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光辉中的伪崛起
2019-03-20熊芳芳
熊芳芳,中学高级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生命语文”首倡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得主。已出版专著《生命语文》《高考微作文》等。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此诗最早收录在《玉台新咏》之中,题作“古诗”;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未收;《太平御览》《古今合璧事类备要》题作“古乐府”。刘大杰、游国恩、袁行霈等诸多版本的文学史教材均将其归入“汉乐府”中。
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都是类似的。我们读过了太多的弃妇诗、怨妇诗,对这个女子的遭遇已经感觉不到什么稀奇。
无非是色衰爱弛,或是命中无子,不是男子薄幸,就是舅姑不容。
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不同于《卫风·氓》,因为女主人公没有氓之妻的那种自尊与决绝。它倒是类似于《邶风·谷风》,因为女主人公都温柔痴心,沉湎往昔。
从男主人公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不同于《孔雀东南飞》,也不同于真人版的陆游与唐琬,这个男主人公与焦仲卿和陆游有一个质的区别:面对眼前的这位哀怨的故人,他的灵魂已经不在场。
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刘兰芝的悲剧和唐琬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是美好的爱情被封建家长毁灭的悲剧,她们是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至少她们曾经拥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且是能以身相殉的爱情。而此诗中的女子是命运的悲剧,男子对她已经没有了爱情,只有一种曾经共枕、一朝分离后暂时难以完全漠然的善良,这是人性之中最本能的一种柔软。
为什么这样说呢?
细读文本就可以知道。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蘼芜,又名蕲茝、江蓠,叶似当归,香气似白芷,是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所以,古代育龄妇女多佩带内填蘼芜的香囊。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蘼芜生长在平原,薛道衡的《昔昔盐》说蘼芜长在水边。可见蘼芜并非高山深谷里的罕物,女子为何要“上山采蘼芜”?在平原或水边采采不好吗?何必要这么辛苦[古人上山,没有盘山公路,更没有索道缆车,而且从文本来看,女子是独身一人,为什么不叫个女伴(女人一般是群居动物)]?如果上山采蘼芜仅仅是一种谋生的劳动,为什么她会是独自一人(《诗经》里面的劳动场面向来是热热闹闹的集体劳动)?
女主人公勤劳、温顺、能干却被休弃,若说她是不贤惠才遭此命运,则于理不合;二人重逢,相敬如宾,若说是夫妻感情破裂,男子喜新厌旧,则于情不合。女子上山采蘼芜,可能正是因为不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才令舅姑不满,让儿子休妻另娶。曹植《弃妇诗》中的弃妇就是因为“丹华实不成”,所以才“无子当归宁”;而且“有子”和“无子”的差别很大:“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有子女,好像挂在天上的月亮,皎洁耀眼;没有子女,就好像划过天际的流星,瞬间消失。有子女,月亮能和天空一起,长相陪伴,而没有子女,就好像流星消失一样,没有任何光华了。)
在“生殖崇拜”极其盛行的古代中国,崇尚“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被以江禽,揉以蘼芜”(司马相如《上林赋》),蘼芜被古人尤其是妇女们喜爱的程度可见一斑。由此可以推出,本诗中的女子极有可能是因为不能诞育子嗣为家族传宗接代而遭休弃。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她怀着一丝对未来的希望上山采蘼芜,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福音。
女子上山采蘼芜,也可能是为了在大自然中排遣郁结的愁绪。苍翠的山峦,寂静的林莽,兰草的清香,蘼芜的馥郁,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子下山时陌路回首,邂逅故夫,于是旧愁新怨交织,昔日的伤口便在今日的阳光下开出了花。
女子上山采蘼芜,还有可能正是期望在那条路上邂逅故夫。在自然生态和谐的古代,蘼芜随处可见,何必一定要上山?很可能是故夫常常经过那条路,女子便想去那里碰碰运气。终于有一天让她碰上了,于是才有了“长跪问故夫”这一幕,有了一直盘桓于心的那一问:“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意味深长,有些哀怨,又有些妒意和好奇。
究竟是哪一種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与故夫有关。女子对他念念不忘,心心相系。
故夫的表现又如何呢?
首先,故夫还是善良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好”和“姝”的意思有无区别呢?
“好”,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美也,从女子”。但殷康认为,从字形来看,“好”如妇女抱幼儿,“无论反正左右,妇手都向子,无例外,原意概以多育为好,与后世姣美之意不同耳……许解‘美也,从女子误”。左民安在《汉字例话》中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说,“从‘好字的会意形式看,在古代很可能是以多子女的母亲为‘好的”。从字形和构词方式来看,“好”字的本义应是妇女的生育能力强。
再看《诗经·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姝”,还有《诗经·鄘风·干旄》《诗经·齐风·东方之日》中频频出现的“彼姝者子”,“姝”,都是美貌动人的意思。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有没有可能并非我们惯常理解的“新人虽然也算姣好,但不如故人美丽”,而是“新人虽然能够生儿育女,但不如你美丽动人”呢?
无论是哪一种理解,都会跟后面一句“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形成矛盾。
这一句说二人“颜色类相似”,岂不是与前文对二人的比较自相矛盾了?
