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对红色主题雕塑创作方法的影响

2019-03-21刘熙媛

艺术评鉴 2019年3期
关键词:设计研究红色文化

刘熙媛

摘要:随着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它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更体现了我们党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因此,对红色题材雕塑创作与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为红色城市的历史革命遗址、红色景区等红色主题雕塑设计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也是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进一步传播与发扬。

关键词:革命遗址   红色主题雕塑   红色文化   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85-02

一、中国红色主题雕塑的成因

红色主题雕塑不仅一种艺术表达,还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红色主题雕塑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社会的必要性来决定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从事艺术创作的进步青年为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形式,纷纷洋学中用即以西学之所长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多以民主斗争为主题进行雕塑艺术的创作。虽然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所传达的大多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但这也为将来社会主义红色题材雕塑的产生与发展埋下深深的伏笔。

二、革命遗址背景下的红色主题雕塑创作与方法

(一)红色主题雕塑设计基本原理及理念

红色主题雕塑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均属于设计的范畴,因此红色主题雕塑的设计原理及理念与其相关范畴都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就雕塑本身而言对雕塑材质的选择、造型的设计、尺度的调配均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所以对革命遗址背景下的红色主题雕塑的设计研究更需要从环境、建筑、艺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入手,对相关因素的概念进行分析从而融入到雕塑的设计与创作中,并总结出一套适当的创作理念,这样才能使得红色主题雕塑与它所存在的环境相交融,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一个红色城市的发展为红色主题雕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规划方向,红色文化所散发出的光芒也给予了红色雕塑特殊的美感。我们经常把红色雕塑当作一个红色文化城市的形象代言,它们不仅为城市打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对一座城市红色文化的传承。这就类似于来到青岛这座城市,我们就会想到五四广场上的那个《五月的风》,去到布鲁塞尔我们就会想到那个《撒尿小孩儿于连》。这些纪念性的雕塑虽然只是城市中的很小部分,但却生动的表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后,如延安、井冈山、湖南等地對城市文化发展建设日益重视,从而对红色革命遗址修建与保护工作也提上日程,至此红色主题雕塑也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城市设计百度百科中给出这样的定义,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结合城市设计这样大环境下的革命遗址红色主题雕塑可以使其创作主题进一步的融入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主题形象。红色主题雕塑作为红色文化重要的传播途径,将其赋予艺术价值,结合一座城市的文化故事才能更真实的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从宏观角度分析,城市设计为红色主题雕塑的创作制定了一个固有的文化基调,红色主题雕塑把城市设计的基础构想通过凝练整合、加工再创造为红色雕塑提供了可行创作构想。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雕塑的创作离不开人的思想,人的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所形成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恰恰反映了一座城市,一个民族本真的性格,红色主题雕塑的使命和价值也在这继承与传达的过程中得到彰显。

(二)与地域性文化相融合

延安这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属于陕北地区,综合着它得天独厚的人文面貌、地理特征和历史内涵从而形成了它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陕北地区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我国缤纷多彩的文化组成方面来看,陕北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艺术、陕北民歌等,这些陕北文化都是我们陕北人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才积累出来的重要文化,它们不仅代表着陕北地域几千年来的人文风貌也代表了现代陕北人民崇高的精神。总而言之,对于陕北地域的探究既要对地域文化特征进行详细了解,也要深入体会其独特的地域色彩。

1.历史文化

众所周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然而在延安地区的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不仅限于红色文化,其中还包括轩辕黄帝时期,黄帝作为人文初祖,开中华文明之先河;秦汉隋唐时期,筑长城、修直道、置郡县等,陕北的经济与文化曾拥有过一个发展高峰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写下了中国农民运动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最后则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了延安时代。

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首先是红军经历了跨越两万五千余里的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再者是抗日战争在国内的全面爆发,陕北地区的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位置,延安成为所有爱国的热血青年、文艺工作者、海内外知识青年等各个工农阶级人们心之所向的“革命圣地”,源源不断的爱国人士抱以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与革命勇气来奔向这座陕北高原中的小城——延安。尤其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明确以后,一方面,涌入延安的大批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学校、农村,进行革命宣传及采风等活动;另一方面,陕北地区的民间文化得到最广泛的发掘与整理。

2.人文文化

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墓位于陕北地区黄陵县境内,其次考古发现早在三万年前的黄陵县地域内就有过人类生存的痕迹,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轩辕黄帝的后裔,并被考古学者称其为“黄龙人”。因此无论历史角度来看还是人文发展历程来看都足以证明陕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陕北这片地域保留了很多当地风俗,蕴藏了十分丰厚的文化,其中农本思想成为民俗意识和行动的重要轴心。现代流传的陕北民歌中多多少少还保留着陕北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如《回牛歌》《踩场歌》《打夯歌》三首简易的民歌都是在最原始的劳动场景中所唱的歌曲,隐喻了陕北文化的发展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渊源。陕北别具特色的舞蹈即陕北秧歌亦是如此,有文化人类学专家认为秧歌可能起源于巫术文化,《周礼·春官》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人们载歌载舞来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这种从周代沿袭下来的文化代表了农民对天的礼数,从古至今从未失传。陕北舞蹈另一类耳熟能详的表现形式便是“安塞腰鼓”它起源于远,遠古时期的黄河沿岸各个部落中男性常用于驱赶野兽的工具,材质是以树干为框架加以羊皮包裹,跨于腰间。如今的安塞腰鼓演变成一种独具陕北特色的大型舞蹈表演形式,它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着高山黄土的本色和陕北人民朴素又豪放的性格,同时又表现了安塞腰鼓特有的张扬个性。

3.地理文化

在陕北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地域与浑厚的黄河流域相依靠,该地区主要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的地形为主,陕北人民正是利用这片黄土的地理环境,建立了穴居式的住房即我们现在熟知的“窑洞”从而形成了一种陕北独特的地理文化。窑洞作为陕北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了历史的磨练与不断地改革与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居住方式,此时窑洞也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它展示给人的不仅是天、地、人统一又和谐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将陕北的地理文化的乡土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如今红色雕塑逐渐成为红色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代表了一个红色城市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定位。将地域文化融入红色主题雕塑的设计中可以使现代城市的人们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红色文化带给我们的亲切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并促使是我们把这份红色文化传承下去。地域文化饱含了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唯一性。将这份特性结合新时期的科技材料、创作思路、艺术手法更多的应用于红色主题雕塑创作设计当中,不但传承了这份红色文化、革命精神,还启迪人们的心灵,提升了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价值,使城市多了一份介绍自己的名片。

参考文献:

[1]贺晔.延安红色文化及其当代意义[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赵辉.新时期红色城市雕塑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年.

[3]谭巍.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设计研究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
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