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银川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9-03-21高兰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银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兰芳

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目前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增长路径、产业结构低端、创新主体及科技要素缺乏、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银川市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加减乘除”,助力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更前沿的产业创新,拓展更高端的对外开放,构建更完备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川市;创新型城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005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国土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5.74平方公里,2017年底人口总量约为222.54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3.17亿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56元,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几年来,通过 “创新银川”战略行动、产业创新促进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惠民创新普及行动、创新环境建设行动等战略行动计划,银川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环境有所改善,创新活力有所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对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银川市在创新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1银川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

1.1创新投入不断增长,创新效益初具规模

(1)创新的资金投入稳步增长。全市科技财政投入由2011年的2.26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20亿元,全社会R&D经费由8.42亿元上升到17.45亿元,R&D强度由0.85%上升到1.18%。

(2)创新的主体培育有所壮大,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成为拉动R&D投入的主要力量。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3家,分别占全区总数的76.6%和50.8%,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

(3)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断推进。2010年启动了工程硕士培养計划,目前共培养工程硕士174人;农业领域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调整发展科技特派员达到1100人;成立人才工作服务局,共引进两院院士16人,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共挖掘、培育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20余人,全国技术能手19人,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项目负责人20余人。

(4)创新的社会经济效益初具规模,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重大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若干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专利申请量从2011年的637件增长到2015年的3306件,始终处于全区申请量的70%左右;专利授权量从2011年的359件增长到1255件,处于全区授权量的60%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

1.2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推进,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显

(1)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聚集产学研各类创新资源的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建成运营的工业园区、开发区8个,其中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2个。创新载体建设以银川科技园为抓手,推动IBI和TMT育成中心融合发展,汇集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2)科技研发平台、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围绕农林产业、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产业和行业,建有国家、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家;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羊绒纺织、新能源、电子信息、清真食品等领域建有国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按照“1+6”(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中阿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众创空间示范基地)模式,推动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资本化。

(3)通过项目引进与交流合作带来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效应初显。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所的科技交流合作取得实效。与北京市科委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银川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银川服务平台”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银川)示范基地”;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产业园引进创新型企业24家,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挂牌运营;经开区与北京经开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园,引进石墨烯等高端项目6个。

1.3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创新热情有所激发

(1)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始终坚持政府引领创新发展。不断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或意见及配套政策,特别是“科技强市17条” “金融强市18条” “工业强市19条”等政策组合拳,强调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多元参与和各部分齐抓共管进而形成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新格局,成为良好的创新发展顶层设计。

(2)创新的金融支持改革效果初显。25支产业基金撬动346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西部担保公司担保额突破240亿元,通联资本公司成功发行全区首单境外债券3亿美元,创设西北首家股权科技板,金融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到26%,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创新电子券,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也进行先试先行。

(3)创新的社会热情有所激发。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大赛优秀项目有助于导入人才流,吸引资金流,放大信息流,最终落地银川,推动创新开放内涵式发展。

(4)创新的开放水平有所提升。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中阿博览会、TMF全球智慧城市峰会、中阿技术转移平台等成为创新开放发展的重要载体,银川初步成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

1.4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产业创新基础有所提升

(1)农业上坚持“三精”方向,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实现初步提质增效。在长枣、葡萄、花卉等产业上加强技术创新,在羊绒、奶产业、牛羊肉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突破了一些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4%。

(2)工业上坚持“兴工强市”,加快“两化”融合,重点突出工业特色。战略性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创造了国际国内多个行业“单项冠军”,其中晶体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聚发展,以舍弗勒轴承、小巨人机床、巨能机器人、银川大河数控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据国际高端市场,智能制造水平居西北第二,以天通、佳晶蓝宝石和隆基硅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成为世界单打冠军。现代纺织等产业初具成效,国家智慧型纺织基地初现规模,以中银、恒天如意为代表的现代纺织崛起,贺兰生态纺织园如意科技25万锭高档纱线、灵武羊绒园二期中银绒业500万件羊绒衫及210万件高端羊绒服饰等重点项目实现落地。

