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式小区到开放式街区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2019-03-21石庆丰
石庆丰
(阜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阜新123000)
1 引言
2015年,国务院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明确提出:新建住宅应积极推广街区式,已经建成的小区,应逐步开放,将内部道路变为公共道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优化交通布局[1]。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封闭式小区转变为现代开放式街区难度较大,以下对此进行探讨。
2 封闭式小区和开放式街区的特点
2.1 封闭式小区
2.1.1 安全系数高
城市的整体治安水平决定了小区的治安环境,封闭式小区能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阻断,可以认为是保护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第二道防线。数据调查显示,相比于开放式小区,封闭式小区的偷盗案件少、刑事犯罪率低,有利于社会治安管理。
2.1.2 居住环境好
在喧嚣的城市环境中,受到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影响,人们需要一个安静私密的居住场所,封闭式小区就能满足这个要求。一方面,能防止社会车辆和行人自由进出小区,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能对城市和住宅进行隔离,延续了传统住宅的私密性,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2.1.3 休闲空间大
封闭式小区和传统村落、单位宿舍具有明显的差异,居民之间的先天联系小,只是为了选择居住地而进入同一个小区,因此,要重建邻里关系。封闭式小区内部,会设置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设施,为居民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从而增强民众的归属感。
2.2 开放式街区
2.2.1 缓解交通拥堵
封闭式小区成片发展,由于占地面积大,车辆不能通行、只能绕行,考虑车流量大、支路少,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以东京、巴黎等城市为例,采用开放式街区,小区规模小、支路多、道路通畅,能实现交通分流目标,及时疏导拥堵的交通,改善城市的交通循环。
2.2.2 提高城市活力
封闭式小区具有孤岛效应,虽然保护了人们的私密性,但也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邻里关系淡薄,影响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相比之下,开放式街区将住宅与街道有机结合,将休闲区、居住区有机结合,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有机结合,从而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开放式街区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满足国家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 封闭式小区走向开放式街区的困境
3.1 政策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指出:建筑区域内的道路、绿地、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属于业主共有,因此,产权归属明确。封闭式小区走向开放式街区,原本属于业主的私人财产,会被其他人员占据,变为社会公共财产。如何对产权重新界定,如何对业主进行补偿,是政策法规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开放式街区在国内属于新鲜事物,推广期间可能引起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方面,例如,物业管理难度增大、安保难度增大、行人行车增多、噪声污染加重等,成为民众反对开放式街区的重要原因。
3.2 居民认同度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封闭式小区一直是城市住宅建设的主流,人们习惯了居住封闭式小区,对开放式街区不适应,并且国民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无围墙、不小区”,将围墙作为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安全感、归属感的代名词。此外,普通民众对城市发展、公共事务的参与性不足,更加注重私密空间,因此,将封闭式小区作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3.3 存在利益纠纷
封闭式小区转变为开放式街区,不仅涉及公共利益的重新分配,还涉及业主、房地产商、物业管理等个人利益。简单来看,从封闭走向开放,小区内部的道路、绿化、停车场、休闲娱乐设施等均从内部资源变为社会资源,直接影响了相关人员的利益。虽然人们遵循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但也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不利于开放式街区的推广建设。
4 封闭式小区走向开放式街区的出路
4.1 加强政策沟通
开放式街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拓展沟通渠道,建立政府议程、民众议程的双向沟通机制。具体做法如下:(1)及时发布和开放式街区发展相关的政策信息,保证民众的知情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作用,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反馈渠道,将线下平台、线上平台相结合,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2)针对公众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答,这些疑问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对开放式街区的担忧,例如,如何开展治安工作、如何进行物业管理、如何避免停车位占用等。政府应保障民众的个人利益,给予科学解答,及时消除疑惑。(3)加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通过规范平台管理,落实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方案,要引导民众有序参与讨论,营造出良性氛围,避免政府和民众之间出现矛盾。
4.2 健全配套设施
健全配套设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目前,在封闭式小区内,绿化、安保、停车、基础设施管理等工作由房地产商、物业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推广开放式街区,小区内的私人空间转变为公共空间,要求政府相应转变自身职能,加大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公共空间的维护力度。(2)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求公安部门加大警力投入,采用巡逻检查工作模式,并安装门禁系统、监控设备,实现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在居住环境方面,政府要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例如,做好绿化工作,增加停车位数量,完善医疗、教育、娱乐设施等,从而满足居民的身心发展需求。
4.3 转变民众观念
封闭式小区走向开放式街区,转变民众观念是前提,加大宣传力度是关键。(1)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向民众传递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帮助业主改变“无围墙、不小区”的认识,通过提供政策信息,缓解民众的心里担忧。(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官网等传播媒介,向民众开展全方面、多角度的宣传工作,内容涉及规划特点、发展历程、可行性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成功经验等,从而改变民众的传统观念,从心理上认同并支持开放式街区的变革、推广、建设等工作。
4.4 因地制宜推广
开放式街区在推广过程中,应坚持逐步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推广工作要有计划、有差异进行,具体如下:(1)分步骤。开放式街区在建设前期,应对路网、环境进行调查,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待居民接受后扩大建设规模。(2)分地域。在不同城市中,路网密度、小区规模、安全等级有明显差异,封闭式小区的开放应该逐步推进。在城市中心,考虑人流、车流量大,应对大型小区进行开放;在城郊地区,由于人流、车流密度小,可减少开放数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封闭式小区、开放式街区各具优缺点。从封闭式小区转变为开放式街区,困境在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宣传工作不到位、居民认同度低、存在利益纠纷。对此,应加强政策沟通、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配套设施、转变民众观念、因地制宜推广,促进城市化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