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2019-03-21赵乐乐宽城广播电视台
赵乐乐 宽城广播电视台
记者是什么?做记者10年来,我一直在努力的寻找着确切的答案。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关爱。
九年前,一个求助电话,让我有机会接触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女孩李雅丽,那一年,她22 岁。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样正常活动,不能上学。最让人揪心的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她的声带严重受损,她发出的声音像一个青年男子的声音。有关她的新闻在《民生关注》栏目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各界爱心人士先后为她捐助治疗费用10 多万元,她终于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石家庄平安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值得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她的病情也逐渐好转起来。那段时间,我们陆陆续续做过十条关于她的新闻,她的恢复情况,牵动着每一个关爱她的人。去年3月,她已经成为了“手拉手青年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她说她要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她的好心人。那个女孩现在恢复的很好,每次想起她,我的心头都会涌起无限的感动,为了那朵几近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的花蕾而幸福,为了我们这座城市能够给予一名白血病女孩以爱心而骄傲,也为了我作为一名记者能够为她与社会之间架起爱心的桥梁而自豪!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付出。
八年前,一档新闻系列报道《辉煌十一五》,让初出茅庐的我忙的焦头烂额。为了回顾“十一五”期间宽城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台在新闻中推出了《辉煌十一五》系列报道,从经济发展、民生热点到城市建设,台领导帮我们策划了十多期的选题。那一年,我26 岁,在那之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年鉴,不知道“十一五”规划纲要有什么内容,不知道五年的两会、全委会、经济会材料叠在一起竟会有那么厚厚的一摞,为了在对比中凸显五年来宽城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我每天对着数据“精打细算”,每天抱着一摞“宝贝”上班下班,为了节目按时播出,我经常熬夜写稿。那时的工作是真辛苦啊,可我却坚定执着,无怨无悔,因为我懂得,记者就意味着付出,而且是不分白天黑夜的付出,不分严寒酷暑的付出。所以我累,但我是满足的,我累但我是快乐的,我累但我是无悔的。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感悟。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位花甲老人,她叫刘桂云,是王长沟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当我到她家时,看到炕头坐着丈夫,炕梢躺着婆婆,两个人都因患脑出血瘫痪在床。十二年如一日,她独自一个人照顾婆婆和丈夫,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岁月的沧桑深深地镌刻在在她的额头,她却用自己全部的爱支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那天告别他们时,已是暮霭时分,为了给婆婆和丈夫烧炕,灶膛倒风把刘桂云的眼睛熏得通红。那个时候,我再也忍不住早已在我眼框中打转的泪水。是这位老人让我感悟到了什么才是人世间的真善美。这个世界,唯情是真,唯爱是本。我没有想到,情和爱,这世间最浪漫的两个字,竟被一位花甲老人演绎得如此深刻和感人。是这位老人以及许多像她一样善良的人时刻在鞭策着我,鞭策着作为一名记者的我,不断去发现真善美,不断去感悟真善美,不断去弘扬真善美!
记者是什么?我想,记者意味着责任。
在五年的人物专访历程中,说起孝老爱亲,说起爱岗敬业,说起诚信友善,说起爱心奉献……那些熟悉和美丽的面孔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对脑出血丈夫不离不弃的叶小军,独手绘就桃李梦的马笑冰,深山守护神刘广文,笑容腼腆却无比坚韧的水上鸿雁刘保朝,以村为家的金秀贵,扎根乡村的大学生村官李芳……是他们,让平凡的岗位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为了老人健康,为了孩子成长,为了扶弱济贫,为了救死扶伤,为了缅怀先烈,为了报效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他们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是一名记者,我有责任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我有责任传递社会上的正能量,我有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美丽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我们的家乡有26 万人口,一份帮助,乘以26 万,就能帮弱势群体度过难关;一份责任,乘以26 万就会结出累累硕果!一份担当,乘以26 万就是宽城人的脊梁!而作为记者,就是要用手中的笔、手中的话筒、手中的镜头认真的,努力的去做好这个内涵丰富的、丝毫不容懈怠的乘法!
结语:十年磨一剑,完全可以消磨掉一个人最初的热情和光芒,而直到现在,每每面对鲜活的新闻事实和生动的新闻现场,我依然兴奋和激动,总想“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将最生动、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呈现给观众,这是新闻职业带给我的激情和力量。当黎明还未托起朝阳,我们匆匆的脚步,已经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当夜空摇落漫天星光,我们疲倦的身影,仍穿梭在编辑机、监视器重叠的职场。因为使命,我们永远在路上,因为职责,我们必须在现场。范长江说:“一个记者,要有报复。”过去的昨天,终将渐行渐远,而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个明天,更多个让我们用镜头来记录的明天。勿忘初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愿新闻人的理想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