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
——基于陕西省的农户调查

2019-03-21何学松

关键词:农民收入水平农民

何学松, 孔 荣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信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推广,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对居民尤其是农民的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素养是指人们掌握基本金融概念以及在使用和管理资金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配置金融资源以实现终身财务保障的能力[1]。实践界和理论界聚焦个体金融素养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层面,美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开展了“金融扫盲”等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推广活动,二十国集团(G20)将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纳入《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指出金融素养不仅事关个体家庭的经济福祉而且关乎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2];理论层面,学者们探讨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发现金融素养缺乏会导致非理性的金融行为进而造成个人财富面临较大风险,甚至引发家庭财务危机[3]。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城镇居民与青年学生,对农民金融素养及其引致的金融行为缺乏充分的关注,更鲜有将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纳入同一逻辑分析框架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民金融素养,从信贷、理财与保险三个方面考察农民的金融行为,构建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理论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民金融行为进而对收入水平的影响,揭示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的中间转化路径,为提升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优化农民金融行为、探求新时代农民增收的能动性因素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建议。

一、相关文献回顾

金融素养研究兴起以来,国内外学者深入考察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Lusardi & Tufano[4]采用美国TNS调查数据分析了债务知识对受访者借贷行为的影响,发现债务知识低下的受访者不能判断家庭债务的合理性并倾向于选择高成本的借贷方式,因而加剧了家庭的债务负担。Allgood & Walstad[5]运用28146个美国成年人和家庭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信用卡使用、投资和保险等金融行为的影响,发现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均显著影响受访者的金融行为,且主观金融素养与客观金融素养的影响同等重要。Hsiao & Tsai[6]运用台湾金融监督委员会进行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的影响,发现金融素养通过降低购买金融衍生产品的进入门槛进而提高了购买行为的发生概率。胡振、臧日宏[7]基于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素养过度自信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了股票资产的持有额度及其在金融资产中的持有比例。伍再华等[8]采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分析了金融素养对我国24 588户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发现户主金融素养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则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规模将分别提高3.00%和52.10%;其中,农村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规模将分别提高了3.5%和50.61%,城镇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规模将分别提升至2.20%和45.80%。吴卫星等[9]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水平提升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的负债可能性和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偏好,降低了家庭过度负债行为的发生概率。吴锟、吴卫星[10]考察了金融素养对我国城镇家庭使用信用卡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家庭使用信用卡和选择信用卡的可能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但研究结论并不统一。Ogundeji et al.[11]对Lesotho地区100位农户的实证研究发现,信贷可获得性使得农户净收入增加了116.61~136.89美元。Prasetyo et al.[12]研究了印尼中爪哇省肉牛信贷计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发现该计划使得农户收入增加了74.40%。Goodwin[13]对美国农作物收入保险的研究表明,农场主获得的保险赔偿与支付保费之间的比率是188.00%。Shi et al.[14]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者的大病支出发生率和因病致贫率分别下降了1.40和0.60个百分点。齐红倩、李志创[15]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201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小额信贷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弱化。沈倩岭、王小月[16]基于1995—2009年全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农业信贷投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刘艳华、朱红莲[17]对1979—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农业信贷配给显著影响农民收入的地区差异。杨晶等[18]研究发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使得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收入提高了61.40%。张川川等[19]研究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并减少了贫困发生率,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显著。然而,亦有研究发现,信贷与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有限甚至是负向影响。余新平等[20]研究表明,农村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王小华[21]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县域农户信贷没有显著的增收效果,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县域农户信贷分别只对中低收入农民和最高收入农民具有促进作用。周稳海等[22]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有限。祝仲坤、陶建平[23]研究显示,农业保险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将下降7.10个单位。

