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创新
2019-03-21欧庭宇
欧庭宇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对历史方位的新判断,人民需求变化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内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着力点,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时代人民需求从物质生活富裕升级为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领域的追求,新变化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现实参考和理论依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需要思维创新,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载体、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凝练,它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如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目标指向与人民群众利益一致时,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这一新的奋斗目标和指向。为此,始终把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功效性、实用性。
第一,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突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针对人民的获得感这一问题,习近平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2]他强调深化改革关键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3]。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都离不开参与社会治理、奉献国家建设、为民族复兴而砥砺奋进的社会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作为努力的方向,指导和帮助“教育对象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因实实在在地收获体验而产生的持续的正向的主观感受”[4]。“获得感”强调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人民为本”,让每个人精神世界富足,有梦想、有追求。
第二,以人民的满意感为目标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性。以人民的满意感来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是基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衡量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而且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与智慧力量。在过去,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上了“无用论”的标签,其根源在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仅起到了意识形态的“灌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信息反馈”,导致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心理上的反感、在方式上的排斥。“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5]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效,注重人文关怀,关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现实需求,从精神层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为他们提供了精神层面的归宿感与安全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食粮”,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终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培育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将弘扬与发展中国精神①中国精神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等。作为激发人民群众前进的奋进动力。
第三,以人民的幸福感为目标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这里的“幸福感”是人们基于对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舆论的引导由衷产生的对所处状态的一系列事实的逻辑判断和对生活的满足与愉悦而给予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塑造人们的个体全面发展中增强自身的幸福感。“对于个人而言,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发展。”[6]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个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个体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7],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氛围、井然有序的环境。二是要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为人民幸福感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人民群众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充分地释放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8],从而实现高层次、全方位、全员化的幸福感。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9]这是习近平依据我国所处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为优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素而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作出改革创新,为社会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第一,以塑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教育。重视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人们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多元思潮与文化环境,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理想、价值判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唱好主旋律、践行“育新人”使命。一是要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世界观,指导人们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环境美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自然的宁静、和谐、美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二是要培育和践行“幸福奋斗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砥砺前行在“奋斗者的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我奋斗我幸福”作为动员人们在新时代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的“打开方式”,激励人们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践行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要面对国内外多元文化思潮与多元价值并存的挑战,积极引导人们的价值选择、塑造彰显新时代特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众“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10]之精神。
第二,以树牢人们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将“理想信念”作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灵魂”,鼓励与支持人们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梦想而奋斗,特别是青年群体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国家统一贡献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一是要加强人们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帮助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在所有课程学习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人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深刻领会,自觉抵制反马克思主义、诋毁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思潮。二是要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和感悟,拓展深远的历史视野。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等视角,增强人们对党的理论、实践、历史的政治认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三是要培养在国际比较中看中国政治优势的思维方式。一个国家在国际比较中的政治优势不在于政府形式的差异,而是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差别,其关键点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基础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帮助人们深刻领会中国发展优势何在,又要引导人们在国际比较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信心。
第三,以树立向善向上的道德品质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立德树人”离不开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德行”必然有“有灵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决定着道德品质的性质和方向,意味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指导。一是要引导人们明大德,定信念,坚定人们致力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明确在大是大非面前如何做到旗帜鲜明,尤其是党员干部做到任何时候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毫不动摇。二是要引导人们坚守公共道德,自觉践行对祖国的热爱奉献、对民族同胞的团结互助、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赓续、在干事创业中做到担当作为。三要引导人们严格约束个性品行,修好私德,在道德实践的体验体悟中“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信、学会自律”[11],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活动中践行德育,锤炼品德品质,提升自身的人生情怀和精神境界。
第四,以培养积极平和心态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提升对人们心理健康的服务质量”上有作为,这里的“心理健康”是指培养人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一是要引导人们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们养成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为建设成健康中国、平安中国、道德中国助力。二是要加大心理健康服务功能。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的共同参与,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人们塑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第五,以培养人们法治素养为核心的法治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12]为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全民法治素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积极宣传和深刻领会国家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引导人们深化认识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民普法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养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行为自觉。二是要将人们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礼法结合、德法并重、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作品供给等方式,提升人们的法治素养,帮助人们认知到个人的法治素养对共同营造国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使法治精神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联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实现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目标的重要纽带。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3]这为有效开展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
