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综合医院与基层敬老院医养联动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21孔祥林张婷婷刘梦婕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敬老院医养养老

孔祥林,张婷婷,刘梦婕

(1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护理部;2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已成为我国健康养老的重要发展趋势。医养结合是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之间的多方式结合,以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医疗与养老的多重需求[1]。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的迫切需求,传统养老机构的医养分离,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不足,三级医院的养老照顾不暇,促进了二级医院积极发展医养结合,满足养老需求[2]。敬老院是基层乡镇农村机构养老的主要形式,其存在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健康知识薄弱、机构医疗资源匮乏等情况,而医疗资源的配置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发展敬老院医养合作,可增加敬老院的医疗资源,促进农村老人的健康养老。本研究拟探索二级综合医院与敬老院之间的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及应用效果评价,为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 月,选取西部地区某市同一乡镇同一辖区的敬老院老人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人,干预实施后,分别对两组老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有阅读或言辞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②入住时间≥3个月;③自愿参加本研究调查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符合痴呆诊断标准[1-4]。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一般医养服务,包括接受常规诊疗护理,按需提供上门诊疗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等。老年患者如有不适,随时与医院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是实施医养联动服务模式。

1.2.1 组建医疗联动服务团队

由医生3名(含1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护士3名(含1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均在本专业岗位工作2年以上。

1.2.2 制定医养联动服务方案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敬老院现状与医院条件,拟定医院与敬老院医养结合的联动服务方案。

1.2.2.1 与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开展敬老院护工、医院护理人员培训。

1.2.2.2 定期巡诊

医疗联动服务团队定期到敬老院提供巡诊服务,包括护士测量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管道维护、医生看诊、开具处方、指导用药等医疗服务。至少每2周巡诊1次,每次至少30 min。

1.2.2.3 医养转诊

在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内,医院与敬老院建立双向转诊,开辟绿色通道。上转:敬老院将需要诊疗的病患老人转至医院治疗,治疗期间由医院提供全面专业化临床治疗护理与免费护理员生活护理等服务。下转:医院将经治疗后达到出院标准的老年患者转回敬老院养护。

1.2.2.4 随访上门

医疗联动服务团队根据老人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一对一随访服务,包括指导用药,鼻饲管、导尿管的置管与维护,压疮预防与护理,康复训练,膳食指导,心理疏导等。至少每周上门服务1次。

1.2.3 实施医养联动服务方案

按照干预方案实施,分层分级管理,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医养对接时,均需得到老人及家属与相关决策人的同意,相关服务做好记录,进行连续性跟踪医疗服务。

1.3 效果评价

1.3.1 生存质量

SF-36 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th Survey,SF-36):该量表包括36 个条目,8 个维度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各维度和综合维度得分采用公式转换到0-100 范围,量表得分越高,反映生存质量越高。SF-36 用于评价我国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分半信度为0.919,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5]。

1.3.2 医养服务满意度

采用自编医养联动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老人对敬老院、医院的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住宿、膳食、休闲娱乐、护理服务、医疗康复、医疗服务、服务态度等,调查结果分为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

1.3.3 两组老人的转诊情况

同期内两组敬老院老人因病情变化需转至医院治疗的转诊人次以及转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描述,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 描述,两个样本均数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中,对照组老人年龄50~89(70.48±8.23)岁,其中男性59 名,占98.33%;女性1 名,占1.67%。学历:文盲50 名,占83.33%;小学及以上10名,占16.67%。婚姻状况:未婚59 名,占98.33%;丧偶1 名,占1.67%。有无子女:本组老人均无子女。干预组老人年龄57~83(69.17±6.94)岁,其中男性56 名,占0.00%;女性4 名,占0.00%。学历:文盲47名,占78.33%;小学及以上13名,占21.67%。婚姻状况:未婚54名,占90.00%;离婚2名,占3.33%;丧偶4名,占6.67%。有无子女:本组老人均无子女。两组老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老人的生活质量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老人SF-36评分比较

2.3 两组老人对医养服务满意度的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老人对医养联动服务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老人所在敬老院的转诊情况(见表3)

表3 敬老院的转诊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医养联动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敬老院老人的生存质量

生活质量是通过老人对自身健康的主观感觉,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测评,是综合评价老人健康状况的可靠指标[6]。表1结果显示,两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8 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实施后,敬老院老人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都有明显改善,即其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医院与敬老院共同为老人提供长期的专业健康照护,使老人病情缓解或趋于稳定,促进了老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有研究[7-8]表明,全面的长期健康照护服务能改善老人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护理成本,并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心情与负担均有积极影响。二级综合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了自身医疗资源优势,弥补了基层一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不足,减轻了三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负担,为敬老院老人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基础[9]。养老资源与良好的医疗资源有效对接,强化了基层敬老院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高了敬老院老人的生存质量。

3.2 医养联动服务模式提升老人对敬老院及医院的满意度

老人的满意度是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养机构服务工作的目标[10]。本研究发现,两组老人对医养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医养服务过程中,敬老院护工与医院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服务老人的群体,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的重要促进因素[11]。本研究分别对敬老院护工及医院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培训,使其掌握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老年护理要点以及老年慢性病的基本医疗康复护理技术等,为老人提供持续优质的医养护理服务,使养老护理员与执业护士的职能相互补充,以达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功能的医养结合[12]。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坚持以老人为中心,通过多种医养服务形式实现医与养的服务延续性,促进敬老院养老服务全面发展,以满足老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有效提高了老人对敬老院、医院的服务满意度。

3.3 医养联动服务模式明显降低敬老院老人的转诊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干预组老人转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问题的出现以及老人身体的变化,老人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医疗护理需求日益增加[13]。一般医养服务模式单一,以基本生活照料、经济供养的低层次养老需求为主,以老人明确的需要而提供医疗服务,已不能较好满足老人的需求[14]。本研究实施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医疗服务团队积极主动地了解老人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医疗健康服务,能较好地预防疾病与控制病情,减少了老人转诊住院治疗次数,降低了病情变化及转诊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4 小结

二级综合医院与敬老院构建的双向医养联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二级综合医院的优势,为敬老院老人提供持续性动态医养服务,可弥补基层乡镇敬老院医疗资源的不足,可避免将医疗资源固定于敬老院所造成的资源陈旧与浪费,促进养老服务医疗资源的有效流动与更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关于基层敬老院医疗服务投入的负担。有效的医养联动服务可降低敬老院老人转诊治疗率,提高敬老院老人的生存质量及医养服务满意度,有利于改善乡镇农村养老服务困境,减轻诊疗负担,促进基层敬老院老人的健康养老。

猜你喜欢

敬老院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养生不是养老
爱心送到敬老院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火场救人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