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的英语文学翻译思维探析

2019-03-21杜柯含

传媒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译文内涵

杜柯含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一、引言

传统的英语文学翻译模式是按照本身的特色以及社会环境来完成的,而且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会将民族、区域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性纳入考虑范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英语文学翻译思维得到了颠覆性的变化,不但可以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翻译内容,而且还能够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多媒体平台上学习先进的英语翻译思维和技巧,这对于提高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商贸、政治往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要怎么才能够利用新媒体视域的优势,全面性地提高英语文学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引入新媒体理念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文学翻译仍然是习惯性地按照传统的写作习惯进行,翻译出来的内容过于僵化,虽然语句通顺、词能达意,但是整体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世界各国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文学作品如果只是沿用本国的文学用语来进行英语翻译,会导致整个作品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能够运用直观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读者进行推广。此外,在英语文学翻译工作当中引入新媒体技术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翻译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优化英语文学翻译的思维,这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英语文学翻译的现状

(一)缺少精通两国文化的专业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的读者对于阅读体验的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如果运用传统的英语文学翻译模式,不仅会给读者造成阅读影响,甚至会怀疑作品本身的内涵与价值。有一部分翻译人员由于本身的文学知识不高,但为了能够快速地完成翻译任务,就将翻译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翻译速度上,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并不关注。有时候会碰到无法准确翻译的句式或者语言时,许多翻译者就采取模棱两可的方式,导致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产生严重的歧义。除此之外,在进行英语文学翻译的时候,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汉语文学功底,对于古典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依据国内的现状来看,精通两国文化的专业人才严重稀缺。

(二)作品的翻译质量有待提高

在进行英语文学翻译时,经常会发生翻译的内容准确性差的问题,这不但影响了文学研究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情。我国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传承的,其他国家的读者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因此,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就必须要把好英语文学翻译的质量关。但是国内交流的语言是中文,如果想要将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那么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作品的创作内涵,而不是采用直译的方式。比如说在翻译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时候,有些翻译者为了省事直接译成了“Two little birds singing in the tree”(两只小鸟在树上歌唱),导致整首诗的意境以及文学内涵无法被展示出来。

四、新媒体视域下提高英语文学翻译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形象思维,提高英语文学翻译效果

运用形象思维能够有效地减少误译、硬译的问题。教师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先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英语版电影视频片段,例如《简爱》,片段内容是简爱和罗切斯特见面的场景,然后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一段英语原文再让学生翻译。当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译文之后,主要有两种翻译情况,一种翻译是“突然传来猛烈的声音,是那么的清晰,打破了波浪的叹息,既像是踏地声,又像是金属发出的咚咚声,但是都被微起的浪花给掩盖了,就好比在画里,有着峻岩、大橡树,还有碧蓝的远山和明亮的地平线,将远方的云给抹去了”;还有一种是“粗重的声音既遥远又清晰,一下就摆脱了这低语的呢喃,里面还包含着坚定的脚步声以及刺耳的声音,将柔软的波浪给盖去。就好比是在画中一样,有巨大的岩石与橡树,整个山峰和天际的色彩相掩印,把远处的云朵压了下去。”

乍看之下,这两种译法都不错,但其实这两种译法都不能够将内容完整地传达,文末可以将其译成“色彩交融的云朵”更加妥帖。由此可见,在进行英语文学翻译的时候,应当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译文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

(二)运用扩展思维,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我国的古典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红楼梦》。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较为深沉且含蓄,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红楼梦》的视频片段进行播放,然后将中文原文放出,让学生们进行翻译。原文:“黛玉进入房内,只看见鬓发如银的老母被两个丫鬟扶着迎来,黛玉便知道他就是外祖母。当要行礼时,被外祖母搂入怀中,心肝肉儿地叫着大哭。”这一部分内容就是林黛玉在贾府时第一次见到贾母的情景,按照文中描写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贾母在家族当中的身份和地位让人一目了然。而教师检查学生们进行英语翻译后的译文,发现译文有明显的“直译”特性,缺乏趣味性,没有将贾母的形象译得完美。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当要重视扩展思维的培养,把握好词性以及结合上下文,这样才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除此之外,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个还原真相与追溯原作的过程,如果只是沿用直接的方式来进行翻译,那么就会出现原作被毁的情况发生,破坏了读者的阅读情绪。

(三)融入情感思维,深化文学意境

我们翻译诗歌文学作品时,必须要重视诗歌当中的情感表达。纵观数千年的诗歌文化,我国的诗歌有着其他国家无法媲美的情感和内涵。因此在进行诗歌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诗的人也必须要懂得诗、理解诗,译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神似”。和其他国家的诗不同,我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对于诗歌的创造以及诗歌的阅读、书写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与标准,而且诗歌强调“形神兼具”。所以在进行诗歌翻译的时候,翻译人员应当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对诗歌进行理解,并从中提炼出诗歌所包含的意培和情感,然后再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用另一种语言来进行表达,从而将诗歌的意境还原给读者。

但是由于中、西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性,而且在文学的思维模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所以想要跨过两种国家的语言文化,将诗文当中的意境和内涵转达到读者身上,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例如在翻译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这只有十六个字,可是其间包含了暗比,只有用心体会之后才能够理解。那我们可以了解一下西方学者是怎么样来将诗文的所包含的内涵与意象进行还原的:

(1)They sent me to gather the cresses ,which lie and sawy on the stream,as it glances by, that a fitting welcome we might provide for our prince’s modest and virtuous bride.(CFRALen)

(2)On the river-island-the ospreys are echoing us where is the pure-hearted girl to be our princess?(witter waley)

从这两种译文中可以了解到,在译文(1)当中,翻译者只是对原作进行纯粹地复写,不但没有将整首诗的内涵表达出来,也并未能够将原作的艺术方式进行还原。而译文(2)的翻译者则相对好些,但是在情感思维以及意境表达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想要提高英语文学翻译水平,就必须要从语言文化本身进行着手,在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以及艺术表现方式之后,进行针对性翻译才能够将诗文当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否则只能够“空游且无所依”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媒体视域下提高英语文学的翻译效果,就必须要运用形象、扩展及情感思维,然后以教材作为核心,采取一些针对性方式并结合新媒体技术来对学生的译文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英语文学的翻译水平。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译文内涵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译文摘要
挖掘习题的内涵
I Like Thinking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