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访吾屯 唐卡的艺术殿堂

2019-03-20圈廷

旅游 2019年2期
关键词:唐卡画师大师

圈廷

上吾屯村有200多户人家,下吾屯村有400多户人家,全村人口4000余人,大部分为土族,少部分为藏族,通用语言为藏语、汉语和土语。村里近2000人都有绘画唐卡的技艺,是名副其实的艺术村。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艺术从业人员,纵横交错的传承脉络,在以农耕文化为主的高原村落里是难以想象的。据有人研究,他们的祖先来自西藏腹地,迁徙到此时把从尼泊尔传过来的佛教绘画艺术也带到了这里生根发芽,在金色谷地的沃土上让其茁壮成长起来,蜚声国内外。

风光无限的探访之路

我决定去拜访一次这个神奇的高原村落。清晨,我驱车离开喧嚣的都市,向吾屯村进发。

高原的冬天异常寒冷,我把车里的温度调到最高,还感觉有些凉意。过了西宁曹家堡机场,从平安区拐上前往同仁的高速公路,车流一下子就变得十分稀疏。出了平安区,路上只有我一辆车亮着车灯怒吼着向黑魃魃的青沙山开去。

青沙山是横亘在青海东部的一座高山,属于祁连山脉,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主峰海拔高4000多米。以前,前往青海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的循化县、化隆县都要翻越青沙山上的盘山公路。坡陡弯急,出过不少恶性交通事故。尤其,冬天更是很多司机的梦魇。不过,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青沙山下开通了宽阔笔直,灯火明亮的隧道,过青沙山不再是一件难事。

具有丰富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的黄南藏族自治州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成了青海冬季旅游的一个亮点。

出了青沙山隧道,一路下坡直达黄河岸边。黄河从青海玉树的源头出发流经玛多县、玛沁县、兴海县、同德县和贵德县,再经过尖扎县、化隆县、循化县一路奔腾,往甘肃省而去。

黄河流经尖扎县、化隆县,水流异常缓慢,河谷一派田园风光,是当地有名的瓜果之乡。岸边多丹霞地貌,峰如刀削斧砍,鳞次栉比,千奇百怪,绵延不断,多姿多彩,成了黄河上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驱车经过化隆县城群科镇时,天光已经大亮了。远处积雪的山峰已经迎来了冬日的朝霞,被映得红彤彤的,像高原少女绯红的脸颊。黄河对岸的尖扎县城笼罩在晨霭中,刚刚从沉睡中醒来,一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尖扎县城一晃而过,红砂岩山下修建的特大高速公路大桥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发挥到了极致。一根根拔地而起的桥墩,整齐地排列成一条直线,上面铺就的路面平整笔直,丝毫感觉不到路下深浅不一的沟壑。

海黄大桥跨过黄河通往隆务峡谷,两岸陡峭的山崖,像被巨斧劈開一般,透露出一片高原天空的蓝。穿过几个隧道,眼前一片开阔。同仁吾屯艺术之乡的金色招牌映入眼帘,一股浓浓的藏乡气氛扑面而来。

农家屋顶上彩色的经幡,庭院里袅袅升起的桑烟,高大的白色佛塔,金光闪闪的寺院铜瓦在树叶凋零的杨树林里若隐若现,立刻让人仿佛置身在仙境里。

抵达同仁县城,我先去隆务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同仁县来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同仁县成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提供隆务寺和周边景点的导游服务。

冬日的第一缕阳光洒满了香烟缭绕的隆务寺,朝圣的人们步履匆匆绕过佛殿,绕过佛塔,显得那样安详,从容不迫。我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

隆务寺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寺院,始建于1301年,早期属萨迦派寺院,后来改宗为格鲁派。隆务寺占地面积380余亩,有28座殿堂,其中主要殿堂有大经堂、马头明王殿、吉祥天母殿、文殊殿、度母殿和弥勒殿。寺僧600余人,活佛10多位,夏日仓是隆务寺最大的活佛。

