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敏教授运用香苏散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2019-03-20黄丽王敏

关键词:王敏临床经验

黄丽 王敏

【摘要】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脾胃病,王敏教授是贵州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在传承董建华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处方主要以香苏散化裁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脾胃病;王敏;香苏散;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脾胃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西药起效快,作用明显,但是一旦停药极易复发的特点,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于传统医学。

脾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脾主运化与胃主受纳、脾主升与胃主降等方面。脾胃运纳密切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纳食、消化、吸收与转输等一系列生理功能;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从而保证了食物的正常消化[1]。王敏教授作为贵州省名中医年均门诊量可达7000余人,其在接诊大量的患者后,对脾胃病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将王敏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学术思想的传承

董建华教授的“通降论”学术思想,是其治疗脾胃病证乃至内科杂病经验的精髓和核心所在,在中医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2]。董建华教授认为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为病,治疗上因以通降法为主,而胃与脾唇齿相连的关系决定了两者相互影响。王敏教授深受董老学术思想的影响,其根据“脏病多虚,腑病多实”的理论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脾为脏,运化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是滋养生命的重要物质满而不能实,故脾病易耗伤而“虚”;胃为腑,主受纳腐熟水谷,实而不能满,故胃病易积滞而“实”;脾以升为顺,胃以降为和,脾胃为中焦升降气机之枢纽,脾失健运容易导致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司,因此临床上脾虚气滞型患者最为常见,其治疗宜以“通降法”为主,兼加健脾之品,最终两者共司“仓廪之官”之职。

2 香苏散

2.1 香苏散的临床应用

香苏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同时代的医家会对本方进行加减,但总的还是由香附、紫苏、陈皮、甘草四味中药组成,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内有气滞、形寒身热等。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古代医家多用香苏散治疗四时瘟疫,而现代医家根据此方配伍特点及作用机制扩大了其治疗范围。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脾升胃降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致病原因多为气机失调,气滞是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我们只要抓住以“通”为用,就能理解香苏散为什么也能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了。在心身疾病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心身疾病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心身疾病在中医上可归属于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重要致病特点就是影响脏腑气机,导致升降失常。因此凡辨证是以气机壅滞为主的心身疾病均可用香苏散治疗。

2.2 香苏散的治病机理

香附有“气病之总司”之称,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止痛、调节全身气机之效;苏梗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因苏梗较苏叶更长于行气宽中,故王教授多喜用苏梗;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和中,为治疗脾胃气滞的常用药,具有能降、能燥、能和、能泻、能补之功,与香附苏梗为伍,既能健脾理气止痛,又能和胃降逆;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兼以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和胃畅中的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香附、苏梗、陈皮、甘草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2.3 王敏教授对香苏散的应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3],脾以升为顺,胃以降为和,脾胃为中焦升降气机之枢纽,脾与胃各司其职才能运化水谷精微至全身各处,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王敏教授认为现代人或因饮食不节,或因七情郁结,或因年老体弱导致气机阻滞,故不论是属于脾虚气滞型、阴虚气滞型,还是肝胃不和型其根本原因在于气机阻滞,此时用香苏散为主方治疗最为恰当。由于香苏散其药力过于轻薄,因此在临床应用中王敏教授会酌情兼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木蝴蝶等疏肝理气之品,既能增强香苏散行气之力,又可使肝气条达,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如《素问·保命全形论》所言“土得木而达”。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勿湿,脾主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导致水湿痰饮内生困脾[4],可酌加薏苡仁、茯苓、荷叶以健脾利湿。

3 典型病案

患者兰某,女,58岁,2018年08月17日初诊。患者诉近2月来脘腹胀痛,食后尤甚,口中无味,口中黏腻不渴,四肢乏力,大便溏薄,患者自服“健胃消食片、奧美拉唑”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今日就诊于我科,腹部查体(-),既往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既往无相关性其他病史。症见:脘腹胀痛,食后尤甚,口中无味,口中黏腻不渴,四肢乏力,小便可,大便溏薄,纳眠欠佳。舌淡红,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苔白腻,脉细缓无力略滑。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虚气滞。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健脾理气祛湿”为治则,处方:太子参15 g、黄芪30 g、麸炒白术10 g、陈皮10 g、茯苓20 g、防风10 g、醋香附10 g、紫苏叶10 g、荷叶6 g、酒黄精15 g、酒丹参30 g、蒲黄6 g包煎、郁金12 g、佛手10 g、炙甘草6 g、广藿香12 g、小茴香10 g,7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内服。

二诊:2018年08月31日,诉服前方后脘腹胀痛明显减轻,不思饮食,仍感四肢乏力,口淡无味,偶感烧心,眠差。舌淡红,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苔薄黄腻,脉细缓无力。以“健脾理气、清热利湿”为治则,处方:前方去小茴香、防风、郁金、佛手、酒黄精,麸炒白术改为16 g,加用山药15 g,薏苡仁20 g,酒黄芩10 g,仙鹤草20 g,盐知母12 g,蒲黄6 g,7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内服。

三诊:2018年09月17日,患者诉服前方后脘腹胀痛偶作,四肢乏力改善,未诉其他不适。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觉四肢乏力,故重用黄芪40 g以补中益气、固护正气,使邪不可侵,最终机体达到气血阴阳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 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8-69.

[2] 唐旭东.董建华教授“通降论”学术思想整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45-48.

[3] 王 键.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5.

[4] 王 键.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7.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王敏临床经验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influence of seeding locations on D-SOL plasmas in EAST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School Guided by Schema Theory
Electricity supplier era of packaging desig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Bromate formation in bromide-containing waters irradiated by gamma r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