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为谁万里御风行

2019-03-21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蒋七七事变西安事变

木匠

1937年7月11日,也就是在“七七事变”后的第四天,胡适从北平抵九江,登上了庐山。他来此是因接到老蒋的邀请,参加一个茶会。

其实,老蒋对胡之前总在报刊上指责政府,是非常不满的,但半年前,胡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让老蒋对他转变了看法。比如胡在“西安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即致电张学良,说:

陕中之变,举国震惊。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二十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护送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尚可自赎于国人。若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毁长城,正为敌人所深快,足下将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

随后,胡又写了《张学良的叛国》一文,于1936年12月20日刊于京津两地的《大公报》上。文章痛斥张学良“背叛国家”、“破坏统一”、“毁坏国家民族的力量”、“妨害国家民族的进步”等等。让蒋觉得胡还是拥护他的。

茶会上,胡慷慨激昂地向蒋陈述了“七七事变”后,民众情绪的愤怒之情。主张:绝不可以放弃河北。蒋听了,很是感动。11日夜,就下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开始调兵遣将,开赴河北战场。

之后,胡又在会上多次发言,与其同组的时任东南日报社社长的胡健中还当场赋诗一首赠胡适:

溽暑匡庐胜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

吾家博士真堪道,慷慨陈词又一回。

胡适看罢,也当场回赠了他一首:

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

哪有虾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7月31日,老蒋又在武汉约见了胡适、梅贻琦、张伯苓、陶曾圣、陈布雷等人,告诉大家,他抗战决心已下。时,有人问道:“若战事一天,国民可支撑多久?”蒋说:“大约6个月的时间。”胡闻之,不由心中頗感沉重,乃建议蒋一定要重视外交。虽然他知道日本人亡我中华之野心不会因外交而改变,中国或会在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灭亡,但要获得重生,也必然要在反抗中取得。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还是不应放弃和平的努力。

8月6日,老蒋再次与胡适晤谈。胡仍建议:不要断绝与各国的外交路线,在大战前,再进行一次和平的努力,以赢得时间,充足备战。蒋对胡的建议,深以为然。

8月17日,胡被聘为国防部参议会参议员,从此,他这个一介书生,走上了庙堂。

9月7日,胡领命“以私人身份,赴欧美访问”。目的在于宣传中国的抗日,争取欧美民主国家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9月26日,肩负重任的胡适一路经过七次起落之后,来到了旧金山。途中,他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棕榈百扇静无声,海上中秋月最明。

如此海天如此夜,为谁万里御风行。

参考资料:《胡适传》

猜你喜欢

老蒋七七事变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祭
封笔
忆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七七事变”
送水奇遇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前后的王以哲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