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栏目的发展趋势
2019-03-20张新明
张新明
摘 要:互联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在互联网技术的促进下,便携、高效、互动的新媒体迅速普及,并获得公众广泛青睐,传统媒体纷纷合作新媒体,拉开了全媒体信息流通的序幕。全媒体时代,各类信息,各档栏目与受众的生活点滴越来越贴近,电视栏目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创新改革,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电视栏目 发展趋势
社会公众对互联网的依赖掀起了全媒体传播的热潮,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技术,开拓传播范围,优化传播质量,栏目不断改革创新,在全媒体时代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
一 全媒体的主要特点
1.传播范围广
全媒体囊括了现存的所有媒介形式,无论是网络新兴媒体,还是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都在全媒体传播的范畴内,因而全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覆盖面大的显著特点。全媒体利用互联网传输渠道,将海量信息输送至国内外各个城市、地区。只要互联网覆盖的地方,全媒体就能够提供当下最新的资讯。
2.传播更及时
全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它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社会信息的传播效率。利用手机、IPAD等便携设备,即便普通民众,也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即时上传至网络,实现“一日千里”的高速传播。当下发生的事件,短短几分钟时间,其信息就可以普传全中国,甚至全球。
3.共享性更强
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传媒渠道的壁垒,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为普通民众参与信息传播提供了条件。当今时代,受众不再需要守在电视机、收音机前被动地接收随机的信息,而是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媒介工具,从丰富、广泛的信息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受众也可以通过上传图片、视频,发表评论和感想等方式加入到信息共享中。
二 全媒体时代电视栏目应当摒弃的弊病
1.同质化现象
电视是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媒介形式之一,长期以来享有深厚的受众基础,导致了电视媒体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薄弱,各台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真人秀节目的“泛滥”,某台推出后立即催生了多家电视台的效仿,节目效果如出一辙。全媒体时代受众接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同质化的栏目市场将急剧紧缩,电视栏目必须推陈出新、另辟蹊径,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
2.栏目质量仍需加强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选择空间更广,唯有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节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树立品牌。电视栏目不能依靠在包装和宣传上下功夫来吸引受众,必须从强化栏目内容入手,提升栏目的质量,将更多与受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栏目进行传递。
3.表现形式单一陈旧
长期以来,电视栏目的表现形式积习已久,语言体系封闭保守、画面风格呆板单一,在全媒体时代与各种网络节目的比较中处于劣势。未来电视栏目的创新必须摒弃过去陈旧的表现形式,引入提升栏目效果的高新制作技术,为栏目注入更多新鮮元素。
三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栏目的发展趋势
1.创新电视栏目的内容及形式
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娱乐观念与收视偏好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与电视栏目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标准越来越高。很多受众希望在栏目中找到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获得精神的舒缓和审美的享受。基于此,电视栏目应当一改内容同质、风格保守、形式单一的旧面貌,充分整合现有传媒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寻求突破创新。
内容创新方面,电视栏目编辑人员应当采取新的采编流程,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和素材的收集整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获知哪些内容是受众真正感兴趣的,围绕受众兴趣话题拓展和延伸,丰富节目的层次,使受众感受到立体化栏目的新颖和熨帖。形式创新方面,电话栏目应当积极引入直播、跨屏等时下最热门技术,让新闻播报、嘉宾采访等环节更具现场感,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电视栏目应当充分整合传媒资源,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宣传与播放栏目内容,例如开设官方网站,为受众提供随时点选栏目内容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与受众进行多维互动,巩固栏目宣传的同时跟踪受众的收视体验和娱乐需求。
2.重视电视品牌栏目的规划与建设
一档成功的电视栏目必须以过硬的品牌做支撑,品牌代表着受众的口碑,也代表着稳定的收视率。全媒体时代,电视栏目的发展必须以品牌的塑造、规划、建设为方向。
首先,电视栏目主办团队应当确立准确的品牌定位,以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规避同质化不良竞争的现象。对于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最有利的品牌定位便是为当地受众提供更多民生类新闻,本土新闻和故事的挖掘不仅能够实现与受众间的情感共鸣,还能凸显栏目的社会责任担当,有利于强化栏目的引导力和公信力;对于娱乐性栏目而言,一个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必不可少,主持人在娱乐电视栏目中几乎可以起到旗帜性作用,能够为带动栏目氛围、为栏目凝聚人气,培养更多忠实粉丝。
其次,电视品牌栏目的打造应当尽量体现独特性,各档栏目可以通过不定期的专题报道增强自身文化品牌的宣传。例如对当地旅游文化的宣传报道;在国庆节、中秋节、劳动节等节日内推出专项报道等。为了加强栏目特色,地方性民生新闻栏目还可以通过“方言”播报,凝聚本地受众的同时,在全媒体广泛的宣传范围内,标注独特的文化符号。
3.重视受众的心理与情感维护
全媒体时代,电视栏目要增强宣传效率,就要采取精准投放的策略,这需要对受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受众情感的周全维护。电视栏目制作中,内容应当科学搭配,更多地用平民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压缩过去大篇幅的官本位报道,以便有效贴近受众的收视心理。
现代受众思维更加活跃,观念更加开放,他们乐于在栏目中进行互动,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对于受众心理建设而言大有裨益。电视栏目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与受众的实时互动,例如利用弹幕在电视画面中直接呈现粉丝的提问和留言,以新颖的交流形式建立于受众的坚实桥梁。有的电视栏目在制作和宣传中制定了“第二屏”策略,通过建立微信群、贴吧粉丝群、合作聚合APP等形式,让受众在观看栏目的同时实现多元互动,获得更加丰富的收视体验。
参考文献
[1] 邹乃武.从《百姓大篷车》的轰动效应谈电视栏目的贴近性[J].记者摇篮,2017(02).
[2] 胡燕.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新方法探析[J]科技传播,2016(05).
[3] 郑丹.全媒体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