梳理文献可知,现有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城镇居民,缺乏对农民金融素养及其对金融行为影响的深入研究。虽然从总体上看,农民金融素养水平相对偏低[24],但随着农民分化程度逐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意味着部分农民参与金融活动的可能性;二是分别探析了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以及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鲜有将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缺乏探讨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可能起到的媒介作用;三是对农民金融行为的研究大都关注的是某一种金融行为,事实上,农民可能同时参与多种金融活动,由于不同金融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因此所估计的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以及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可能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四是大多数研究采用二分类变量测度农民的金融行为,由于不同农民参与信贷、理财与保险的市场程度不同,运用二分类变量难以精确估计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以及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基于此,本文基于陕西省908份农户入户调查问卷,构建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揭示信贷、理财与保险的参与程度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将有益于丰富金融素养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而为提升农民金融素养、优化农民金融行为,以及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6年10月在陕西省开展的农户实地问卷调查。基于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生态等方面的差距,课题组随机选取了陕北的延安市、陕南的商洛市、关中东部的渭南市、关中西部的宝鸡市、关中中部的西安市、咸阳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样本区域。为保证调查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课题组于2016年9月在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五泉镇随机抽取了30户农户进行了预调查,进而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完善;其次,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每个样本区域随机抽取1~2个县(区),每个县(区)分层选取2~3个代表性乡镇,每个样本乡镇分层选取1~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选取2个代表性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随机抽取10~15个样本农户,采取一对一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直接对家庭金融行为发挥决策作用的家庭户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的个体与家庭基本情况、金融素养状况、信贷、理财与保险的实际参与状况。此次调查共收集了10个县(区)21个乡镇32个行政村935个农户的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共获得有效问卷908份,问卷有效率为97.11%。样本涵盖了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行政区,兼顾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距,因而具有较好代表性。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农民收入。为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以受访农户2013—2015年期间人均家庭毛收入的平均数作为因变量,为消除异方差,取其自然对数。

2.核心自变量:金融素养。为考察受访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本文从基本金融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其应用能力两个维度构建金融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中金融知识主要考察受访农户对通货膨胀、信贷利率、农业保险、信用和金融风险感知的理解掌握程度,金融能力着重考察受访农户在财务计算、金融资源获取、基本金融业务操作、金融产品自主选择与金融权益保护方面的实际技能性①。采用二分类变量对测度指标进行赋值,当受访者正确回答(或肯定回答)某测度指标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借鉴Sarma[25]合成金融包容指数的公理化方法,构建如下金融素养指数。

(1)

表1显示,总体样本的金融素养指数均值为0.35,表明农民金融素养的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从分类样本来看,男性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高于女性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青壮年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高于中老年农民;金融素养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升,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区域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具有一定差距,关中地区的金融素养水平高于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

3.中介变量:金融行为。借鉴Dew & Xiao[26]将消费者金融行为分为现金管理、借贷管理、储蓄与投资、保险管理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农民金融行为分为信贷、理财(包括现金管理、储蓄与投资)与保险三类。(1)信贷行为。由于民间借贷多以血缘、亲缘与地缘为纽带,本文着重考察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以农户近三年获取银行/信用社贷款的总金额进行测度,为消除异方差,取其自然对数②。(2)理财行为。本文从理财意识、理财规划制定与执行、现金管理方式、储蓄、互联网金融理财、股票债券投资等6个指标③综合反映农民的理财行为,采用得分法对农民理财行为进行度量。即当样本农民正确或肯定回答某测度指标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在此基础上进行得分加总,取值范围为0~6。(3)保险行为。以样本农民购买的保险产品种类进行测度,本文将保险种类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人寿保险等6类,取值范围为0~6。

表1 农民金融素养水平

4.控制变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性别、年龄与教育程度反映受访者个体特征;家庭劳动力数量、农地面积与家庭成员、是否遭受健康冲击反映家庭特征;是否党员、是否村干部、是否加入合作社反映社会资本特征;村庄距离县城的距离反映村庄特征;是否陕南和是否陕北虚拟变量反映区域特征。

上述变量具体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赋值及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构建

文献分析表明,金融素养正向影响农民的金融行为,金融行为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中介效应理论,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路径关系中可能具有中介效应。因此,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素养、金融行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借鉴温忠麟、叶宝娟[27]研究成果,构建如下模型:

Y=cX+ε1

(2)

M=aX+ε2

(3)

