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课程改革中的教材
——基础教育“八次课改”教材政策的进程

2019-03-21张佳硕乔春霞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改革

张佳硕 乔春霞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之路,面对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各项挑战,我党适时的提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而提出的教育改革也经历了不断变化的历程,这历程被称为“八次课改”。

一、第一、二次课程改革教材政策(1949-1957):破立重建,新政新标;初建体系,仿苏模式

第一次课程改革是在国家刚刚成立阶段进行的,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即要求将“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写入基础教育教材之中,进一步培养新民主主义国家公民所需要的道德品质,这是我国最早的教材政策方针。195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由于大部分采用东北区编译的苏联课本,为实现“五年一贯制”统一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小学语文和算数教材以推进学制实行和教材使用的规范。1955年,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展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编写、修改、出版基础教育教材确立为教育工作中心任务之一。1956年紧随着《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的颁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二套全国中小学各科通用教材,但是教材要求偏高,因此在该套教材使用一年之后,教育部即通知精简教材难度,讨论教材问题。

二、第三、四次课程改革的教材(1957-1976):方针指向,教育革命;调整未果,“文革”冲击

由于1958年“教育革命”的全面开展,学制被缩减,教材的制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从1956年起逐步实行中学生产教育,制定劳动技术教育教材。196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紧缩教材容量,将原12年授课的教材内容紧缩至10年完成,紧急编制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教育管理、课程、教材由国家统一开始到局部多样化的尝试,但收效甚微。1961年国家进行了调整,教育改革基本得到恢复,编写的第四套全国通用教材以提供给恢复后学校使用,教材强调“双基”能力的培养,但并未正式出版使用。而“文革”期间教育改革,是对教育彻底的破坏和否定阶段,教材被全部取消,教育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面向生产层面的劳动教育,使得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三、第五、六次课程改革的教材(1977-1985):拨乱反正,重建信心;蓬勃发展,三个面向

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制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编写中要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训练。”1981年,第五套教材编写完毕。本套教材吸取教学改革经验,改正路线错误,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促进智力发展。针对各个教学科目教学大纲重新制定或补充,组建各个学科教材编写委员会。在基本教材编制完善的基础上,1982年国家出版局和教育部联合规定了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教参等辅助性教材指导方案。教材改革在“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方针指导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类教材的发展也激活了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向上的局面,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四、第七次、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教材(1986-今):义务教育,计划实施;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教材的“审定制”。由此确立了课程教材发展规划、课程教材多样化和三级管理政策。1992年随着课程方案试行版的颁布,“一纲多本”、“多样化”的教材制度的指导,全国出现了“八套半”教材,弥补了教材发展不足。第八次教育课程改革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一次,深入调研教学一线,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宗旨和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进行的深刻变革。教材的制定追随现代化潮流进行发展,面向现代化,走在时代的前沿。因此,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领域最为深刻最为广泛的变革。

面对即将开展的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教材制定,对“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是极为重要的。从教学的基本层面,到教学目标的深刻变革;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到以课程“三维目标”为基本导向。新中国成立70年经历的课程改革历程一步步指导着基础教育教材的制度制定、编写导向、核心理念等各方面,教材制度也由“国定国制”转变成为了“一纲多本”并逐步向“标定、统编、全面开花”的方向转变。新时代,中国的教材编写将步入新的变革和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