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新生入园去焦虑化的策略研究
2019-03-21胡晓培
胡晓培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河北石家庄 050031
分离焦虑是儿童心理学领域较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一般来讲,小班刚刚入园的宝宝,大部分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吃饭、不睡觉、哭诉找家人等或要求老师站在身边陪伴等。分离焦虑,探究其根源,则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幼儿本身等多重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其原由的基础上,针对原因寻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
一、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一个由独立的自我成为集体中的自我的第一步。产生分离焦虑的是应有之意。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安全需要的缺失。
2.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差。
3.幼儿对一日生活常规不熟悉。
4.家长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幼儿。
5.尚未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
二、缓解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对策
(一)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及班级环境
在开园之初,家长可以带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带领幼儿参观户外活动区、滑梯、建构室、绘本馆、保健室等。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了解之后可引领幼儿参观本班教室,熟悉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等日常活动场所。此外,家长还可以引领幼儿熟悉自己的毛巾、水杯的存放地点,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有毛巾、水杯印有自己的学号,是属于我的东西,从而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减轻分离焦虑的情绪。
(二)入园初期进行半日的亲子活动,熟悉老师和同伴
举行半日的亲子活动,此处有两个关键词半日亲子活动。半日强调的是时间,在入园之初让孩子有半天而非全天的适应时间,让孩子们觉得在幼儿园的时间是短暂而快乐的。亲子活动意在强调有家长的陪伴,在入园之初举行亲子活动目的是在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培养幼儿对教师以及其他同伴之间的情感,消除陌生感,增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达到缓解分离焦虑的目的。
(三)入园之前教师可进行家访
入园之初教师可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可以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家访中教师要注意与幼儿交流不应该提问过多的问题,以免给幼儿造成压力和紧迫感。相反,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描述行为的语言表示对幼儿的尊重,并且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细节的描述,让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消除与教师的疏离感。
(四)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多半是家人无微不至照顾的结果。想要提高幼儿自理能力,还要从家长入手,切断家长的手,取而代之的是教给孩子动手操作的方法。教会幼儿自己穿衣提裤,自己大小便,独立地进餐而不依靠家长喂饭等。
(五)制作幼儿园一日流程小图书
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不熟悉一日生活的流程,常常焦虑不安。在入园之初,若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内心才会充满把控感。针对此,教师可以拍摄幼儿在园各个环节的照片,由家长辅助制作成一日流程的小图书。每天在入园之前,请幼儿观看并聆听,相信幼儿在几日之后便可将一日生活的流程熟记于心,从而使内心充满把控感,获得情绪上的安定,缓解分离焦虑。
(六)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幼儿入园之后,要建立与家长互动的机制,保证家园沟通的畅通。利用来、离园的时间,教师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利用微信等通讯工具及时提醒家长天气情况的变化,做到及时帮助幼儿穿脱衣物,耐心倾听家长的倾诉,及时处理和解决家长的各种问题,获取家长的信任。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明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生活技能、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学习习惯等。
(七)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
在家中,父母对孩子要言而有信,不能哄骗幼儿,答应的事情要做到,若答应的事情不能办到,要对幼儿讲清楚,为什么做不到,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父母并非哄骗自己,而是事情出现一些困难。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与幼儿进行短暂的分离,明确地告诉幼儿,妈妈一会儿一定会回来的。待妈妈回来之后,要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对幼儿勇敢的行为进行激励。还可以将幼儿独自放在好朋友的家中,过一段时间过来接幼儿回家。这样多尝试几次之后,幼儿会获得分离的经验,知道在分开一会儿之后,妈妈是会来接自己的,那么在面对幼儿园的分离时,相信幼儿会有足够的经验相信妈妈一定会来接自己,会更加从容的面对分离焦虑。
综上所述,幼儿分离焦虑有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策略。除此之外,为了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妈妈一样的关怀,通过温柔的语言,体态的爱抚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初期的分离焦虑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配合,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幼儿的成长,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