Y=c′X+bM+ε3

(4)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分析

表3模型1~3的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信贷、理财和保险行为的影响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金融素养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民获取正规信贷的金额将增加4 783.85元(即e8.473),参与理财行为的得分将提高2.54分和购买保险产品的种类将增加1.88个。金融素养水平提升增强了农民从事信贷、理财与保险等金融业务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了金融活动的市场参与。控制变量中,年龄对保险行为的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表明老年农民对保险尤其是养老与医疗保险方面的需求高于中青年农民。教育程度对理财行为的影响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农民投资理财的意识与能力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提高。农地面积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经营规模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尤其是规模经营农民对生产性投入资金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因而提高了农民参与信贷与投资理财的市场需求与需求能力;农地经营面积越大则农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越高,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规模经营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高于小规模农户,因而对农业保险与农机具保险的市场需求较高。健康冲击对保险行为的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遭受健康冲击的农民对保险价值的感知水平较高,因而促进了保险产品的购买。是否村干部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金融行为,担任村干部有助于农业保险等金融知识与信息的获取,因而促进了金融业务参与。是否陕南、是否陕北虚拟变量对理财行为的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该地区农民理财参与程度显著低于关中地区,可能原因在于该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制约了储蓄等理财业务的市场参与。

表3 金融素养对农民金融行为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二)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表4模型4~6的回归结果显示,信贷、理财与保险行为均在1%统计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信贷可获得性的增强能够通过促进农民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等生产性经济活动获取经营性收入,积极开展家庭理财与主动购买保险既有效防范了疾病等意外风险对收入的冲击,又有助于农民获取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因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控制变量的影响中,性别在5%的统计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民收入,男性农民的劳动能力和外出务工机会均高于女性,因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年龄在1%统计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民收入,老年农民的劳动能力与投资创业热情等低于中青年农民,因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数量与农地面积分别在10%和1%统计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劳动力与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获取收入的物质基础;是否村干部在10%统计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担任村干部一方面可以获取职务性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家庭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与市场信息,因而水平高于其他农民;是否加入合作社在10%及以上统计水平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通过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统一采购与销售等社会化服务,降低了其生产经营成本并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因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健康冲击在1%统计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民收入,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主要劳动力身患重大疾病,不仅增加了医疗支出,而且严重影响着其劳动能力,因而制约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村庄至县城距离的影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偏远地区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成本、获取生产经营市场信息与进城务工机会的难度均较高,因而制约了收入水平的提升;陕南和陕北地区的农民收入显著低于关中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因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表4 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三)金融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1.信贷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1、7和8)。表5模型7的回归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由模型8可知,引入信贷行为变量后,信贷行为在1%统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依然显著,但回归系数由0.46降低到0.26,结合表3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信贷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8.35%。

2.理财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2、7与9)。表3模型2与表5模型7的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理财行为与农民收入。模型9结果显示,引入理财行为变量后,理财行为在5%统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依然显著,但回归系数由0.46降低为0.37。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可知,理财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8.58%。

3.保险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3、7及10)。表3模型3与表5模型7的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保险行为与农民收入。模型10的结果显示,引入保险行为变量后,保险行为在5%统计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民收入,金融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依然显著,但回归系数由0.46降低为0.34。由此可以得出保险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6.17%。

(四)内生性检验

鉴于农民在信贷、理财与保险等金融行为过程中能够深化对金融知识的理解与金融能力的提升,收入水平高的农民更有机会参与信贷等金融业务,因而上述模型可能存在因逆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借鉴尹志超等[28]的研究成果,选择本村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农民金融素养水平均值、信贷金额均值、理财行为得分均值和购买保险种类均值作为内生性检验的工具变量,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受村庄金融环境、教育水平、外出务工、文化与习俗等因素影响,不同村庄之间的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与金融行为表现出明显差异性;受访农民可向同一村庄内其他农民学习交流金融知识、金融技能与金融业务,因而同一村庄其他农民的金融素养水平与金融业务参与会对受访农民产生直接影响,而对受访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产生直接影响。

表6汇报了内生性与弱工具变量的检验结果。第三列Durbin的检验结果显示,除模型1外,其余模型均无法拒绝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是外生的原假设,因此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与工具变量法估计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第四列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表明,一阶段回归的F统计量均大于10%偏误水平下的临界值16.38,工具变量的T值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对模型1采用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信贷行为影响的回归系数为7.74并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根据表5中模型7与模型8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信贷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5.02%。

表5 金融素养与金融行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6 内生性及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

注:IV1~IV4分别表示除自身以外同村其他农民的金融素养平均水平、同村其他农民正规信贷金额平均数的对数、同村其他农民理财行为得分的平均数、同村其他农民购买保险产品种类的平均数;括号内数值为p值。

