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开放式德育网络

2019-03-21唐薇薇

职业·中旬 2019年2期

唐薇薇

摘 要:本文在阐述联合社会、学校、企业力量,丰富活动资源,构建开放式德育网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机制是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与最佳方法。

关键词:开放式德育网络 社区德育资源 学校德育资源

习近平书记说:“我们强调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但现在的学校德育建设花了大量的精力,可效果并不如意。学校德育工作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对学生来讲就是枯燥的政治课,没有实效。如何改变学校德育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开放式德育网络是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与最佳方法。

构建开放式德育网络是指学校通过确立德育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德育的内容、方法、实现途径、评价方式和管理方法开放化,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质,培养学生的知、情、意的内在协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

这几年,笔者学校确立了“三好”的德育核心理念,即让学生“学得好、活得好、玩得好”。同时也确定了德育目标愿景,即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好学生、好员工、好公民”。学院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构建开放式德育网络。

一、联动职能部门,构建平安校园

学校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与各单位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德育教育合作委员会”,将职能部门吸纳进来,形成开放式德育网络。

警、校携手是学院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战略的有力保障。笔者学校与当地公安分局通过建立警校合作德育基地,采取成立警校合作教育委员会、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举办法制图片宣传、成立法制教育基地宣讲队等措施来合作。警、校联防,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思路,一方面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对学院法制教育工作、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学院与警察合作,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帮扶对象的转化工作。这既减轻学校治安管理的压力,又能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基于“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观,学院创建让学生出彩的舞台,彰显学生的人生价值。例如德育基地的利用,学院就通过举办“法制教育宣讲队选拔比赛”,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法制教育基地展厅的内容,通过“我身边的法制故事演讲”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的比赛,最终有11名学生入选“法制教育宣讲队”。宣讲成员通过宣讲技巧、礼仪方面的训练后走马上任,担任学校德育基地的宣讲任务,为广大学生服务。

学校根据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需要,充分整合和利用职能部门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一批校内外德育基地。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将深刻的德育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之中,把校外科技人文资源引入校园,使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延伸到社会课堂。

例如,学院参加政府组织的“法治江门宣传教育周”活动,为构建无毒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江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去江门戒毒所参观。师生参观了展示厅、宿舍以及习艺车间等,大致了解戒毒人员的生活、康复、学习等情况,近距离接触和感知戒毒人员戒毒中的无奈生活,感受他们戒毒的痛苦和渴望重返正常生活的迫切心情。当学生们走过关押室,隔着铁栏看着在押人员穿着囚服,坐在监室里低头工作,不用过多的言语,高墙铁网、失去自由,就让所有学生受到了一场深刻的禁毒教育。

例如,学院组织去城市规划馆参观、去海关参观海关关史,3万多字的文字资料、4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模型和声像资料等,向每一位参观学生诉说着江门的历史变迁,折射着五邑侨乡百年风云的发展历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这些体验式的德育教育实现了教育主体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合理利用和开发社区、企业资源,探索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

在企业通力支持下,学院整合社会社区资源,進一步优化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社会工作者+义工+企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联合社会、学校、企业力量丰富活动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开放式德育网络。在实际工作中,本着“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开展一系列活动。

1.培养建设一支社区德育工作队伍,体现把人“请进来”

为了更好利用社区和企业资源,笔者学校聘请一批企业精英、中国好人、德育模范、老专家等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沟通。

笔者学校开展了“技术精英进校园”活动,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精英等,为笔者学校师生开设专题讲座、分享会;建立企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企业认知态度。参与活动的学生也表示获益良多,通过企业人员的现场分享,学习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内容,尤其是企业人员分享的一些真实案例,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知,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

同时笔者学校聘请“中国好人”何佐行担任学校义工社指导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他的事迹,亲自看到他的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生命教育,从而影响一批学生。笔者学校还邀请收藏协会专家进行雷锋事迹讲座及藏品展示,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进雷锋,亲眼看到雷锋生前用品,亲手摸到与雷锋相关的展品,让雷锋精神不再是一个口号,不再是“3月来,4月走”的一次活动,而是根植学生内心的一种信仰。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德育活动,把人“送出去”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德育活动是构建开放性德育网络的有效方法。笔者学校实施“社会工作者+义工+企业”的工作方案,是由学校主动牵头策划,社区协助操作,寻求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实现了功能互补的社区德育网络。

笔者学校在策划社区德育活动的时候主动与社区沟通,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常常能最大程度地将道德认知内化為道德情感和行动。如笔者学校在重阳节送温暖活动中,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让学生体验到“百善孝为先”;去龙榜村特困家庭慰问,让同学们体会到要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在“爱在感恩周”系列活动中,组织学生去太平社区义演,参加良化社区清扫志愿服务,为环卫工送一杯热饮,扶起倒下的共享单车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希望能让学生们感知父母的艰辛,学着关爱、包容他人和尊敬长辈,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表达爱、回报爱,让道德修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3.争取企业支持配合,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就业是每个技校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学校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引进来走出去,让学生在校时就能进行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快适应工作。笔者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粤港青年企业家对话会、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经验,让学生与优秀人才沟通交流,吸取经验。校园e银行与建设银行合作,聘用学生担任校园e银行行长及管理团队,为学校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整合校园、社团资源,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笔者学校整合校园资源,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同时学校开办有32个学生社团,涵盖文艺体育、科技创新和公益爱心等领域,学生社团会举行大量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

学校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按规划逐步实施建设,注重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楼道走廊、产品展示厅、饭堂、课室、实训场地等校园场所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基地,营造学校的德育文化氛围,努力实现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

2.利用学校社团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学校社团工作一直坚持正面引领,确保正确政治导向,全面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笔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也是深化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笔者学校通过爱国、爱乡、爱家、勤学精神教育来凝聚学生,并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清明节扫烈士墓活动缅怀先贤、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国学经典”道德讲堂等,以实际行动实现民族精神代代传。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学校成立红十字会师生义工队、“防艾”宣讲队、德育基地宣传队、团员义工服务队等多支志愿队伍。其中笔者学校义工注册数为1084人,人均服务时长超过20小时,服务人数达到3000多人。这些志愿队伍积极参与学校防艾、禁毒、法制、心理健康等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转化思想,将道德标准内化。

社团活动是学生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让德育不再是挂在嘴里的口号,而是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玩中体会道理,在玩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我,让学生真正“学得好、活得好、玩得好”,自觉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好公民”。

参考文献:

[1]韩萍.开放式德育模式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作者单位:江门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