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对话的基础是读懂学生

2019-03-20林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比例笔者交流

林岚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是,现在有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赶进度或者为了凸显课堂的完整和美感,连停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的时间都没有.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个笔者遇到的小案例:

课的内容是“解比例”在教师教学完如何解x ∶ 320=1 ∶ 10这样的比例后,教师试着让学生解比例 2.4 1.5 = 6 x ,在学生独立试做后,教师让一名上来板书,结果生A的板书是“x= 2.4×6 1.5 ”.接下来,教师又让一名学生上台纠正,并说明过程.当然最后,这位教师不会忘了关心刚才出错的同学(生A),直到这名学生说“会做了”才算圆满.

课后,笔者对本班的学生做了简单的课后谈话,笔者发现像生A这样的学生至少有10人.通过谈话,笔者发现这些同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得很好的,大家都能用手势表示比例中内项、外项的位置关系,那么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呢?于是,生A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想的,她说:“因为两外项的积除以内项等于另一个内项,所以,笔者用这两个外项相乘,除以这个内项,就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x.”她边说边指向黑板中的等式“2.4x=1.5×6”.哦,笔者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的‘内和‘外应该指的是数字在比例中的位置,而不是在2.4x=1.5×6中的位置.”

在理解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时,学生往往更关注位置关系,而忽略这个位置关系的前提是在比例中特有的,因此,在学习和运用时容易出错.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呢?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形式?还是教师不断说教?还是从问题入手?哪个更高效呢?无疑基于学生的课堂,我们就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难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难点,教师在讲解时不应该只是针对知识本身的难点,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只有学生认真听了,教师的讲解才算是有效的.如果一节课上完后,教师认为讲得很精彩,那不是真正的精彩,因为你的目标不一定达到了,因为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舞台,只有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听明白,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学生问题的导向的引导才能是有效的引导,这样的引导才能达到有效或高效.基于学生问题的导向的对话才能是有效的对话,这样的交流才能达到有效或高效.因此,作为教师读懂学生应该是我们的第一课.

一、在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读懂学生:关注问题解决的认知层面

一些研究表明(如,Carpenter等,1989),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认识和了解一般是不正式,缺乏条理和连贯性的.如,即使是学生书面表达了思维过程,面对同一份答卷,在第12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现场,与会教师给出的评判也同时存在好、中、差三个类别,评价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主观判断在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导致了评估过程中的较大误差甚至是错误.因此,教师需要有很成熟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这种很成熟的分析框架來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容易,而读懂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凭经验显然是不够的,这是一个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即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如何读懂学生、在他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学习如何读懂学生、向经验教师学习如何读懂学生.

二、在互动交流中读懂学生:倾听你的学生并有效提问

我们知道,中医的四种诊断方式之一就是“闻”,闻就是听.教师读懂学生的过程也包括一个诊断的过程,也离不开聆听学生.既仔细聆听学生对自己提问的问答,也听学生之间的对话.

那么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应该怎样进行呢?数学课堂交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我交流,具体体现为自我思考和反省;第二类是与他人交流,具体体现为与任课教师和同班同学进行交流.在中国课堂上,第一类数学交流远远多于第二类数学交流.

中国的数学课堂应该强化第二类数学交流.因为发生在课堂内与他人的数学交流是所有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辩解、并最终澄清,这些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的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我们给出在课堂上读懂学生的2个关于提问的建议:

1.尽量避免提一些只需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往往难以诊查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2.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要学会追问,或者把该答案交给全班或其他同学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总之,为了在课堂上读懂学生,教师需要提出能激发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阐明和证实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时,教师应仔细倾听学生,从而改进教学决策,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深入跟踪.

简言之,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制订正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决策,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从“有效”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比例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人体比例知多少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