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论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2019-03-20姜秀雪赵建军
姜秀雪 赵建军
【摘要】缺血性中风即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其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神经元凋亡相关。西医治疗手段包括溶栓、营养脑神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脑自由基等。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功能康复训练等。导师赵建军教授在此病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见解,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恢复期;气虚血瘀证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缺血性中风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1]。
1 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病因病机
气虚血瘀证是贯穿中风病恢复期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其病位在脑髓,因其气虚运血无力、血瘀阻塞脉道致脑髓失养,神机失用故发本病。早在《医林改错》中有云:“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又谓:“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五气,必停留而瘀。”强调“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由于气虚血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动半也,起居衰矣”。中风病患者当中中老年人居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元气虚衰,其脏腑功能亦随之减退、气血生化之源贫乏,致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四末,气虚日久则血行不畅,瘀滞脉络,经络失养,复感虚邪贼风,故发为本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缺血性中风的特点是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原则[3]。
2 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治疗用药
中风病恢复期虽然其病位在脑髓,但其主要病因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血瘀滞,脉络瘀阻所致。故补益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脉络通,筋脉肌肉 得以濡养。黄芪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之功效,是补中益气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消除自由基和脑组织血液循环的功效[4],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药性论》言: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应用川芎可达祛瘀生新之功。另有破血逐瘀虫类药。例如:土鳖虫、水蛭、地龙。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水蛭亦有破血逐瘀,散积消癥之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破瘀药。现代研究中发现,川芎、水蛭主要成分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效,还可加速附壁血栓的溶解,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5]。地龙性寒清热,有通利经络之功效,配伍黄芪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丹参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本草汇言》曰:“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可增加脑梗死区域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对缺血脑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神经元的坏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西红花性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凉血解毒之功效。西红花提取物可抑制缺血周边区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维持线粒体动力学正常,可以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作用[7]。豨莶草苦寒,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在《本草》言其“久服大能补益”。黄元御的《玉楸药解》亦云:止麻木,伸拘挛,通利关节。综上所述,以上药物均为治疗此病不可或缺的药物,均达到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65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月余,遂于2017年6月2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症见神情,精神一般,面色晦暗,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头痛,头晕,气短乏力,自汗出,纳差,眠差,二便可。舌质暗淡,苔白腻,有齿痕,脉沉弦。查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肢体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年,血压高达180/100 mmHg,口服降压药物(具体用药用量不详)。自备头部CT示:考虑双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法,处方如下:黄芪25 g、川芎15 g、丹参20 g、豨莶草25 g、地龙5 g、水蛭5 g、土虫5 g、西红花10 g、莱菔子35 g、鸡血藤30 g。5剂,水煎服,一日两次,早晚顿服。
二诊患者自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改善,头痛,头晕减轻,气短乏力减轻,神经系统检查较前无明显变化。BP:140/108 mmHg,前方基础上加红参15 g、红景天15 g、浮小麦35 g。15剂,水煎服,日2次早晚顿服。
三诊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好转,气短乏力好转,自汗出好转。BP:135/90 mmHg查体: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前方去浮小麦,再行10剂,巩固疗效,定期随访,随证加减。病情稳定方可停药。
按《素问·调经论》曰:“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患者为中老年,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年老体弱,正气不足,气不足则血不畅,经络不畅,肢体失养,故见气短乏力,自汗出。组方中应用黄芪以补益元气,气旺血行之效,川芎,丹参,豨莶草、西红花以活血,化瘀通络,祛瘀而不伤正,鸡血藤以藤达肢以利关节,水蛭、土虫、破血逐瘀助除瘀之力,地龙通经活络,周行全身,以行药力,莱菔子调脾胃气机,降气化痰,加之红参、红景天亦为补气之药。纵观全方,补中有行,补气与活血同伴,君臣兼顾,补气活血为本,祛瘀通络为标,补气不壅滞,活血不伤正。气旺、络通、瘀除,诸症向愈。赵师认为此类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1.
[3] 王 辉.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疗效探究[J].2016,44(10):97-99.
[4] 甘俊鹤.益气活血开窍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48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2):47-49.
[5] 楊文明,李 祥,汪 瀚,等.脑络欣通对缺血性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P-选择素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1):986-988.
[6] 陈世宏,朱 红,马宇庆,等.益气活血化痰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336-2339.
[7] 张业昊,姚明江,丛伟红,等.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34(06):770-775.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