(3)新兴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积极引进、培育新业态,增强发展活力。建设大数据中心一期,引入了41家知名互联网企业,荣获“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军用户奖”,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不断壮大。WCA电竞大赛成为世界最大的第三方电竞平台。大数据、电竞等新产业、新经济带动税收增长12.8%,高于传统产业7.5个百分点。

2银川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创新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显著,增长路径尚未发生较大改变

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图1),银川为51%,既低于东部发达一线城市深圳,也低于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呼和浩特、贵阳和南宁,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相较于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和成都,银川市万元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废水、烟(粉)尘、二氧化硫)的绝对量仍然较高。且从单位GDP能耗看,银川市为1.72,尽管已经达到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但仍属于相对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且相较于2010年的1.88也仅下降了8.51%,说明创新尚未对银川市经济增长方式带来较大改进,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2.2尚未形成能与创新型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仍以低端、高能耗产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看,银川市占比为43.81%,工业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水平,离服务经济仍有较大差距。从制造业结构看,工业制造仍然以低端高耗能制造业为主。尽管银川市的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但占工业总附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近5年分别为5.31%,3.35%,4.17%,5.94%和6.51%。

2.3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数量较少,支撑创新型城市发展的科技要素有待提升

从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看,银川市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为4个,开展高端的研发活动的能力有限,难以开展国家级共性关键疑难课题攻关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高校是创新所需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来源,也是创新型城市的人才后备基地。银川的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偏小。从高校数量看,银川市拥有普通高校15所,无法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和西安等高校重镇相比,而且没有一所985高校,高校相关前沿研究与成果转化扩散能力有限。从每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看(图2),银川和同为西北地区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2.4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差距与西部同类城市存在扩大趋势

近五年银川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及其占比看,银川科技公共财政支出虽有所增长,从2012年的32391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49503万元,但占比仍保持在12%左右,2015年甚至一度下降到0.87%。从西部9城市科技公共支出及其在财政总支出中占比的横向比较看(图3),银川市科技公共支出低于兰州、南宁相近,但排名仍然靠后,且与创新型城市所要求的2%仍有一定的距离。

从科技三项费用的增幅看,银川市科技三项费用增速从2012年的20%銳减到2014年的11.10%,2014、2015、2016,三年的增速分别为11.10%、10.80%和12.80%。科技三项费用的增速放缓,既说明银川科技计划项目发展有限,地方创新活力不足,也意味着银川市地方财政压力变大,推动科技创新的持久力不足。

2.5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动性不足,投入力度不强,作用发挥还相对有限

从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见图4)来看,虽然从2010年15.2%增加到2016年的22.9%,增长速度较快,但无论是和西安市2016年数据还是和自身目标值对比,都还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出银川市有技术创新意识的企业还比较有限,创新能力还较低。

高技术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有创新力量的产业集聚区。从衡量地区创新主体活跃度的高技术企业数量相对占比这一指标(见图5)来看,银川市仅为0.91%,是所对比的几个城市中最低的城市。而根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7》,银川市没有入统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也说明该地高技术企业主体有限,科研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有关,难以形成有创新力量的产业集聚区。

2.6市场创新环境、创新创业氛围、开放条件等还比较落后,不足以支撑银川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展

从技术交易市场合同成交额来看,2015年银川市仅有2.27亿元(整个宁夏也只有3.5亿元),而同时期兰州达到了40.23亿,西安达到了732.81亿,可以说差距巨大。技术市场成交额少可能与科技成果的供求量有限有关,也可能与交易平台不完善有关。这说明银川市整体的市场环境还有待加强。

从创新创业载体情况来看(见表1、2、3),宁夏全省的孵化器数量、众创空间数量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都很有限,载体内的从业人员较少,载体孵化的创新企业数量较少,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较低。特别是众创空间服务的团队数量和团队中获得风投的企业数量很少,也反映出全省的创新创业能力较低,银川市作为宁夏省的首府,其“双创”环境改进尚且任务艰巨。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银川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同时也将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确保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银川市也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