第一,道德修养。加强人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目的就是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贯彻落实“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不仅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而且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一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新视角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将“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创新转化和发展为新时代的道德标准。从儿童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引导人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传统美德,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培育人们对新时代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认同,使道德修养融进头脑、融进生活。二是要引导人们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强化人们为子女做好表率、为家庭做好代表、为社区做好代言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三是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要在道德修养培育中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规范,将人们普遍认同、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法,使法治与道德成为人们生活的双重规范。
第二,榜样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榜样力量犹如大潮奔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党中央对那些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善于实干等新时代典型的宣传表彰,激励人们愿意为干事创业付出心血、关键时刻敢于在激流中“大显身手。一是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挖掘榜样示范,引导人们向保家卫国的雷锋、为民治沙的焦裕禄、见义勇为的徐洪刚、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等榜样学习,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尚德、向上向善,向时代先锋的传递者、塑造者、引领者看齐。二是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向榜样学习的实践活动,坚持典型教育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宣传方式,使榜样力量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中更加“有活力”“接地气”。
第三,文化引领。习近平多次强调教育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要求聚焦文化主题、创新文化形式及创建文化宣传与实践平台,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文化的引领功能,在文化中引导人们涵养人生、振奋士气、激励奋发。思想教育工作要将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更基础、更深沉、跟持久的自信力量。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探索中营造道德文化为引领、知识文化为重点、审美文化为目标的文化育人格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引领,融入教学实践、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环节,又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构建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搭建院校合作的人才交流平台,利用课内课外两大课堂,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传承好中国优秀文化。
第四,知行合一。“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4],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思政“小课堂”的学习宣讲,又要注重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实践育人。换句话说,就是要抓好以“知”促“行”和以“行”促“知”两个环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向发力。一是要提升思政“小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向人们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尤其是讲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帮助人们塑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价值观的同时,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的创新,使人们在思政“小课堂”中达到思想上的认知、认同。二是要通过实践的方式,鼓励和要求人们从自身、从现在做起,将思政“小课堂”的所学内容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形成学中干、干中学的育人格局,在社会实践中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动力“获得感”。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
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增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诉求。新时代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新变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与运用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方面,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及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在这里,不仅仅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协同效应”,其他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如此。不仅要抓好思政课堂,还要创新创造新的实践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协同推进。一是要注重学校、社区等不同领域的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将“以讲解知识为脉络”教材体系转变为“以人们思想认识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遵循课堂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同时,使各类思政课教学更加体现启发性与问题性;将教材的书面话语、学术话语转变为人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通俗话语,增强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利用教育现代技术将书本知识情境转变为回归历史的场景,再折射到今天的现实情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二是要创新载体平台的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场短暂的、激情的“台上表演”,而是一场场没有完成时的“台下十年功”的展现,需要高校、政府、国企及其他机构共同努力,加大官方及各种专业网站的建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性与指导性,尤其是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内容,使网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问题。强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对话,在宣讲中增强人们的理论认同、在对话中增强人们的思想认同、在比较中增强人们的情感认同。三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互动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微博、邮件、公众号等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开放、广泛、平等、迅捷的对话平台。随着现代传媒行业的迅速兴起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型媒体平台愈来愈突出开放性和交互性,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交往中“主体间性”不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对人们思想教育问题的回应与解决,教育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人们思考现实问题,而且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指向,努力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方式回应他们的思想困惑和解决思想难题。
另一方面,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外在来说要能够折射形式美的规律,从内涵来讲要能够给人启发、感召、领悟,从中能够获得审美愉悦”[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制约作用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条件下营造社会环境的策略上要讲究针对性、方向性。一是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和睦、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尤其是增强青年学生为伟大梦想而砥砺奋发的精神,传播充满青春、活力、梦想、奋斗的正能量。二是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开发更多图文并茂的具有知识性、思想性的教育资源植入新媒体平台,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故事中,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三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管理机制。形成党的领导、各级政府的主导、各机构共同努力、各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并依托网络媒体的及时回应、社会成员的监督举报等渠道形成反馈机制,对危害社会稳定、人民利益的舆论进行严厉惩戒,营造安全、和谐、正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
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创新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工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6],这意味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制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性、同向性,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育人管理体系。
一方面,加强阵地管理。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和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叠加,在思想阵地上经常有直接的表现,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领域。习近平指出:“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对教育思想阵地的管理,看好阵地,守住阵地。做好思想教育阵地管理需要从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入手,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可操作、全覆盖,使错误思想没有传播和扩散的条件。教育阵地的建设管理,既要着眼当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需要着眼长远,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使宣传思想阵地保持良好状态。各宣传思想阵地要基于自己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形成全方位、成系列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社会大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的、零散的“点”,而是覆盖各个学科、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以“一盘棋管理”的思维方式去升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一是要牢牢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政治方向,各类学校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重点突破“合力育人”的机制领域、“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各类学校之间协同一体化等问题,使思政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二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形载体”与“无形载体”、学校思政教育与社区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做到紧贴实际、扎实有效、深入人心。三要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作为时代先锋和社会楷模,他们的“贤”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的震撼,激励人们追随和效仿,从而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重点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社区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与工作能力,让身边德才兼备的教育者成为人们学习和效仿的现实参照。
总而言之,如果说新时代是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握立德树人的“出卷人”,那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认真答好为民族复兴培育人才、贡献思想力量的“答卷人”。为了抓好铸魂育人这一固本工程,要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载体、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坚守好立德与育才并驾齐驱的工作职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