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019-03-21李冠玉
李冠玉
都安县澄江镇中心学校 广西河池 530700
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呈每年持续升高的态势在发展,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1],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是当前重点工作内容。
一、在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常年在外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等多方面出现了异常。主要表现为:1.“隔代亲”的溺爱导致正常教育的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是交给隔代人照顾,隔代亲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只是无显著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疏于管教,精神上关注的少;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引导的少。由此导致留守儿童的言行出现异常。2.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出现缺陷。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上难免会出现缺陷,表现为内向、冷漠、孤僻等,自卑心理严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3.缺少有效保护,造成“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发生隐患。因为缺少家庭的保护与父母的管教,导致留守儿童安全不能被保障,出现很多安全隐患事件。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一)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帮扶沟通制度
老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集体生活,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作息规律与行为规范。
(二)班主任是和孩子接触较多的人,因此要用情感去感化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由此,作为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平时注意认真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生活有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帮助。老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看做是独立的个体,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并信任学生
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道德约束失控,造成学生学习差、品行不良,所以受人冷落和歧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在生活中,总是伴随着训斥和埋怨,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为此班主任要尽量多亲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从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等方面多给予具体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2]。
(四)公正对待学生
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自暴自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客观上被别人看不起,由此学生失去了信心。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后进生,他们也有很多优点。所以,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优点,并给他们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公平地对待学生,让他们享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关爱,作为老师要多多鼓励他们,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五)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
留守儿童由于自我克制力不强,所以平时的表现一时一个样,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针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单纯地只知道批评学生,而应细致耐心帮助他们寻找不良习惯的问题根源,查找“病因”,然后应用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每个留守儿童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老师能重视自己,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其及时的表扬,让留守儿童在内心深处得到慰藉,进而提高积极学习的热情。
(六)培养自信
对于一个即将失去自信的学生,老师要适时、适量的对其进行赞扬,这对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促进学生欣赏自己,达到自信。老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鼓励,在恰当的时候,多向学生进行鼓励,多肯定学生的想法,以此使学生建立起自信。由此,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帮助,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还要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进行表扬,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效果显著。
(七)营造和谐的氛围
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消除留守儿童的孤单、悲观心理,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关爱,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学习[3]。
(八)加强联系与沟通
外出家长经常通过电话和写信等多种方式,与孩子取得沟通,家长要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共同协作。通过多种方式多向管理,构建教育网络,对孩子实施真正科学、有效的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中比较热点的一个问题,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