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2019-03-21黄肖霞
黄肖霞
都安县澄江镇八仙希望小学 广西河池 530700
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了生计,父母到外地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交由委托人照顾,孩子常年见不到父母,家庭教育缺失,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1],因此,在留守儿童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很多,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为了让孩子能够正常的生活、学习,健康成长,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习不好
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孩子脱离父母的管教,如果是由隔辈人照看,对孩子十分溺爱,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就行,对学习没有太大的要求。另外有一些留守儿童自己也疏于学习,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人管自己的学习,学习不认真,没有上进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二、行为习惯不良
部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偷盗、不讲诚信、沉迷于网络等,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这些孩子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稍有不慎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三、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
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隔代抚养的,因此出现了代沟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同祖辈的有效沟通,这样的情况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孩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不听别人劝导,没有集体意识等。
四、采用有效的措施
从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因此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主要应对措施有:
(一)不断提升家长的认识,转变其教育观念
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孩子有人照顾就行了,能够确保孩子安全、吃饱穿暖就达到了目的,别的都不是大事,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想法,也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观点。由此,家长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虽然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要经常与孩子通话,或者上网视频,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要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在校情况等,做到心里有数,并和老师一起共同促进孩子各方面良好的发展。
(二)教师高度关爱,加强个案研究
多数留守学生在老师看来是十分特殊且有个性的,有时表现出来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其实如果老师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留守儿童这种不好的表现其实就是想让老师关注自己,所以,老师要多关心他们。
1.做到正确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绝不能心急,一定要找准关键点对症下药,老师要主动关心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
2.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方法对了,时机到了,自然会水到渠成,但绝不会立竿见影,因此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2]。
(三)课堂教学为主,多种渠道联合并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通过跟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与留守儿童的委托人沟通全面了解。班主任要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并做好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
2.开展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需要教育者付出很多,后天的培养是关键的。健康的心理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农村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条件,开展多姿多彩的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将学生带入到和谐的心理氛围中,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例如: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逐渐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3.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定期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给留守儿童开辟情绪发泄的渠道,缓解留守儿童不良的心理,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教育者要不断了解并搜集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开展心理辅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而要想不断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作完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的发展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