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分析

2019-03-21王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民办高校

王宇

摘要:河南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存在着优势教育资源稀缺,资金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一现状的最有效途径是发挥好民办教育对国家办学的支撑作用,给予民办高校机遇和条件以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改变长期以来民办教育拾遗补阙的“配角”地位,从而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生态。相比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高度依赖社会环境,从这些社会资源中汲取办学所需要素。社会环境中的融资环境、师资培养与引进环境、合作办学环境、地方政策与制度环境等方面都是民办高校发展着重考量的因素。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等教育发展;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006

河南省一向是我国的高考大省,但河南省高等院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历史欠账,高等教育面临的压力巨大。2018年河南省高考人数达98.38万,逼近百万,较2017年增加了12万。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郑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会辐射较大区域。但是河南省面临的环境压力和产能过剩急需转型的压力,在逼迫河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带来的人才市场供求脱节、结构失衡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可以预见,在河南省大力推进各方面改革的进程中,未来几年我省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河南省也在不断弥补高等教育方面的历史欠账,逐年增大投入,但产业转型带来的人才供需“金字塔”结构仍然会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定位及发展带来层层影响。

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要健康科學发展,就必须抛弃以往单纯依靠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或者学校盲目扩大生源规模这种粗狂式、外延式发展思路,必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转型:第一,是从发展方向上,要由外延式转向真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人才供应切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是从发展动力看,要从粗放式发展转向为由学校内部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来,以内部创新驱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为解决河南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最有效的途径便是发挥好民办教育对国家办学的支撑作用,给予民办高校机遇和条件以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改变长期以来民办教育拾遗补阙的“配角”地位,从而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生态。目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力量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已具备相当的实力,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我省共有在册民办本、专科院校37所,已成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并不断利用民办教育自身体质灵活等多方面特殊优势,逐渐在某些方面开始呈现出高校办学体制创新的“主角”和推手。

1融资环境

目前,虽然我省民办高校的融资渠道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学费收入仍然是民办高校融资模式中的最重要来源。

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和政策限制,难以直接大规模给予民办高校财政支持,再加之目前有关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仍缺乏细节,具体操作行不强,落地难度较大。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如没有企业集团投资背景,往往只能依靠于学费收入,属于典型的学费绝对主导型融资模式,由此形成了民办教育较为普遍的“以学养学”办学特点。据统计,河南省民办高校运营总收入中的八成以上均来源于学费收入。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及河南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以奖励等途径提供部分经费资助,很好保障了民办高校融资途径的进一步拓展。根据对近几年我国民办教育资金筹措来源途径来看,体现了政府各级部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效力正逐步凸显,民办高等教育在运营资金来源的途径渠道方面有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空间。2002年我国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意义深远,以法律的形式第一次承认“民办高校的举办者从办学收益中获得合理回报”的合法性。正是这部法律的颁布,打消了社会上原本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的投资基金的顾虑,成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跑步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长期投资。2015年,政府在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后,决定对现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在修订草案中,明确提出要对民办教育进行分类管理,将民办教育划分分公益性和营利性两大类别,允许社会资本办学性质的盈利性质,造就了目前多家全国文明的教育集团成功挂牌上市。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完善,增强可操作性,才可充分释放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投融资热情。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各个民办高校受制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同高校对于不同融资模式的具体应用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不少民办院校采用BOT模式,对学校内整体后勤服务部分进行社会化管理。这种做法一方面通过转让学校后勤服务部分的经营权,获取了一定规模的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运营资金紧张现状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社会化管理的优势,明显改善校园整体后勤服务水平。而对于部分处于创建发展初期、办学资历较浅的民办高校来说,其本身各种社会资源积累不足,社会影响力较小,教育教学水平排名靠后,一方面难以直接获得社会力量进行的捐赠,同时也难以获得政府部门通过各种项目建设、评优评先等途径给予的财政资助。

反观国外,在民办高校发展较为成熟的西方各个发达国家,民办教育办学经费的筹集渠道和融资模式丰富。正是有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解除了民办教育发展的生存问题,促使了民办教育的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当然这种局面也离不开西方国家为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非常宽松、有益的政策环境。然而,对于办学资金来源单一的国内尤其是河南省的民办高校来说,推行新的融资模式是难度巨大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全力配合。

2师资培养与引进环境

不管是国内还是西方国家,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形成一支具有雄厚教学力量的师资队伍。从河南省民办高校的现状而言,师资队伍状况已成为学校发展除资金之外最大的制约因素。

根据调研,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构成基本包括三个方面:校内专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学任务量巨大;公办高校退休教师,大多作为管理层、督导或学科带头人;外聘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的重要力量,包括公办院校在职教师、企业人员和在读硕士生。

