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
2019-03-21任雯
任雯
摘要:艺术类职业学校专业门类众多,课程开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教学的成果,改革的成效都需要从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得以体现。本文着眼于艺术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针对性地提出教学与评价的实施原则及方法,为提升艺术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艺术高职校 专业课程教学评价 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120-02
艺术高职校从课程体系上来看是有别于一般职业类学校的,一般的职业学校是指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术技能的学校,其办学目的主要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要,而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学校有别于其他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学校,它是培养以艺术为载体的表演、设计、戏曲、影视等综合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符合艺术类课程的制定规律和要求。检验一套课程体系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否符合广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课程标准,需要有一套科学而严谨的评价系统来验证,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
一、目前艺术类高职校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与艺术专业课堂教学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课堂教学重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篇幅和内容还是比较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固然重要,但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整个教学起着总结和反思的作用。因此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艺术高职的专业教学评价也有类似的问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度不夠,或者说是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过于依赖经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缺少判断,创新与思考的步骤没有明确的评价等。
(二)评价标准较为笼统,划分不够细致、明确
全国艺术高职校近千所,专业门类众多,大致可分为表演和美术设计两大类,从中又可细分为很多小专业,如戏曲、表演、模特、美术设计、环境设计等。目前现有的课程教学已经和过去有了较为明显的分类和细化,课程教学步骤作出了很多的调整,但在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却相对笼统,评价课程的优劣标准较为单一,对每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倾向于解决的问题或希望获得的课程效果采用了单一的标准。传统的评价模式着重于对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将直接影响课程评价优劣的全面性,不利于艺术专业的个性化课程设置。
(三)课程评价内容形式单一
就目前艺术高职校的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考核、测试、随堂考试、阶段测试等手段来验证和体现课程教学的成败。但是艺术类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它的评判标准不是唯一的,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采用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会束缚艺术课程的创造力,让充满创造与生机的艺术专业课程变得中规中矩,失去活力。在这种枯燥环境的教学评价体系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感和创造力。
二、对艺术类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遵循艺术专业课程特点
艺术类课程与一般的文教、技术类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文教类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理论化,数据的精确化,课程内容比较客观,授课程序和场所也相对固定。而艺术类课程则着重于对感官、视觉,对美的追求,重在塑造学生审美创造。教学目的的不同带来教学的手段和评价模式都必须符合艺术课程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以点概面,单一的教学评价或者说片面的教学评价都不能客观的反映教学成果,对学科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艺术课程教学评价应提倡多元化角度的评价模式
每个学生、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差异,课程评价应采用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模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和应对这种差异。艺术类的课程本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操作也是为了这一前提而存在的。因此课程教学评价不能单一的停留在一种传统的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的评价上,一味追求标准化和客观统一是不能很准确的反映课程教学效果的,反而会让课程教学变得死板与教条。让充满了想象力和知觉美的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专业培养有更大的益处,就要摒弃所谓简单的数据和笼统的分数评价模式。
三、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一节课是否成功,教学的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高职专业课程尤其如此,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将艺术专业课程讲解得生动而具体。比如现在较为提倡的翻转课程教学法、模拟实训教学法等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传统的艺术课程中以教师口授,现场对作品、曲目进行指导居多,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弱,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大大改善这种被动的局面。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量,不局限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堂以外,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强调理论的同时也配合了大量的实训内容,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因此,在课程评价环节中要充分体现这种教法多样性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势。
(二)课程教学评价应与教学实践、比赛、展演、展览实训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艺术高职校的专业课程有其特殊性,多以表演和设计类为主,这类专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是一种技能展示型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课程内容是最为有力的诠释,因此课程评价不应局限于课堂的场所,可以发展到课堂以外的一切实践活动,比如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听了多少场音乐会、讲座也作为评价内容之一;设计类的学生可将参观了多少展览,参与了多少行业的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不仅能够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是否科学严谨,同时,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专业成就感和自信心,让日常教学更有目标和导向性,也弥补了考试、打分这种单一评价的片面化。通过课程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课程学习的效果,从而将教学资源合理化分配,教学效果更加突显。
(三)教学评价可以从自律、能力、创新、合作等方面去综合评价考量教学的成果。一般传统的评价模式较为着重在课程本身的步骤和环节,但在学生的实际接受方面以及课后的消化、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要求不多,评价模式存在的终极意义并不是单单为了评价本身,而是通过评价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内容是否合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一系列正确的调整和改进。课程评价体系中不仅仅有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同时也有对授课对象的评价。对授课对象的评价应从个体本身的多面性、不确定性出发,展现出课程教学对授课对象的导向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同时在艺术专业课程中对合作的能力也是需要非常重视的,强调个体能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合作的默契与配合,在课程评价中要检验合作、创造等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是否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获得,以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艺术专业课程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表演类器乐专业课程评价为例,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积累紧密结合,多维度考核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衡量器乐专业的学生是否获得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能力。
四、结语
艺术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究是符合现今艺术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繁多这一客观现象的需求。对高职艺术课程评价模式的深入探究,有利于专业课程的科学制定与改革,提升课堂效率,丰富教学评价的同时,改革了考核的模式,进而完善艺术人才的结构,从而使艺术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趋于合理和科学,为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