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保事业的坚守者黄喜民
2019-03-20吴迪
吴迪
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中,提起黄喜民的名字,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
36年矢志不渝,患肺癌做手术切掉两片肺叶也不曾停下致力于野保事业的脚步;多年无数次向上级部门及专家提出保护湿地的建议,最近终于有了令他期待的结果……保护好从小熟悉和热爱的湿地,让多种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自在栖息,这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坚持。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东北部,有一片被命名为“东升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区地处挠力河、蛤蟆通河与小挠力河交汇处,总面积190多平方公里。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大天鹅、鸳鸯等25种,是候鸟南迁北徙的重要驿站。
今年57岁的黄喜民出生在湿地附近的靠山村,他很早就跟随父兄在这里种地、打鱼。1981年,挠力河发大水,他划着小木船,救助了上百只大白鹭雏鸟。“那时候,湿地里水面茫茫无际,芦苇自然生长,成群的候鸟、雁鸭漫天飞舞。”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黄喜民心里总是涌流出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后来,他目睹哥哥用猎枪打落一只丹顶鹤,受伤的大鸟痛苦挣扎,扑平了身边几十平米的青草。鹤死后,它的伴侣在事发地上空连续多天凄厉哀鸣,不肯离去。锥心难忘的情景促使黄喜民从此走上了护鸟之路。
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黄喜民亲眼目睹家乡的湿地被开发,被破坏,被蚕食,他痛在心头,给有关部门写信,主张保护鸟儿的栖息地,但情况并没得到改观。1990年,28岁的黄喜民到山东经商,尽管买卖做得有声有色,心里仍然放不下家乡的湿地和湿地上的鸟儿。8年后,生意上小有成就的黄喜民毅然回到宝清,做起了全职野保志愿者。
黄喜民发现,宝清民间非法猎捕候鸟现象十分猖獗。最初,他把鸟买回来在湿地放飞。后来,他走遍县城及周边所有鸟店,先后与40余个鸟贩子接触,摸清了捕鸟贩鸟“产业链”的来龙去脉。终于在2016年春天,他协助县林业公安等部门端掉了境内最大的贩鸟窝点。一时间,境内捕鸟贩鸟活动得到遏制。
从2009年到2016年间,为了让湿地不受蚕食和破坏,鸟类不遭荼毒,黄喜民多次远赴哈尔滨和北京,向省和国家林业、环保等部门反映情况,提出诉求。这期间,他先后三次做声带手术,2014年又罹患肺癌被切除了两片肺叶,几乎耗去了做生意赚来的全部积蓄。让他欣慰的是,一批荼毒鸟类的违法者受到惩处,湿地修复也终于有了进展。
此后,黄喜民和20余名野保志愿者一起,做起湿地义务巡护员,劝阻和举报湿地内的违法行为。2016年,宝清县野生鸟类保护中心成立,他成为这家民间野保机构的首任理事长。目前,中心已聚集了30余名志愿者,他们经常走进村屯、社区、林场,向人们宣讲《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普及爱鸟护鸟知识,一些当年捕鸟贩鸟者也在他的感召下加入了野保志愿者的行列。
候鸟飞来的季节,他们每天都行进在巡护湿地的路上,有时一天徒步巡行20多公里。
有人问他这么辛苦图个啥,黄喜民说:守好这片湿地是我的夙愿,将来也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