离开隆务寺,我来到了热贡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两个藏族老奶奶正坐在台阶上晒太阳。看她们十分可爱的样子,我禁不住想拍几张照片。但她们不会汉语。这时,一个藏族青年男子过来帮忙,两位老人明白意思后欣然接受。

吾屯艺术博物馆位于同仁县城中心,始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外观造型按佛教坛城设计,共四层,一、二楼是展厅,三、四楼是办公区。馆内有15个展厅,8个主力展厅,7个专题展厅。馆藏各类文物、文献、工艺美术品等8098件,展出藏品1000余件,是来同仁旅游非常值得去参观的地方。

从博物馆出来,我驱车前往吾屯村拜访几位唐卡画师。

工艺精炼的艺术之宝

俄玛才旦,土族,50来岁,下吾屯村人,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宣传大使,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

我抵达下吾屯村的时候,他在路口等我。路边一栋三层高的混凝土楼房是他的展室,他憨笑着掏出一串钥匙打开紧锁的卷闸门,一层60多平方米的展室里挂满了唐卡。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唐卡,我就急着想拍照,他笑着说好唐卡都在二楼。

沿着窄窄的楼梯来到二楼的展室,果然大不一样。屋里除了挂满各式唐卡,屋里靠墙的地方摆满了一圈各式各样的获奖证书。有县一级的,州一级的,省一级的,密密匝匝数不胜数。他拿出一本紫红色的证书递给我说,2018年上半年他的唐卡《释迦牟尼三十五佛》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俄玛才旦不善言辞,但说起唐卡就立刻来了兴致。

唐卡是藏语,是佛教寺院里绘画的统称。

1公伯峡水电站。

2海黄大桥。

3吾屯下寺外观。

4隆务寺大经堂门口。

5热贡艺术博物馆。

镶嵌在墙壁上的大型壁画式唐卡,也称为间唐画,一般悬挂在佛堂、殿堂、私人住宅里的绘画称为唐卡。唐卡的尺寸大小不等,大的有几平方米,小的有寸许。唐卡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易于取挂,也易于保存。据说西藏朗达玛灭佛的时候,寺院破坏,经书烧毁,壁画惨遭污损。于是,把佛教艺术画在布幔上,以备不时之需取存方便。也有人定论唐卡的行程和藏族的生活习惯有联系,为了便于迁徙的过程中携带。

1吾屯下村雕塑。

2吾屯上村大門。

3吾屯下寺大门。

4画师俄玛才旦。

5白度母(黑金带彩)。

6绿度母。

绘画唐卡的材料十分广泛,从早期的唐卡看,有些画在绢上,有些画在麻布上,甚至画在兽皮上。唐卡的题材也十分丰富,佛教题材之外,也有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唐卡画属于工笔画,画师一般不能沾烟酒,抽烟喝酒的人手容易颤抖,画不出极具功力的画。有些佛教题材里的护法神等画像,造型复杂,线条要求极细,对画师功力的要求极高。因此,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唐卡艺术大师难度很大。虽然,吾屯村里上千人从事唐卡绘画的职业,能获得极高艺术成就的人寥寥无几。这也是外行人看起来都差不多的唐卡画被眼光独特的收藏家重金收藏的原因之一。

现代的唐卡多画在白口布上。确定好选材后,把画布用细线固定在架子上,薄薄地刮上一层和着木胶的白石膏粉,晾干后用河里的鹅卵石压平,然后再涂一层木胶石膏粉,再用鹅卵石磨平,反复八次后,用碗边研磨,如此又反复四次,一张唐卡的底才算打好。

打好底后用木炭划出等分线,然后用铅笔勾出图案,再用糌粑擦掉木炭,开始上色。唐卡的上色十分讲究,先画天,后画地,再画山水。画完后画出主佛的背光,画出牡丹花卉。然后绘主佛身上的袈裟,周边的小佛像,大佛像,画完后开始画主佛的脸部和手。最后再用铅笔勾勒一遍画上的牡丹花,云彩的轮廓,给主佛点睛开光,一副唐卡画基本完工了,然后拿去装裱。传统的装裱用绸缎,现代也用画框装起来。

