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

2019-03-21张洁君

琴童 2019年2期
关键词:普米族弦琴锅庄

张洁君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看名字里,有个“米”字,很多人以为他们是靠耕作为生的吧?其实他们是我国最古老的游牧民族羌族的后裔。普米族中的“米”,是“人”的意思,普米是“白人”的意思,这可不是根据他们族人肤色来说的,而是因为他们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

重视教育的普米族

普米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要进行劳动教育、习惯法(族里约定俗成的规定)教育和品德教育等。特别是13岁成年礼上,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族人会将所有当年满13岁的孩子根据性别分成两队。

假如是男孩,就由舅舅带着到火塘左前方,双脚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银元,象征勇敢和财富,然后舅舅要教导一番。祭祀的祈祷后,舅舅为其换上短衣长裤,系腰带。如是女孩,则由母亲带到火塘的右前方,脚踩猪膘和粮食,左右手分别握麻线、耳环等饰物,母亲为其换上麻布上衣和白褶裙。换装后要向灶神、长辈叩头,亲友赠与牛、羊、饰物,表示祝福。成年礼结束后的男孩、女孩成为家庭正式成员,有权参与社交,有的开始参加主要的生产劳动。

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人在未成年时,衣着都很简朴,不戴首饰,会将头发编成辫子,盘在头顶。成年后,衣着就会发生变化。男子会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宽大长裤,外罩长衫,束羊毛制的绣花腰带。特别的是,他们会将头发盘起来或剃成光头,再戴一顶盆沿礼帽或毡帽。女子的衣服就更加有特色了,她们喜欢将辫子养得又粗又亮,然后包一条黑包头,再挂上她们喜欢的链子和串珠头饰。普米族女子心灵手巧,她们会为自己每年缝制几身金边衣服,就是一种会在领口和衣边镶嵌金银边的衣服。在欢度节日时,她们不仅要穿上金边衣服,而且要在胸前佩带银链,戴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玉坠等饰品。

普米族节日

普米族有自己的节日,比如大过年就是他们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云南的兰坪等地的普米族,在正月里过大年,还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老小会围在火塘吃团圆年饭。而宁蒗(làng)的普米族有一点特别之处,假如他们家中有年满13岁的儿童,则要举行隆重的“穿裤子”和“穿裙子”仪式。在之后,他们才能参加族里举行的赛马、打靶、赛跑、摔跤等多种娱乐活动。

能歌善舞的普米族

同大部分少数民族一样,普米族人也十分喜爱唱歌。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民歌,通过它们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出嫁歌》《接亲调》《宴席歌》《开门调》《梳妆调》等风俗歌,反映了普米族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祖先的怀念;《祭山神》《祭龙神》《祭锅庄》《退口舌》等仪式歌,表达了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此外,还有一些民歌歌頌了普米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表达了他们对旧社会剥削阶级的不满和反抗。

普米族有一种特色舞蹈——跳锅庄,并不是围着家中煮饭的锅跳的舞,而是一种表达团圆的舞蹈。一般是傍晚时在院内或场坝上,族里人围作一团,模仿耕作、狩猎、纺织等动作,加上葫芦笙、笛子等伴奏,舞步刚健明快,热闹极了。

四弦琴

普米族有一种用于伴奏的乐器—四弦,他们称为“比柏”,主要用于集体歌舞的伴奏,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传统乐器。在普米的山村里,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房屋里,常常都能听到纯朴、悠扬的四弦琴声。传统的四弦琴长为130厘米,以核桃木或桦木为材料,琴箱制成圆形和六角形两种,蒙上加工过的羊皮或羊肚做成共鸣箱,用小羊肠做琴弦。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改用金属琴弦。四弦琴音色柔和,和音丰富,节奏富于变化,有多种弹奏技巧和丰富的曲目。

猜你喜欢

普米族弦琴锅庄
口述史视域下的乡城锅庄研究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口弦声声
普米族医药调查及发展初探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弹起四弦琴
章鱼八弦琴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锅庄舞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