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子龙:我挤到文学这条路上

2019-03-21宋佳煊

北广人物 2019年5期
关键词:蒋子龙厂长题材

《乔厂长上任记》之后,蒋子龙创作了大批工业题材小说,望造了一大批开拓者形象,使得他被贴上改革文学缔造者和工业题材代表作家的标签。

去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鋒”奖章,其中有两位作家,一位便是蒋子龙,另一位是路遥。

“小说靠的是想象力和灵魂的自由,而散文靠的是情绪的真诚和思想的锋芒。”蒋子龙曾在文集《借景》的自序中写下这样的文字。他还写道:“我写过散文《扬州借景》,扬州瘦西湖之美,在于会借景。我的文字也是从生活中借来的风景。” “保持真情,保持思想,淬炼语言,这使得我直到今天还能写点东西。”蒋子龙曾经说过。不可否认的是,关注现实,呈现真实,使得他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最现实地揭示中国体制改革深层肌理和变革的作家。

非科班出身的蒋子龙

了解蒋子龙,要从他的故乡说起。

1941年,蒋子龙出生在河北沧县。14岁前,他生活在农村,大运河边留下了他的足迹。忆起童年往事,他总是笑得像个孩子。蒋子龙说,故乡给他染上了农民本色。这位作家耿直磊落的个性,与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不无关系。沧县还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蒋子龙身上带着的那股侠义之气,也多半是在这里埋下的种子。走上文学之路,非科班出身的蒋子龙总喜欢说是“阴差阳错”。他说:“我人生的路很窄,挤来挤去挤到了文学这条路上。”至今蒋子龙仍说:“我自以为更适合当个工匠或者是厂长。”

想当工匠的蒋子龙在《人民文学》上刊发的第一篇小说就在中国文坛炸开了锅。1975年秋,《人民文学》原编辑部主任许以在“天津工业学大庆会议”上找到在天津市重型机器厂任代理工段长的蒋子龙,约他为停刊多年的《人民文学》第一期写篇小说。“因为心里没底,我只谨慎地答应试试看。在宾馆里可以通宿开夜车,很快就写出了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天》。”蒋子龙回忆说。这部后来被认为是“过渡年代里颇具先声的过渡小说”在当时虽然受到叶圣陶、张光年等文学大家的肯定,但也遭到了猛烈批评。冰火两重天的评价几乎跟随了蒋子龙的整个文学生涯。他的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也没有逃过这样的宿命。

“乔厂长”是不请自来

提到蒋子龙,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符号”——《乔厂长上任记》。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自上而下开始了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蒋子龙再次应《人民文学》之邀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小说讲述了某重型电机厂老干部乔光朴推行改革,扭转工厂局面的故事。

当时,在天津重机J锻压车间担任主任的蒋子龙面临的正是与乔光朴极其相似的局面。“干头万绪,哪儿部不对劲。我感到自己天天都在‘救火,常常要昼夜连轴转,有时连续千几天几夜都回不了家,身心疲惫。”蒋子龙回忆说。

这篇轰动中国文坛的小说,蒋子龙只用3天就写好了。写的就是如果让他来当厂长,他会怎么千。“当时自己的感觉是酣畅淋漓,几年来积压的所感所晤一泻而出。”他说,“我总觉得‘乔厂长是不请自来,是他自己找上了我。”

蒋子龙没有料到的是,这篇一气呵成的小说在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乔厂长”也—炮而红,成了风云人物。

虽然乔光朴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乔厂长上任记》依旧为蒋子龙带来许多批评。“经过这样一番揉搓,就是块面团也熟了,心里稍微有点刚性也就成铁了。每见到报纸批评我的文章,当夜一定要写出一个短篇的初稿,到歇班的日子把它誊清寄走。”他说。

《乔厂长上任记》之后,蒋子龙创作了大批工业题材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开拓者形象,使得他被贴上改革文学缔造者和工业题材代表作家的标签。

成熟的作家不受题材局限

蒋子龙被认为是最了解当代中国现实的作家之一。

《开拓者》中的车篷宽显示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胆识,《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解净代表了在思想解放潮流中深入群众、勇于实践的青年,《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琢磨经理”牛宏则是城市改革中勇于思辨的小人物形象的浓缩……蒋子龙笔下的改革开放总是有种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的宏伟气势。他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笔力,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进行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他的文字对引领思想观念转变、推进改革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激发了全国上下的改革热情。

然而,谈及改革文学,蒋子龙的回应则坦率而犀利:“当时流行的名词叫‘积重难返,我自顾不暇,甚至相当艰难,可能从报纸上见到过‘改革这两个字,脑子里却并无改革开放的观念。现在就更不敢把自己的小说跟改革开放联系起来。”

蒋子龙说:“去年自春至秋,我至少拒绝了五六家报刊的采访,他们的开场白和采访题目大同小异:我与改革文学、当初创作《乔厂长上任记》的过程以及小说发表后的种种社会反响……我拒绝的理由也是一样的:文学就是文学,成熟的作家不受题材局限。”

这或许也是蒋子龙锐意转型的原因。1982年底,写完短篇小说《拜年》之后,蒋子龙在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高峰期选择转型。很多人都为此感到可惜,认为他不应该将笔墨一头压向出间地头。

随后,蒋子龙创作了以医生邵南孙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蛇神》、以《收审记》为代表的“饥饿综合征”系列小说、以大城市房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人气》等,将触角伸向了中国社会的更多领域、层面,揭示中国社会现实。此后,蒋子龙回归生养自己的土地,历时11年写就《农民帝国》。小说以改革开放30年为背景,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以主人公郭存先为代表的一群农民跌宕起伏的生活。而这部作品也是蒋子龙最为看重的作品,他曾说:“写完《农民帝国》我就算对得起自己的文学之路了。”

邢大军据《中国文化报》宋佳煊整理

猜你喜欢

蒋子龙厂长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蒋子龙说生活就是最好的小说
蒋子龙自称最大的快乐仍然来自写作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留守厂长”的等待
蒋子龙“又臭又硬”的性格
这回咱们吃他们
明天回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