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
2019-03-21朱海就
朱海就
褚时健是众多企业家心中的英雄,被称为“企业家的企业家”。他经营过卷烟,一手把玉溪卷烟厂变成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他在经历人生巨大波折后努力走出谷底,种橙子同样取得成功;他为世人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最大财富是他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和一般人不同,是特别有创造力的人。那么这种创造力源于什么?笔者认为来自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用褚时健自己的话说,“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褚时健是放到哪里都能闪耀的人,他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顽强奋斗,敢于挑战不可能的精神。据说他希望的墓志铭为“褚时健,属牛”,确实,他从来不闲着,像老牛一样,不停地做事情,用事业赋予生命以意义。
经济学上,企业家是承担风险的人,承担风险意味着要押下自己的货币或实物资产,因为企业家自己的人力資本是不承担风险的,只有货币或实物资产才承担风险。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个人很有企业家才能,但没有押下自己的资产,那么在经济学上他也不是企业家,他只是有企业家精神的经理。企业家在押下自己的资产之后,承担了亏损的风险,也拥有了获得利润的机会。
褚时健在把玉溪卷烟厂打造成著名的红塔集团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企业家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卓越贡献,但是受当时国企制度的限制,他并没有在国企中投入自己的资产。所以,在国企中他只是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他在企业中得到的回报和他的贡献很不匹配。
我们一直在谈“保护产权”,但假如一方面要求经营者发挥企业家才能,另一方面又不允许他们投入自己的财产,从自己的创造中获取回报,这是不是侵犯企业家的收益权呢?由于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那么还有什么比侵犯企业家的财产权更严重的呢。可以说,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和红塔集团工作期间,那种“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制度一直在侵犯他的产权,这种“侵犯”要先于他对公有财产的侵犯,如说后者是犯罪的,那前者至少也是不合理的。遗憾的是,前者由于“看不见”而被人忽视。
企业家精神本身不能交易,也没有市场价格。企业家的价值通过“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体现出来。传统的国企由于这两种权利的虚置而存在治理结构上的问题,也导致国企的低效。好在这种铁板一块的产权制度已经被打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企通过推进股权激励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程度地落实了企业家的财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这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褚时健没有赶上国企的产权改革,对此,他说“看淡了”。当然,在他创业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他保释出狱后自主创业,开发哀牢山种橙的阶段,不存在企业家精神与财产权脱节的问题,他的企业家财产权有充分保障。虽然在两个阶段他都创业成功,但境遇大不相同,这与产权制度有直接关系。
落实企业家的财产权,并不是指政府把财产送给企业家,而是指更多的领域对企业家开放,允许企业家“发现”资产的价值,并有权利购买这些资产。我们不必对企业家拥有财产心存戒备,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家所拥有的财产其实都是社会的,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老板,企业家本质上只是受消费者之托,为后者打理他们的财产。当企业家运用自己的财产,获取合法的利润时,就表明他们为消费者创造了财富,而不是从消费者那里拿走了财富。因此,对有关部门的决策者来说,他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保障企业家的财产权,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制,让企业家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让市场挑选出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家。
有一种错误的观念需要纠正。这种观念认为某些行业是竞争性的,另外一些行业是非竞争性的,这就人为地为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设置了界限、划定了区域。企业家精神总是竞争性的,只要对企业家开放,这些行业就会变成竞争性行业。实际上,正是因为限制企业家才能在某些领域的发挥,才使这些领域变成了“非竞争性”,而不是它本来就是“非竞争性的”。
如果说褚时健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那么那种勇于突破陈旧观念,敢于纠正束缚企业家才能的不合理制度的“精神”就是“制度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将为出现更多类似褚时健这样的企业家提供可能性。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