画唐卡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事情,开画的那天早晨,家里或画室里摆好香案,焚香祈祷后洗完手,念诵一段吉祥经文后才开始绘画。中途离开或短时中断后,回来还要净完手才能重新开始。一天工作结束,还要念诵吉祥经文才能收工。

吾屯村里一般把三、六、九或带有这三个数字的日子认为是吉祥的日子,唐卡一般选择这些时间开工。

绘画唐卡的颜料也十分讲究,早期只有五种颜色,即白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现在唐卡的颜色已经增加到十几、二十几种了。一幅好的唐卡除了画工,用的颜料也决定一幅作品的价格。上等的唐卡画用纯天然的颜料,把红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带有天然颜色的矿物质磨成粉,然后用泉水和木胶调成合适的颜色给唐卡着色。这样的唐卡经久不褪色,不变色,也是收藏家十分钟情的画作。

吾屯的艺人们除了用这些名贵的颜料,他们还独创了一种金箔画。把金箔用手指研磨成粉,配以青藏高原农作物胡麻泡制的水、木胶,一点点粘到勾勒好的图案上制作成精美的唐卡画。画面金光闪闪,华丽大气,把艺术和黄金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创的艺术。

绘制唐卡的画笔早期都是画师们自己做的,用野猫身上的毛做成大小不一的各种画笔。野猫的毛柔软而不容易折断,富有韧性和弹性。吾屯村里画唐卡的大师依然钟情这种传统的画笔。

薪火相传的艺术之光

离开俄玛才旦的画室,我前往尕藏才让家。尕藏才让的父亲扎西当周也是吾屯村里很有名的一位画师,获得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吾屯村早期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西合道是他姑父,也是他的唐卡老师。

西合道曾经和吾屯村最负盛名的夏吾才让大师一起共事,受影响颇多。夏吾才让大师的唐卡艺术是吾屯唐卡艺术水平的巅峰,代表作《黄财神》收藏于热贡艺术博物馆。夏吾才让早年在青海塔尔寺画唐卡,被张大干带往敦煌临摹壁画,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特殊历史时期,吾屯艺术曾经也一度中断。画师们不得不丢弃画笔,卷起画布,收起颜料。但这仍然阻挡不了热爱绘画的人们学习的热情。夏吾才让大师在地上给同村的年轻人们教授自己的技艺,西合道从中受益匪浅,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雨过天晴,艺术的种子重新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夏吾才让大师成了永恒,以西合道为代表的一批老吾屯唐卡艺人重返画室,再续辉煌,培养了一大批唐卡艺术人才,涌现出一批新一代的吾屯唐卡艺术的代表。

西合道、斗尕、更登达杰等三人获得了第五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这是自夏吾才让大师以来首次获得如此殊荣。

青年画师娘本获得了第六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夏吾角、洛桑旦巴和宗智拉杰获得了第七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除了吾屯这些艺术高水平的代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年轻人也不断地加入这个行列里。

尕藏才让,不到30岁,是青海民族大学唐卡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回乡帮父亲扎西当周打理唐卡生意,他开车带我进入一条村巷。拐过几个弯,紧贴着停放在小巷里的几辆汽车到了他家的门口。低矮的木门上挂着一个县政府颁发的热贡艺术示范户的木匾。

进入大门,是一个非常宽敞的院子,太阳正晒得十分耀眼。院子的北边一栋二层的欧式小洋楼,风格明显与别人家不同。

尕藏才让家的展室不是很大,靠墙的博古架上也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证书,都是其父亲扎西当周获得的荣誉。扎西当周不在家,尕藏才让给我出示了他父亲画的一幅唐卡《千手观音》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证书。