(五)稳健性检验

采用主观法对农民金融素养水平进行重新测度,即将金融素养水平分为“非常低、比较低、一般、比较高、非常高”,分别赋值为1~5,由受访者对自身的金融素养水平进行自我评估。统计结果显示,总体样本金融素养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48和1.02,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和5。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主要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显著性与模型1~3与模型7~10保持高度一致。为剔除样本极端值对模型估计带来的影响,采用删除5%最高收入和5%最低收入后的子样本进行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四、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我国农民的金融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素养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户获取正规信贷的规模将增加4 783.85元、理财的科学性与多样性将提高2.54个单位、保险产品的购买种类将增加1.88种;金融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正规信贷的获取规模、理财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保险产品的购买种类每增加1个单位,则农民收入水平将分别提高3.25%、17.59%和9.53%;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借贷、理财和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38.35%、18.58%和26.17%;农民金融素养总体水平相对降低,通过金融素养教育来提升农民收入具有广阔的政策空间。

(二)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深入开展农民金融素养教育。构建由基层政府、县域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等协力推进的农民金融教育组织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校园”等金融素养普及推广活动,广泛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与官方微博发布金融知识与投资理财实用技能等相关微视频,推进农民金融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技术培训有机结合。

第二,促进农民广泛参与信贷、理财与保险等金融业务。加大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力度,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农民的信贷可获得性。开发适合创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产品,扩大农产品价格保险指数与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农民要提升金融意识,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等有效资源获取生产性信贷资金及投资理财的信息与技能,不断提高金融业务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切实保护农民合法金融权益。开展农村非法集资风险综合排查工作,开展投资理财类公司清理整顿工作,强化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建立高效的早期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处罚力度;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法律与金融诈骗识别与防范技能相关宣传,提高农民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注释:

①金融知识测度指标。(1)通货膨胀知识: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为2%而同期物价上涨率为3%,则100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一年后的购买力与现在相比的变化情况是?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知道;(2)信贷知识:如果预计未来利率将上升,目前贷款时应选择固定利率贷款还是浮动利率贷款?A.固定利率贷款,B.浮动利率贷款,C.不知道;(3)保险知识:当前农户参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对保费有没有补贴?A.有,B.没有,C.不知道;(4)信用知识:您是否同意“某人在A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将会对其在B银行申请贷款时产生不利影响”A.是,B.否,C.不知道;(5)金融风险知识:您是否同意“通常情况下,购买一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风险要比购买单一股票的风险要低”?A.是,B.否,C.不知道;(6)金融权益保护知识:如果当地一家中小型银行倒闭了,地方政府是否应该赔偿该银行储户的损失?A.是,B.否,C.不知道。

金融能力测度指标。(1)财务计算能力:100元本金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到期后能取出多少元?A.103元,B.106元,C.109元,D.不知道/算不出来;(2)金融资源获取能力:请问您能否方便快捷的获取您所需要的存贷款、保险、股票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A.能,B.不能;(3)金融业务操作技能:请问您会使用ATM银行自动柜员机吗?A.会/已使用过,B.不会/没使用过;(4)金融产品选择能力:在您进行存款、购买保险、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时,您是根据自己的金融知识和掌握的金融信息进行独立选择还是依赖他人的推荐?A.主要是自己独立判断和独立选择,B.主要是依靠他人推荐,C.没有进行过上述金融活动;(5)金融权益保护能力:在进行贷款、购买保险、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时,您是否能够理解您的权利与义务?A.是,B.否,C.没有进行过上述金融活动。

②为解决0不能取对数的问题,借鉴蒙英华与李艳丽(2015)的处理方法,我们将0转换为1后再取其对数。

③理财行为测度指标。(1)理财规划:您是否制定并执行家庭消费支出计划?A有,且严格执行;B有,偶尔执行;C有,但没有执行;D没有。(2)现金管理:假设目前您有3 000元可能会用于生活消费的暂时闲余资金,为保证需用时能够随时支取出来和不用时能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您认为最适合的储蓄方式是?A.活期储蓄,B.定期储蓄,C.定活两便,D.不知道。(3)储蓄行为:您是否为孩子上学、结婚、买房等未来重大支出存钱?A.目前没有,也不计划这么做;B.目前没,但计划这么做;C.有或曾有。(4)理财习惯:您平时是否有记录每月主要收支的习惯?A.没有,B.有时有,C.一直有。(5)互联网金融理财:您是否进行过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理财?A.否,B.是。(6)股票债券投资:您是否进行过股票、债券或期货等投资?A.否,B.是。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水平农民
耕牛和农民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张水平作品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