3.1精准做好“加减乘除”,助力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

银川要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要围绕创新领域中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加减乘除”,实施更精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银川特色优势产业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培育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做好“乘法”,发挥创新对发展拉动的乘数效应,实现“促创新、兴融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年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银川特殊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做好“除法”,就是实现“抓改革、破瓶颈”,通过推动制度创新,着力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科技与社会民生相互结合的相关通道,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三是做好“加法”,实现“补短板、提品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要加快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领域集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由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四是做好“减法”,倒逼去产能。就是要对那些经济效益偏低、市场需求不足、严重破坏环境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果断出清“僵尸”企业,为未来经济发展腾出宝贵发展空间。

3.2推动更前沿的产业创新,引领城市全面创新新格局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产业间多领域融通,也将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银川要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主动权,以更高站位、更远眼光、更深思维,从银川产业实际出发,积极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打造产业创新新格局。一是以“转型升级﹒全链引领”为路径,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纺织等传统产业,实现在创新基础上的精细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二是以“特色开发﹒综合拓展”为路径,发挥原产地品种品质优势,大力引进技术水平高、增值潜力大、配套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推动枸杞、羊绒、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做优特色、做强品牌。三是以“创新跨界﹒特色延伸”为路径,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合作开发,力争在能源转化、智能设备集成、稀有金属深度应用、生物萃取和发酵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四是以“转型˙融合˙引领”为路径,以提质增效为中心,运用新业态新模式新手段,嫁接全域旅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健康养老等产业,推进消费经济转型升级,使银川逐步形成具有较强聚集和辐射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3.3拓展更高端的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区域创新新体系

作为西部省会城市,银川近几年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仍然停滞在以煤化工、钢铁、羊绒等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业和区域发展水平总体上对全球技术、人才、创新等新型高级要素的凝聚力、配置力和内外生融合力较差,作为国家内陆开放高地的开放作用尚不显著。

银川要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以开放理念为引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其开放经济在国际环境中市场竞争力、价值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等三大综合能力。一是要着力深化与国家部委、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内外一流大学、东部地区创新实力强的大型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区域与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并向中高端迈进,提升银川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价值竞争力;二是要着力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银川获取和利用全球贸易、金融、物流、信息、科技、人才等开放要素的能力,抢占开放合作制高点,进而提高产业创新竞争力;三是依托中阿博览会和综保区等综合开放平台,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以着力于开放软环境建设,重点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的要求,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全方位提高国际化商务环境和政府服务水平,提升开放环境软实力。

3.4构建更完备的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发展软环境

优质的软环境是科技创新的强劲推动力。当前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发展目标、资源配置结构都发生显著变化,创新模式、经济竞争方式都在向跨界、融合的方向深入发展,如“研发、制造与服务融合”“本土化与全球化融合”“研发、产业、资金、创新价值链融合”等。优良的软环境之下,“政产学研金才介”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才能实现高效运作。

银川要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具备完备的创新体系,在西部城市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软环境,使创新主体不断丰富,创新空间不断拓展。一是要着力营造创新机构成长的“软环境”。要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形成各种政策支持和多渠道的资助模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研发人员,使人才的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二是要着力营造创新机构快速发展的“软环境”。政府要顺应创新企业需求及其趋势,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才介”协同创新体系,既为企业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聚集更多资源,也为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和参与决胜的机会。三是要推动政府机构的管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型。要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重塑集中型和分权型相结合的科技管理体制,使管理方式以研发项目、科技資源管理为主转变到以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管理为主,增强政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各创新主体自主发挥创新作用。四是要营造既鼓励企业追求成功,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赵丽娜,田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高就业扶贫精准度路径研究——河北省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6).

[2]陶庆先.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公共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9).

猜你喜欢

创新型城市银川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及培育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银川市正源南街拓宽改造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