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天然气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9-03-22罗佐县
文 | 罗佐县
中长期里中国天然气需求具有稳定增长的基础,2019年不会偏离这一基本特征。但是考虑到近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下行预期,2019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速估计会趋缓。
2017年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的供气紧张现象,使得2018年的天然气市场表现备受公众关注。整体来看,2018年的天然气市场表现平稳,未出现市场一度担心的旺季供气紧张现象。
2018年天然气市场回顾
2018和2017年的共同点是两个年度均出现“淡季不淡”现象。自4月份开始,两个年度天然气需求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2018年4-9月份天然气需求同比增幅均在20-30%,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2018年不同于2017年的是天然气需求在进入旺季呈现增长的同时价格保持相对平稳。2017年的华东地区LNG送到价在冬季出现大幅增长,个别时段LNG的价格曾经突破万元/吨,而2018年旺季的送到价格较传统淡季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而是继续保持平稳。预计整个年度的均价在5000-6000元/吨的水平。
同样都有“淡季不淡”,为什么在需求旺季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是2018年政策对天然气需求侧和供给侧均予以严格管控,在控制需求的同时努力增加供应,使得市场不“荒”。需求侧的管控主要措施是以气定改和压非保民。
自2018年初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或召开会议,强调煤改气工程实施的“以气定改”精神。以气定改成为天然气市场的定海神针,有力遏制了煤改气工程的过度增长势头。与此同时,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等政策提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煤改气思路,强调了因地制宜与能源多元的思路,使得清洁取暖用气节奏也不同程度趋缓。年中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衔接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上调居民用气价格,一些地方开始适度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但是到了冬季之后,各地出于“压非保民”需要,重新上调非居民用气价格,引导资源流向民生领域。也有不少地区通过市场干预以及鼓励供需双方签订可中断供气合同的形式调整资源流向。整个2018年度天然气需求接近2770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气11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气910亿立方米,发电500亿立方米,化工用气260亿立方米左右。
2018年之所以出现淡季不淡,需求侧的控制是主要诱因。考虑到旺季压非保民政策,工业用户在传统淡季加大生产力度,一些生产计划被提前。夏季用电需求增长,发电用气增幅相对较大。由于事先已经预期到冬季的政策,用气企业生产计划提前调整,年末不与民争气,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平稳。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经济形势较好,各类工业产品需求有市场。加之中美贸易战没有全面展开,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年预期。
城市燃气是最具有需求刚性的板块,主要因为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在稳步推进。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接近60%,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每年中国有数千万人口迁入城市,气化人口保持平稳增长,支撑天然气需求。近年北方地区煤改气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冬季清洁取暖需要。“淡季不淡”市场表现主要是工业用气和发电用气推动,而北方地区取暖用气是旺季需求的主要领域之一。北方清洁取暖规划出台的2016年,北方地区天然气供暖面积为22亿平方米,总供暖面积206亿平方米,天然气供暖面积占总供暖面积的11%,当时整个北方清洁取暖率35%,年取暖用气大约在200-300亿立方米。按照北方清洁取暖规划,2018年清洁取暖率估计在45%左右。按照取暖能耗19千克标煤/平方米推算,2018年仅北方地区供暖用气就在400亿立方米左右,占整个城市燃气的40%。
需求侧管控的同时,供给侧改革也在紧罗密布地推进。首先是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石油公司积极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对上游生产经营计划纷纷作出调整,在低油气价格时期关停的一些气井重新恢复生产,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当然,除了常规天然气之外,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产量也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成为天然气增量主力,预计产量增长在110亿立方米左右。其次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供应宽松大势,加大管道气和LNG进口力度。特别是澳大利亚、卡塔尔和美国液化天然气产能持续增长,资源可获得性大为增强,国内企业通过长协合同落实和现货采购进口了大量资源,其中LNG进口量预计接近6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0%,管道气50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19%。再次,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大互联互通工程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实现南气北供能力提升近3000万方/日,向京津冀地区供气能力提升6000万方/日,有力地增强了资源流动性。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使得市场供应稳定,需求聚焦民生。
2019年天然气市场展望
国际市场供应继续保持宽松状态。随着美国LNG出口产能扩张,国际天然气市场供应继续保持充足。卡塔尔退出欧佩克之后天然气出口能力或将有一定程度增长。此外俄罗斯、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出口将继续保持旺盛态势。预计2019年全球LNG出口增量4400万吨,需求增量4200万吨,整体宽松。需求增量将主要来自西北欧、中国和南亚等。亚洲市场气价整体表现宽松。由于预期油价下行以及气价与油价挂钩力度较大,因此预计2019年的长约气价将稳中有降。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增长。2018年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经营计划调整力度较大,2019年这些经营计划将得到落实并产生效力,油气产量应该会继续保持增长,且非常规天然气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带动产量增长,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增长依然在100亿立方米以上。
天然气需求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依然是天然气需求主要领域,城燃用气继续保持刚性增长,预计用气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气按照用气人口4.5亿估计,年人均用气70-80立方米,公服和商业用气占生活用气的50-60%估算,预计2019年居民生活和公服用气量约为520亿立方米。北方城市清洁取暖率2019年将达到50%,其中天然气供暖面积预计达到30亿立方米,预计取暖用气达到470亿立方米。若考虑“2+26”城市农村地区煤改气继续实施,取暖用气量还将增长。交通用气增长受规划驱动。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气化各类车辆1000万辆,配套建成加气站超过12000座。2018年,我国交通领域用气量约199亿立方米,天然气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实现了LNG/CNG加气站保有量、车用天然气消费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考虑2019年气价平稳下行可能性较大,天然气汽车经济性愈发显现。此外环保优势也将促进天然气汽车发展。预计2019年交通领域用气需求约2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1%。
工业用气极有可能延续2018年的轨迹,在传统淡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较好助力了工业在淡季的消费用气。2019年上半年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贸易战是否延续下去。三个月“休战”期之后,中美贸易摩擦若出现令人期待的向好发展态势,预计工业用气将出现环比大幅增长;若出现贸易战延续,中美双方互相对各自进口对方商品加征关税现象,预计工业用气增幅会下降,毕竟有很多工业品出口美国市场。笔者以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发电用气在气电发展规划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继续增长。历史数据显示,气电装机容量每增长1000万千瓦,用气量增加55亿立方米。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到2019年气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亿千瓦时,届时发电用气将达到560亿立方米。化工用气因经济性及不再新增产能的政策限制,用气增长空间有限。预计2019年化工用气需求270亿立方米,同比保持稳定。
中长期中国天然气需求具有稳定增长的基础,2019年不会偏离这一基本特征。但考虑到近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下行预期,2019年国内天然气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但需求增速估计会趋缓。由于2018年的各项举措较好地克服了2017年市场表现出的系列问题,使得今后的市场运行有章可循,从而实现平稳发展,不“荒”不“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