-10]。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是近年来新兴的支抗治疗方式,其优点在于微钛钉体积小,具有灵活的置入位置,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置入部位,能够避免传统种植体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对植入和施力方向要求严格、愈合时间长等[11-13]。而且微钛钉种植体置入不会对牙龈组织造成明显损伤,患者耐受度高,植入之后即可受力,突破了传统支抗方法无法应用的牙齿移动类型,使应用范围拓展,对于严重骨性错颌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田国永等人[14]研究中发现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U1-Y、U1-SN、U1-L1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采用传统支抗治疗的对照组,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A组各矫治指标改善程度均比B组更明显,提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较传统口外支抗矫治效果更佳。
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由于牙颌后退,使牙位、肌位及关节位发生变化,减少了咀嚼肌电活动,而且牙接触数目、面积也减少,因此患者咀嚼功能会明显降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能够在基本维持上颌支抗的同时保证个性化牙尖交错牙合,促进患者咀嚼功能有效提高。本研究发现,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充分印证了上述结论,李联钦等人[15]也认为与传统口外支抗矫治方法相比较,微型种植钉支抗矫治方法对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的改善效果更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微钛钉种植体支抗还能够提高美学效果,A组美学评分比B组明显更高,近年来人们对美观要求不断提高,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可取得更高的美学效果说明该矫治手段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矫治前
矫治后
综合上述,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传统口外支抗,也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获得满意美学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