河南省民办高校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不合理。民办高校由于社会认可、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制约,师资队伍来源受限。同时,由于民办教育起步晚,尚未形成自身的师资队伍梯队,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因此民办高校往往大量返聘公办院校退休教师,即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民办高校的职称结构,又增强了管理和队伍引领能力,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整个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具备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的中年骨干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分布两极分化明显。

二是师资队伍稳定性差,难以形成优秀教科研团队。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从集资建房即可侧面反映。公办高校在教学小区集资建房较为普遍,鲜有集资不成功的情况,反观民办高校,河南省尚未有类似公办高校的集资建房,很大原因便是教师由于没有编制,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差,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再加之民办高校的工作压力与社会地位和工资水平不成正比,不仅新入职教师往往将民办高校作为跳板,老教师也时有因家庭等原因另谋高就。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就难以形成稳定、优质的教科研团队,虽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但难以在教科研、人才培养方面上台阶,提质量。

3合作办学环境

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旨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但是,高校发展与合作办学互为因果,在不同发展阶段,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任务不同,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不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为满足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获取办学资源方面,以联合育人和合作就业为博弈重点,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深入分析我省高校合作办学的各种类型,特别是透析其背后的运作机制,不难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投资运作体制:其一,校企双方直接合作办学。大多数独立学院是校企合作创办的,和单纯教学领域的校企业合作一样,合作的高校和企业直接形成契约关系,明确各自权利和职责。独立学院由合作双方组建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仅仅是教学领域范围内的合作,则由高校负责统一管理,合作双方按协议履行职责。其二,引入第三方投资运营。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合作办学引入第三方(企业)投资运营,第三方企业与高校直接形成契约关系,明确各自权利和职责,组建相对独立的非法人二级学院和项目机构进行管理,再由第三方引进、整合行业企业或课程资源满足办学需要。可以说,不具备法人资格、非独立设置的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引入第三方(企业)投资的,办学运营机制大多潜隐模糊。随着人口红利窗口的逐渐关闭,高等教育开始向控制规模、调整结构转型发展,这一合作办学机制的利益链也慢慢浮出水面。据有关调研和审计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情况:第一,在条件建设方面。一种是由合作企业投资,建立独立校区,建设校舍及其他教学设施,产权归合作企业所有。另一种是由合作企业向主办高校、其他單位租赁校舍办学,并投资配置教学设施或增建校舍。第二,在师资队伍方面。一是向主办高校或其它高校聘请专业教师;二是自主聘请高校毕业生、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校退休教师等。第三,在财务管理方面。合作办学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学费实行民办高校收费标准。一般说来,学生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上缴主办高校作为管理费;有向主办高校租赁校舍的,还要向其支付租赁费用。有的主办高校还截留了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财政生均拨款。第四,在招生管理方面。合作办学项目单列招生计划,并独立设置招生院校代码。学生毕业时,颁发主办高校文凭。

4地方政策与制度环境

自1984年发布《河南省社会力量办学暂行管理办法》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我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政府层面对民办教育的性质、归属管理、设置审批程序、人事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为河南省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比较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文件包括: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我省民办高校可以参与国企改革;为形成规模可以组建教育集团;为更精准适应市场人才需要,可以自主设置专业;为解决生存问题,可以自定学费收费标准;为解决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问题,国家助学贷款也向民办高校学生开放;为解决高水平人才问题,批准愿意到民办高校发挥余热的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提前退休。为鼓励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办学层次,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意见》,明确了部分发展较好,具备一定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民办高校可以申报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与此同时,河南省一些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出台了各地促进当地民办教育的政策。比较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文件包括:2005年郑州市政府发布的《郑州市人民政府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对郑州市属民办教育的资金支持、教师待遇提高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设立了郑州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制定了一些奖励及优惠措施,通过专项基金、奖励补助、政策优惠来对市属民办教育提供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属民办教育在资金等方面的困难。2007年郑州市二七区在打通公民高校与民办高校师资交流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进一步鼓励双方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组建办学实体,实现“集团化”发展;为解决民办教育资金紧张问题,二七区政府可以联合社会渠道,通过政府政策性资助和民间捐赠来筹措资金,设立用于民办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

目前,虽然民办教育仍在不断呼吁政府、社会给予更多认可和支持,尤其是政策性方面的具体实施细节仍需细化、落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南省民办教育在国家和省政府、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办学质量、生源数量方面稳步提升,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庆阳.河南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体制特征、动力机制、路径选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7).

[2]丁贤友.当前民办高校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3]闫书华.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的困境及出炉[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6,(3).

[4]刘璐璐.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开封:郑州大学,2012.

[5]杨存博.河南省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民办高校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如何让实干型官员脱颖而出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