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2019-03-21高悦徐斌
高悦 徐斌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愈发密切,地区间的摩擦冲突也越来越多,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在全球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中处于劣势地位,就必须执掌话语权。中国想要真正地成为世界性强国,想要在全球性的政治博弈之中胜出,就必须重视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必须积极地投身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之中。
关键词:全球化;话语权;建构;软权力;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100
1建构主义的积极意义与话语体系的重要力量
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建构主义开始兴起,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温特·亚历山大认为行为体与体系结构间是存在着双向建构关系,国际关系的特性有赖于各国之间彼此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与期望。而话语权的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他所提出的话语并非语言学里通俗定义上的“话语”,而是一种权利的体现。在福珂看来整个人类文明是一部人类自我的建构史。而在这些所有的建构中,最为重要的建构内容就是“话语权的建构”。话语主要是指如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等一些非物质性的要素,它在国家之间的影响力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起着影响、吸引、说服等国际性的效果。话语权代表着国家向世界表达其话语的权利,一个国家如果不想在世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下处于劣势的地位,就必须掌握话语权。如今的全球化進程中,世界之间的交流愈发密切,不同地区的摩擦冲突也越来越多,而话语权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中国必须重视自身话语体系力量的缺乏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一直都遵循着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但由于受到了西方现实主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被动地接受了西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熏陶,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道,顺势地搭上了国际现代化的列车。但国际话语权一直都被执掌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手中,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属于“失语”状态。没有话语权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在世界上表达自己的权利,失去了世界的支持和认同。因而,如果中国想要真正的成为世界强国,想要在全球性的政治博弈中胜出,就必须得重视话语体系的重要力量,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2时代的历史机遇与建构中国话语权的必要性
追溯历史,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地球被证实是圆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陆续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给西方的国家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机遇,新的世界秩序被建立起来。英国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了当时国际话语权的主导者。一直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变成了新的国际话语权的主导者。卡尔在《二十年危机》里说:“现代的国际危机实际上意味着建立在利益一致观念上的空想主义大厦早已土崩瓦解。二次大战间歇出现的国际道德规范,只不过是有利于维护主要英语大国益处的辩解之词。”不难从中看出,对现实主义者而言,平等是虚假的,整个上世纪90年代都是由美国为主的单极世界。美国以其冷战思维一超独大,迫使世界都遵循西方所制定的世界规则。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时代下所产生的一些火花,首先,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出的努力:第三世界为了反对美国霸权不但在联合国打起了权益之战,而且也通过不结盟运动、亚非拉产油国打响石油斗争等方式来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打击美国秩序的关键力量。其次,冷战的结束也促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全球化时代,交通、科技、通讯等技术飞速发展、经济与政治事务开始实现非领土化、跨资本流动以及全球治理成为全球范围的普遍现象,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愈发靠近。
经济全球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小国无奈地被“边缘化”,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虽然是严峻的挑战,但更加是难得的机遇。大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获取的利益比小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要大得多。这个阶段,第三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因此中国更应该抓住时机、加快前进的脚步,乘着全球化的“快车”,努力向前追赶,迅速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争取为建构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做准备。
塞谬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世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化的”。亨廷顿所强调的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矛盾并非无稽之谈,在冷战后恐怖主义袭击、难民危机、核武器扩散等种种难题给中国带来担忧、机遇和警示。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之间的联系都越发紧固,即便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但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加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为日后的国际秩序的创立做好充分的筹备。面对美国对话语权的垄断和其对中国构建话语权的压制不难看出美国一直谨慎地抵制着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更应当以建构主义的思维来武装自己,阻止美国用冷战思维来围堵中国的发展,努力地提升自己制订国际机制的能力,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以前从未有一种世界秩序的成分,它们的互动能力和它们的目标都变化的如此迅速、深刻和全球化。”在当今世界,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潜在与可能,世界的联系密切增强,人类开始有了“地球村”的切实感受,人类的地球共同体意识也空前强烈,因此,我们更加迫切的需要抓住时代机遇,构建中国的话语权。
3克服难题,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任重而道远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习近平的讲话中体现出中国对于建构话语权的迫切和重视。
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一直缺乏制定国际机制的能力,但不难发现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国家所主导的话语权,中国在近年来在制定国际机制、解决全球性难题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亚投行、丝路基金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冲破西方冷战思维,坚持总体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命运共同体”,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中国既看重自身安全、又看重共同关系,努力推使各国朝着互利互惠、相同目标的道路发展。面对美国的印太战略与亚太“轴辐”安全体系,中国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积极开拓海陆路通道,强大海军,建立军事基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国际政治新秩序。
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也同时在提升世界的和平力量,和平向来都是全人类心中的美好愿景,合作共赢是难以拒绝的发展新思路。即便西方国家依旧在对东方进行其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依旧在老调重弹地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构建与其对话语权构建的努力绝对在起着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依旧居于劣势的状态,在许多国际规则的制定上,中国依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规则的遵循者,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中国在许多投资建设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和损失;很多西方国家把自己制定的国际机制和全球性问题所引发的很多责任推到了发展中国家身上,西方大国不但掩盖事情的本质还迫使中国受到指责和攻击;西方媒体对中国长期存在的扭曲与误导 ;一些西方大国在反全球化运动中,用西方的贸易规则给中国设置贸易壁垒,西方也仍然在遏制着中国的意识形态。
西方发达国家一向以自身的话语权优势在自身制定的全球机制下获得廉价的各项资源优势,因而中国必须得努力打破这一规则,这其中的本质依旧是大国之间对于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之战,面临着同西方国家争夺话语权的长期周旋与挑战,中国也必须得接受国民和世界的共同考验,对内发挥好国家的职能,丰富广大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对外和平友好、合作共赢,铺好、走好中国道路,担负起一个大国在世界事务中所改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实现中国从国民的自我认同到世界人民的外部認同的国家话语权体系的构建历程。
4结语
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任务任重而道远—中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洪流中,中国必须把握历史时机,继续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以硬权利作为坚强的后盾,将软权力转为话语,以一种和平友好、富有责任感与智慧的大国形象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2004.
[3]刘德斌.“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4):3541.
[4]王晓晖.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开辟中国和世界交流对话新境界——在首届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上的致辞[J].中国记者,2016,(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