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文物更“长寿”
2019-03-20露丝
露丝
始建于1818年的巴西国家博物馆于去年迎来200岁生日。然而,这座本应欢度世纪庆典的“人类学与动植物标本宝库”,却在2018年9月2日晚上的一场大火中遭遇重创,仅有10%的馆藏得以幸存。大火之后,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让文物更“长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立数字博物馆
虽然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让人们痛心,但庆幸的是,在中国网络科技和中国网民的帮助下,这些被烧毁的文物将重获新生。
目前,腾讯公司正在利用QQ浏览器“识你所见”的图像识别和大数据能力,与巴西国家博物馆一起建造“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
在搭建“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过程中,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被大火烧毁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复原,让其在数字博物馆中重现。
此外,广大中国网民也会在搭建“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的过程中帮上大忙。面向全体网民的数字化资料征集活动将征集曾经到访过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中国民众手中留存的影像资料、文字记录,帮助恢复被烧毁的记忆。一件已经被大火烧毁的文物有可能通过每一位参观者的照片以及3D技术而被精确还原,在数字化世界里得到永生。
未来,所有这些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过的宝贵记录资料都将在“数字巴西国家博物馆”中向公众敞开大门,只要拿出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通过扫描识别文物的图片,获得栩栩如生的数字和影像资料。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又能重新回到大火前的巴西国家博物馆。
3D扫描+3D打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有48个拥有世界遗产的地区处于危险之中,近800个遗址濒临灭绝。 此外,战争、城市化、自然灾害和旅游等都对全球艺术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如果对这些珍贵的遗产进行三维扫描,让公众能在线立体地浏览,既可免除大规模的旅游参观对文物遗址造成的伤害,又能让一些原本不适合展示的文物以三维模型的形式重返公众视线,这比照片更立体和逼真,也方便相关机构对文物进行研究和修复。
例如,杭州先临三维公司曾携手MyMiniFactory通过使用多功能手持式EinScan-Pro 3D扫描仪,在全球范围开展“Scan the World”3D扫描雕塑等三维艺术品项目。
“Scan the World”通过先临三维3D扫描技术,获取世界知名艺术品的3D数据模型,供给全世界的3D打印爱好者免费下载打印,拉近世界人民与艺术品的距离。
新材料研发
一直以来,我国将文物保护归类于社会科学领域,注重人文研究而忽视了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教授魏秉慶团队近日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简便、经济的水溶液,巧妙地合成了氢氧化钙/石墨烯量子点杂化纳米材料,并将其成功应用于3处唐墓壁画的保护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氢氧化钙/石墨烯量子点杂化纳米材料,提出了全新的壁画保护概念。研究结果显示,杂化纳米材料的颗粒小、尺寸均匀,具有强粘附性和抗紫外线能力,比无机材料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自2000年意大利学者提出使用纳米氢氧化钙保护壁画以来,中外学者用了近20年的努力,尝试了水溶液法、醇溶液法、微乳液法和钙金属法等方法合成纳米氢氧化钙。然而到目前为止,合成的氢氧化钙仍存在尺寸大、渗透性差等不足。围绕这一问题,魏秉庆团队经过长时间系统研究,创造性地引入石墨烯量子点。
“利用石墨烯量子点表面活性剂的限域效应,有效调控了氢氧化钙的成核生长动力学速率,从而实现了氢氧化钙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突破了困扰研究者们多年的瓶颈问题。”
魏秉庆表示,团队会继续研发性能更加优异的壁画保护材料,并进一步推广这些材料的应用范围,让更多亟待修复的古代壁画获得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