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根雕传承路:“环保艺术”青年接棒
2019-03-21项菩葛晶
项菩 葛晶
一双粗糙的大手,几把锋利的刻刀,再加上一番巧妙构思,便使枯木再逢春……千年剡溪,地处浙江东部的丘陵地带,伴随着悠悠文明史,根雕艺术在两岸生根发芽。
如今的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江省重点传统保护项目,近几年来,嵊州根雕获浙江省级以上奖项200余次,其中国家级金奖超过60次,在根雕艺术界享有“中国根雕看浙江,浙江根雕看嵊州”的美誉。然而,在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千年古艺也曾经历传承人断代的“阵痛”、推广无门的“迷茫”……
嵊州根雕,历史悠远,因与“雕圣”戴逵的邂逅,其最早可追溯到东晋。东晋学者、雕塑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大师戴逵中年从谯郡县(今安徽宿州西南)徒居浙江剡县(今嵊姬西南),因爱慕剡县山水,即居住于剡地,且终老,将嵊州根雕的基因根植于此。
发展至明代,根雕技艺已在嵊州民间流行。不过,碍于傳播途径有限、艺人数量有限,使得嵊州根雕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向外传播度不广,其技艺并未被广为知晓。
直至改革开放的到来,嵊州根雕发展才迎来第一次跨越。1980年,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工艺美术工J‘木雕车间迎来了一批致力于根雕开发的艺人,领头的老师傅是年过八旬的周喜与其徒郑剑夫,2年后,出自他们之手的“仕女”“弥勒佛”等作品被送往意大利展销,嵊州根雕自此扬名海外。
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结构转型潮逐渐到来,工艺美术J‘最终转制解体。根雕的创作重新退回“匠人作坊”模式,嵊州根雕发展又一次进入低谷。
进入新世纪后,根雕艺术之火再次在嵊州燃起。2005年,在嵊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嵊州艺术村建设成立,吹响了嵊州根雕新一轮集体发展的“集结号”,这座位于市中心,由占地近40亩、建筑面积22622平方米的老厂区改建成的“艺术之村”迅速吸引了众多嵊州根雕艺术家和根雕从业人员。不仅如此,嵊州根雕人还在促进着培养机制的完善。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环境下,变“废”为宝的根雕,以其“绿色”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如今,根雕除艺术以外的价值被更多人看到,‘根艺要借此东风,更好地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发扬‘环保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周郑生表示,经过多方推动,近些年来,国际根雕展、中国根雕艺术大赛、根雕艺术创意园等传承形式“遍地开花”……“我们鼓励年轻人多走出去参展、参赛,让变‘废为美的千年根雕艺术,为世界瞩目。”周郑生说。
据中新网项菩、葛晶/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