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九旬老军医的大爱

2019-03-20张赫

百姓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助孩子

张赫

他是一名有75年党龄的老军医,也是一位一生简朴、有爱心的普通老人。他叫刘文蔚,离休军人证件上写着:生于1929年,1944年入伍参加革命工作。刘文蔚老人说,能做一名中国军医,是他毕生的光荣!

90岁老人往返坐6个小时公交车捐善款

“我叫刘文蔚,我要捐款。”坐在人民日报社大门旁边的花坛边上,年届九旬的刘老紧握着手里的帆布袋,看到记者走过来,他笑着站起来说。

2018年3月,健康时报刊登了《18岁,我用骨髓救父亲》一文。当时,18岁的黑龙江姑娘陈好(化名)还有100天就高考,但暂时休学为白血病父亲捐献骨髓,全家变卖家产为父亲治疗。

“这样的孩子必须帮!但报纸上的账号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钱打过去,自动存款机不会用,所以就来了,麻烦您帮我转交一下吧!”90岁的刘文蔚接着郑重地对记者说,一定要让孩子收下,要坚强。

老人颤颤巍巍地蹲下,拿起在花坛边水泥台上的帆布袋,里面有用玻璃罐头瓶装着的半瓶水,还有一个诺基亚手机和一个信封。信封里,是一沓现金,老人边拿出钱边说,这是3000块钱,和治疗费比起来真是九牛一毛了,但是希望能帮到上学的孩子,是我的一份心意。

为了捐出这笔善款,住在延庆的刘文蔚,凭借记忆里的路线,倒了3趟公交才来到报社门口。他笑着说,其实也不远,好像不到100公里,就是站数有点多,单程30多站,3小时就到了。

在给远在黑龙江的陈好妈妈转过钱后,陈好妈妈在电话里告诉记者,90岁老人的钱,她无论如何都不能要,老人的艰难和不易,可能远比大多数年轻人要大得多。

得知这种情况后,刘文蔚跟记者要来受捐人的电话,过了大约20分钟,陈好妈妈又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哭着说:“老人说他来回坐了6个小时的公交,走了72站才把钱送过去,这是一份心意,为了孩子能生活得更好,告诉我一定要收下。”

“有困难不怕,大家帮帮忙,一起渡过去就好了……”陈好妈妈哭着向记者转述了刘文蔚老人的话。

陈好妈妈在电话里还对记者说,刘文蔚老人对她表示,2018年高考结束后,他可以对孩子进行大学学费的资助。陈好妈妈停顿了一下,声音颤抖着说:“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老人拿钱了,我还年轻,我要靠自己供孩子上学,这是老人的养老钱,我不能这么自私。以后去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当面拜访刘文蔚老人。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从北京到黑龙江的距离有1000多公里,是大爱把90岁的老人和18岁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刘文蔚在和记者交谈时,拿出了自己的军官离休证,像个孩子一样说,他1944年就入伍作战了,他还说,自己是一名军医,最看不得病人家破人亡。

告别记者后,老人拿着已经没有钱的帆布袋子,喝了一口用玻璃罐头瓶装的水,颤颤巍巍地走向了路口的95路公交站,阳光温柔地灑在老人的背影上……

受助者想不到他是个吃煮白菜、穿补丁衣服的老人

在刘文蔚老人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厚厚的本子,里面都是他几十年来的剪报和收到的信件。随便打开一本,有几封粘贴的已经泛黄的钢笔字信件。第一封写于2002年,写信人是青海民族学院的桑吉卓玛。

“刘爷爷,感谢您资助我们上学,您的2500元已经收到。虽然我们相隔千里,素未谋面,但您的助学金是我完成学业的支撑,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以后工作也去首都北京,去看您……”

刘文蔚抚摸着从前孩子们写给他的信,对记者回忆起往事:16年前,一封青海学子求助学费的新闻,让自己夜不能寐。为了了解青海的情况,他专门订购了当地一份报纸,从中了解到偏远山区已经考上大学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不能完成学业。他马上给学生所在学校青海民族学院写了表达救助意愿的信。随后,学校为了让老人方便选择,寄来了4个学生的资料,想让老人选择其中一个捐助。

“我翻来覆去看着每一个孩子的资料,哪个都想帮。”刘文蔚看着整整几本信件说,“后来我一个都没放弃,这些孩子我来供!救人于危急,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也是一个军人、医生该做的!”

