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论语》中孝道思想对小学教育的意义

2019-03-21关立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小学生

□王 嵩 关立新

一、引言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宋朝学者对孔子的评价甚高。确实孔子是一位推动中国思想进程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重要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论”可释义为“轮”、“伦”、“纶”。“伦”是道德哲学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纶”指的是经纶世务,“轮”指的是轮回,世代流传。正因为其几乎涵盖人生哲理范围,所以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被尊称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管辖即统御,喉衿即要害关键,如果五经六艺是羊群,则《论语》即为领头羊,可见其作用和影响。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意思是说乌鸦懂得喂老乌鸦,而羊羔跪着吃奶。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影响深远。传统的孝道伦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历了萌芽、发展、完善的过程。孝道是中华民族长期存在的道德传统。它是中国人的根,中国文化的灵魂。在古人的思想中,身体发肤来自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孩子的成长。而孩子的成长,绝对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照顾。但父母总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在他们老的时候需要子女的陪伴和关心,才能安享晚年。这种思想不论什么时候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情感基础。

二、《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一)孝的含义。商代的废墟中曾出土的甲骨文上出现“孝”这个字,此时孝处于萌芽阶段。朱知德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说到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实现孝道。尽一切可能享受孝道。他认为毕恭毕敬的行礼就是孝。在《尚书·尧典》中舜能以孝行美德感化他的父母兄弟,从而使家庭温馨和睦。周代的金文中也出现了孝的记载,认为孝所反映的信息是善待父母和长辈相处时要恪守规范和礼仪。这是孝的本质属性。

(二)赡养是孝的基础。赡养是孝的基础,也是物质保障。作为子女,不能让他的父母因为食物的来源而发愁,不能让他的父母因为疾病而发愁。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甚广,如百里负米、鞭打芦花等典故。这些故事都是在歌颂孝这种美德,是让人从内心世界所萌发,在人的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加以实践。在《礼记·礼运篇》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老有所终就是对孝道最好的诠释。

(三)敬爱是精神层面的孝。敬爱是精神层面上的孝,是孝的最高准则,也是较难达到的。在《为政第二》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在回答子夏关于孝的问题时告诉他要力所能及,不要过多的奢求。有酒有肉让父母吃并不是多么孝,那只是最基础的层面。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孝顺父母,敬爱父母,让父母感到愉快。在里仁篇中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告诉人们,父母的不足要委婉劝告,若父母经过多次劝告仍没有听从,作为子女依然要保持恭敬的态度并且不触犯他们,保持理性的态度。这种思想理念在当今更为重要。众所周知,保健品商贩一般都与老人的关系良好,所以老人愿意信其说,购买其产品。这种现象细思极恐。为什么当儿女的没有让父母感到心灵充实愉悦而是药贩呢。说到底这是孝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缺失,一种人情的冷漠,一种道德上的不足。

(四)守“礼”是孝的完美印刻。若知守礼可谓大成。在《为政》篇中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见孔子认为对待父母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讲究礼节,对待父母必须讲礼仪,讲道德,讲原则,不能随意将父母置之它处。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后都要为父母守孝,时间为三年。三年之内不能升迁,不能婚嫁。这项制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礼”的重视。在《里仁》中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在古代通讯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儿女不能去离父母很远的地方,即使要远行,也一定要告诉父母远行的方向与计划回来的日期。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恪守“礼”的表现。反观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不遵守“礼”,有些人在父母死后争家产,让老人死后不得安息。更有甚者父母在世时轻则谩骂,重则拳脚相加。难道这些人就不羞愧吗?

三、《论语》中的孝对当代小学教育的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但近年来随着“汉字书写大会”等综艺节目的热播,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贯穿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包括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之中则是这一代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佳木斯市附近的调查,采取街头问卷的形式,其中7~14周岁的儿童部分理解孝的含义为73%,完全理解孝的含义并做到的只有17%。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孝文化的含义的学生很多,但是真正做到,并落实孝的儿童少之又少。

(一)“孝”是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感恩和善待。

1.孩子在小的时候模仿能力很强,而这个模仿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父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所殷切希望的。并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也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作为家长时刻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不把工作压力和情绪带给他,以良好行为来影响他。凡事从正面去教育,遇到一些负面的不良影响,和他一起讨论让他懂得判断是非。家长的作用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让孩子去模仿。所以做父母的要身正为范。应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要潜移默化地将道德传递给孩子,更不应该虐待自己的孩子。现在社会中发生很多父母虐待孩子事件以及教师虐童事件,说到底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家庭教育。如果家风不正,即使到学校,到再好的教师那里培养也是无济于事。古人说“父慈子孝”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家长需要打造好自身,做到金玉其内,给孩子一个优良的教育。

2.孝文化同时可以解释为感恩和善待,要培养小学生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亲人等。有人曾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培养小学生一颗感恩的心,那么就可以怀揣着感恩的心去发挥好奇与创造,那么这个学生长大以后,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孩子怀揣者感恩的心,以后必能有所发展。同时,孝文化更是一种善待,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感,也是一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胸怀。孝道是一种“仁”的体现,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要学好善待这种品德,让小学生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诚然,小学生要学会如何善待别人,如何尊重别人,这样才能有自己良好的朋友圈,良好的交际圈。善待尊重别人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善待,这是一种大智慧。小学生践行它,在以后的日子里,必定受益匪浅。

(二)培养小学生品德素质。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小学教育中,“孝”文化对小学生影响深重。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塑型阶段。很多意识都在这一阶段培养而成。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人们:13岁之前和之后人们的记忆力可以达到极致。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很好地形成知识的积累。所以要注重“孝”的培养。孝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根基,就好比一棵大树,若无根则必死。孩子并非与生俱来都会有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要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去践行孝文化,让孩子知道如何善待父母,如何尊重父母,如何感恩。

(三)教师贯穿孝的教育。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给人们的传统印象是教师教授孩子书本内容,教授的都是应试教育的内容,在佳木斯市的调查中,能贯穿孝以及教授传统文化的教师只占两成,教师很难将传统文化落实在课本上,落实在教学中。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到有名望的教师的班级听课。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多所谓的名师只是教授课本,所以首先先让教师懂得学生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而且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技能,并不注重心灵的培养,并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这让很多机构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借口进行吸金,实则教授的还是应试技能。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弘扬孝,让家长从心灵中认可孝文化。教师应布置关于孝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从心里明白孝的含义以及做法,做到知行合一。

《论语》作为儒家的文化经典,经历了两千多年文化的传承,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孝文化不仅阐述了孝的内涵,更告诉了人们如何去实践,做到了“知行意”相结合,并为之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孝文化更能形成家庭和睦、和谐的井然有序的社会。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孝文化对于解决家庭养老与老人的社会保障,处理亲子关系都有借鉴意义。除了自身的修行,社会上也要对老人给予重视,关爱弱势群体,如改革老年福利制度等。并结合时代需求大力弘扬孝文化,对构建我国养老体系以及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小学生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