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扶贫类新闻报道

2019-03-20李正荣

西部论丛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精准扶贫

李正荣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地区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本文就如何做好扶贫报道中的现场采访,让扶贫新闻更富感染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 扶贫报道 新闻报道

一、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规律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习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断深化并拓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2014年,进一步提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理念;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全面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时,系统阐述和正式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思想;2017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五点经验”,即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论体系,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政策指引。新闻媒体必须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规律,在新形势、新条件下以更宽的视野、更好的角度开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报道新局面。

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报道方式上深度融合,勇于创新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新闻媒体在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宣传报道中要充分利用融媒体发展趋势,一次采访,多点开花,力求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的传播效果。

2017年6月,广西崇左市启动“百名记者走村串户看脱贫”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市各级新闻媒体派出100名记者深入全市100个扶贫村屯,以走基层、扶贫蹲点日记、伴随式采访、驻村“三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生活化、生动地报道各地脱贫攻坚工作领域的先进经验、模范典型、鲜活事例以及工作成就等。各级新闻媒体同步在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以微信消息、网络帖子、专栏专题等方式注报道进程、花絮,并适时刊发现场采访的图文信息。

同时,在报道过程中,各级媒体适时以短评、编后语、记者感想、采访日记、专家点评、幕后花絮等多种方式配合宣传,增强报道的深度、广度和可读可视性。一時间崇左市报纸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平台上都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闻报道,为全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报道内容上精心策划,突出典型性、故事性

新闻媒体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报道过程中,要立足当地实际,拓宽思路,精心策划,挖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推广性的好经验、好做法和鲜活事例。通过示范效应开阔贫困群众的视野,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报道内容上要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矛盾有冲突,既有采访同期,又有画外解说,力求真实生动引人。几年前,笔者在双柏县独田乡中心校采访时,与老师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流情感,体察农情,记录精准扶贫的时代律动。同时,我还积极开展新闻扶贫活动,帮助独田乡中心校解决了一些难题。此次驻校调研采访不仅蹲出了感觉、驻出了感情,还采写了多篇带有泥土气息的报道,讲述了乡亲们坚忍不拔的脱贫故事。在这里我也碰到一个最令我难忘的事情,有一个三年级叫李开萍的小女孩,家住大水田村委会白鹤箐村,因患白血病,为给她看病,家中债台高筑,对于靠种养殖业收入的农村家庭,可谓雪上加霜。记者对李开萍家庭面临的这一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采访报道,推出了一组系列报道,新闻在楚雄州电视台和双柏县电视台新闻播出后,立即得到县关工委的关注,向社会发出倡议,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捐款,其中,州内一企业家与州电视台联系,直接答应捐助3万元,在社会各界前后的持续关心帮助下,由于李开萍的的病只是初期,通过后期的持续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来逐步好转。

这一结果说明,媒体一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注时,就会引发人性蕴藏的巨大的扶弱济困的爱心涌流,使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及时救助,使得社会更加和谐。媒体在面对我国攻坚脱贫的巨大宏伟目标任务时,亦肩扛伟大使命担当,充分运用职业优势,最大限度唤醒社会各方资源,为这一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添砖加瓦。

报道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记录生动的现场对话,最好以记者的身份解说,同期声的采访要自然贴切,通过农民生活化的口语表达提升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可信度,避免生硬的解说,杜绝官话套话、泛泛而谈。

参考文献

[1] 朱常青,左向晖.精准扶贫报道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5(8).

[2] 程伟.关于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宣传报道的几点思考[J].新闻知识,2014(6):110-111.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精准扶贫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故事细节语言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