从2002年开始,刘文蔚开始资助这4个大学生。“因为离休后的积蓄有限,我就把4个学生的花销分成两拨,前两个学生今年供生活费,另外两个给交学费;第二年再调换,这样坚持了4年。”刘文蔚说起捐助方式时满眼愧疚,遗憾自己没有足够财力让孩子们过得更好。

在一张捐款收据上,写着2002年刘文蔚一次性捐给学校的一万元钱。

“从他资助我上大学开始,每次写信或者打电话,他都说自己生活很不错。我一直认为他老人家应该像影视剧里的大佬,什么都很富裕。”被刘文蔚资助过的藏族姑娘桑吉卓玛,现在已经是一家中央媒体藏文频道的骨干,提起刘文蔚时,已经为人母的卓玛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但依然笑着对记者说:“2002年那会读大学,一个月80块钱、一年960块钱生活费就够,但是刘爷爷每年给我们3500元。对于从来没出过青海,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山区学生来说,这些钱,就是天文数字。”

桑吉卓玛动情地说:“毕业后我就来北京,也和刘爷爷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的所作所为让我很吃惊。他的生活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奢侈富有,他自己除了吃煮白菜、不吃油、不吃肉外,衣服缝缝补补,袜子也是破了补了再接着穿。但他居然这样把离休金积攒下来资助我们。没有刘爷爷,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当年桑吉卓玛刚来北京,因为没有收入也没有住所,刘文蔚就把桑吉卓玛接到家里,每天都会给她做好饭菜,这一住就是4年。

除了捐资助学,刘文蔚曾为偏远的青藏牧区学生赠送100台随身听。在21世纪初的年代,随身听在牧区也是种奢侈的物件。

“我用自己两个月的离休金,给牧区孩子们赞助了100台随身听。因为当时,那里的很多孩子家里竟然连电视都没有。孩子一定要听广播、知道新闻,这样才能了解国家和世界!”刘文蔚说。

直到现在,桑吉卓玛每周都会去看老人一次,从前是她自己一个人,后来带着男朋友,现在则是每周都带着3岁的女儿一起去。虽然桑吉卓玛现在还是“无房族”的北漂,但她也资助了母校青海民族学院的一个孩子。她说:“十几年前,拿到刘爷爷捐助的钱以后,我就承诺以后也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心就这样传递着。

他说:扶贫济困,倾尽所有,我心甘情愿

在刘文蔚书房的最高层书架上,有一本《中外名人词典·共和国卷》。翻开书页,年轻时候的刘文蔚一身军装,目光刚毅。

“1929年5月生,北京市人。北京军区后勤部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副主任医师。194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解放军第二六三医院理疗科主任,并创办北京军区后勤部第一干休所颈椎病防治研究所……”整页的文字,记录着这个中国老军人、老军医的人生。

刘文蔚一边翻着几十年前的相册本,一边回忆道,他15岁入伍,进入冀东军区卫训部;17岁那年在战场上救治受伤的战友时,发现被敌人包围。他立刻让两位女护士转移重伤员,自己拿着两个手榴弹别在了腰上,径直向敌军方向冲去。刘文蔚停顿了几秒抬头说,其实那时,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就在跑向敌军的过程中,刘文蔚看到迎面走来的特派员。特派员告诉他,敌军被后续部队歼灭了。

也是这次以后,刘文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再后来,他被送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那一年,刘文蔚刚满19岁。

从1973年起,刘文蔚开始研究用直流电中药导入法治疗骨质增生,治疗患者2597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110例,有效率96.39%。“在我從医的日子里,看过很多病人。从前在战场条件不允许,后来新中国成立,很多风湿病、颈椎病患者找到我,我都会在科学的前提下尽量用中医去治。”刘文蔚说,他是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

回想起当年入党的心情,刘文蔚说,“孩子你看”。老人说着,走向了墙上挂着的入党誓词,举起手臂,握紧拳头,开始宣誓。老人神情庄重严肃,似乎再现了70多年前的自己。而在老人抬起手臂的毛衣上,露着已经补过但还是磨漏了的洞。

刘文蔚说:“我9岁丧母。不忘初心,对党,我有报不完的恩情;对患者,我有数不清的欠条。扶贫济困,倾尽所有,我心甘情愿。可惜现在我年岁老矣,祖国未来,还看青年。”

当着记者面,刘文蔚伏在桌上,用钢笔写下了上面这些文字。最后在落款的那行,他一笔一划写下:九三大阅兵战士 中国军医 刘文蔚。

猜你喜欢

资助孩子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熊孩子爆笑来袭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