1画师周太。

2畫师周太。

3唐卡展示。

4黄南唐卡。摄影/张树民。

5女学生画唐卡。

6画唐卡。

离开的时候,我突然从旁边屋里听到一阵地道的英语广播,顿觉奇怪,进去一看,是尕藏才让的媳妇正津津有味地观看英语节目。尕藏才让见状说他们正努力学习英语,打算把唐卡销到国外去。

周太,40多岁,是个很普通的画师。我去他家时他正在玻璃封闭的屋檐下聚精会神地画唐卡。他画唐卡有20多年了,如今也开始收徒弟,家里有个徒弟正给他静忙。

吾屯村里有个传承,徒弟去师傅家学习画唐卡是免费的,师傅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要管吃住。所以,这种传统保障了家境不好的娃娃学习画唐卡之路。师傅刚开始教一些基本的技术,等掌握了基础画技,才让徒弟接触颜料,在唐卡上着色。经过四五年学习后才出师单独画一些简单的唐卡,留给师傅作为这些年学习画唐卡的报酬,师傅通过自己的渠道卖出唐卡画后给徒弟也适当分一些收益。

唐卡画是以膜拜为主的佛教艺术品,以前的画师绝对不能在画上具名。所以,一些古老的唐卡画尽管画工十分精湛,但不知道出自谁的手。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画师良莠不齐,唐卡行业里也出现了许多乱象。有些人投机取巧把一些画工粗糙,或用化学颜料绘制的唐卡画以次充好,李代桃僵,让有些具有真实水平的画师不堪其扰,开始在一些收藏品为主的唐卡画上具名。但这些具名也仅限于唐卡画外沿空白处或背面不起眼的地方。

吾屯村唐卡艺术蓬勃发展,不仅给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唐卡画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打破了人们原来固有的观念。唐卡成了—个大众的、开放的、包容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唐卡画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因循守旧思想。所以,千百年来同仁地区的唐卡一直在吾屯、郭么日、年都乎和尕赛日四个村里传承和延续,其他周边的村庄很难学习。

但如今这种狭隘的艺术思想早就不复存在了,光吾屯村就兴办了好几所唐卡艺术学校,一座座颇具现代的藏式建筑拔地而起,给吾屯的唐卡艺术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些以教学为主的艺术中心里不仅招收了同仁地区的学生,还招收了外地的学生。除了男生,还有许多女生。

这些学习唐卡艺术的学生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按传统方法学习唐卡绘画艺术。唐卡艺术同样也走进了职业技术学校成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发家之路。甚至,像青海民族大学这样更高的学术殿堂也开设了唐卡艺术班。

我前往上吾屯村外的热贡民族文化宫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在老师的指引下我进入教室给他们拍照,学生们还有些害羞。他们或许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家乡,或许第一次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安心学习唐卡画。他们打磨画布,勾勒图案,调色着色,脸上还透着稚嫩,但给自己的人生已开始谱写上精彩的一笔。唐卡画除了它承载的宗教意义,也给这些学生们带来新的希望。

采访到最后,和吾屯村最年轻的国家唐卡工艺美术大师、担任第七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专家的娘本通电话,他正在外地推广吾屯唐卡艺术。

他说他是第一个从吾屯走出去到拉萨开设唐卡专卖店的人,是第一个在吾屯村创办热贡画院的人,历经12年,培养了许许多多和他一样把吾屯唐卡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目标的传承人。《宗喀巴大师》和《释迦牟尼生平》是他目前水平最高的作品。

他非常动情地说吾屯唐卡艺术走到今天,和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分不开,也和各种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分不开。

TIPS

交通:同仁县城到吾屯10千米左右,目前没有公交车,出租车单程25元。隆务寺:门票60元,60-70岁按40%收取门票,70岁以上免票。导游讲解五人以内50元,超过五人每人10元,参观时间为1.5-2小时。

热贡艺术博物馆:门票免费。参观时间上午08:30-11:30,下午14:30-17:30,全年无休。

吾屯上寺、下寺:门票30元,70岁以上免票。

猜你喜欢

唐卡画师大师
对话大师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