显然,故夫的话,只是对故人的一种善良的安慰,并非出于真心。真实的状况是,新人的姿色根本不比故人差。但他总该找出一点新人的不足,才能够安慰眼前这个失去了一切的可怜女人。女子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容貌,“女为悦己者容”,她最在意的是故夫对她和新人的容貌评价,所以故夫善解人意地满足了她的好奇,平抚了她的妒忌。但他很可能话刚出口就后悔了,觉得这样的评价对于新人是不公允的,所以转而又说“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为新人“平反昭雪”之后,还是忍不住为了安慰故人而另找出新人的一个缺点:“手爪不相如”。而这个缺点,仍然可以说是莫须有的。
且看:“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多数版本都是这样的解释: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但颜色的问题明显是原材料的问题(而且缣的黄色还是一种染色工艺:“染兼五色”),不是“手爪”的问题。
从“手爪”的高低来看,反而是织缣者的手艺应当远胜于织素者。
《释名·释采帛》中说:“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于绢,染兼五色,细致不漏水也。”也就是说,缣的纺织工艺是高难度的,首先,丝非常细致,纺织时又要双经双纬,还要染兼五色,最后达到细致不漏水的效果。《说文解字》中解释,缣就是双丝的缯。汉以后,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或作货币。
可见在工艺方面,织缣的新人一点不输给织素的故人。
再看速度方面:“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匹,四丈也。”(《说文解字》)新人织缣一日四丈,故人织素一日五丈余。差距是一丈余。
“丈,十尺也。”(《说文解字》)古代关于“尺”的确定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古人以一拃为一尺,所谓一拃就是伸开右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后其间的距离。也有人说伸出右手,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张开拇指和小指,其间的距离为一拃,一拃为一尺。 “尺”的字形下面是两指,两指之间的距离即一拃,也就是一尺。“尺”的概念,各代制度不一。远古时代是“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大戴礼记·王言》),商代的一尺约合今天的16.95厘米,即使按这一已经扩大了的尺度概念,一丈多的布匹,也没有多长。加上织缣的工艺难度,这样的差距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
可见这位故夫对新人其实是按捺不住的喜爱,所以即使要努力挑剔她的缺点,也只能是违心地吹毛求疵,甚至无中生有,从而表达对眼前这位失去婚姻就失去了一切的女人的善良安抚,以致“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结论的得出,是那样的违情悖理,不合逻辑:男人娶老婆,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只看女人能干多少活儿,能挣多少钱的。貌美温柔、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宜室宜家,这对古人更重要。故夫不去比较那些真正要紧的事项,只说“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多少有些搪塞的意味,这其实是一种很高妙的言说技巧。
对于“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一句,有人认为是故夫的台词,有人认为是故人的台词,我认为,从全诗语境来看,应该是故人的台词,是这个可悲的女人的台词。
她从故夫的“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的话语中得到了巨大鼓舞,于是有了发怨言的底气:“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去。”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人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和赞赏之情时,她如同一株在骄阳下萎蔫的禾苗霎时得到了雨露的浇灌,立时挺直了腰杆,长久以来的怨气和委屈终于能够一吐为快。这样的怨言,其实也是一种撒娇,在故夫瞬间的眷恋里,她暂时找回了自己的生命意义。
这比她的悲剧结局更令人感到可悲。
张爱玲说:“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倾城之恋》)
得不着异性的爱,不仅仅是得不着同性的尊重,连自己的尊重都得不着。哀怨至今,郁结至今,自卑至今,破碎至今,在这一场期待已久的邂逅中,这个女子在故夫因着恻隐之心而惠赐的短暂而虚幻的光辉中得到了爱的沐浴,完成了生命的伪崛起。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窦玄妻《古怨歌》)这样的吟唱,往往是女子的声音,而“喜新厌旧”常常是男性的本能。
《圣经》中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失去了男人,女人的生命是否就无从附丽?
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的名字叫女人
◆麦子
是
我只是你的一根肋骨
但經过了上帝的手
我便不再是一根肋骨
而是一个独立而独特的
生命
是
你还有许多根其他的肋骨
但只有这一根
名字叫女人
那些其他的肋骨
名叫勇气、善良、智慧、正义……
我是一根与众不同的肋骨
没有人可以替代我
完成你的生命
是
我保护着你的心
用最柔韧的质地
缓冲世界给你的压力和撞击
我会帮助你 我能保守你
因为那是上帝交给我的
使命
是
我是一根有使命的肋骨
我的名字叫女人
我从来不是弱者
我是你心灵的支撑
是你人生长途的伴侣
是
我是一根肋骨
不是股骨
不是肱骨
也许我无法替你打拼
但我负责守护你的心灵
——你强大的外表下最柔弱的那一部分
至于治理这地
则更须靠你自己跟宇宙的合一
是
我是一根
听从上帝命令的肋骨
我的名字叫女人
在你沉睡的时候
我被上帝领到你跟前
安静等待你自己发现:
“这是我骨中的骨,
肉中的肉。
可以称她为女人,
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是
我的名字叫女人
我是你的一根肋骨
没有人可以替代我
完成你的生命
是
我只是一根肋骨
我还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肋骨没有判断的智慧
但我会安静等候上帝的带领
等候你惊喜的声音
一天上午坐在教堂里听牧师讲道,心里却突然开了小差,想到我一直想不通的《创世纪》的几个章节:
1:28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2:21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
2:22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
2:23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2: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我以前一直想:肋骨只是男人的一部分,而男人的肋骨不止一根。男人离了这根肋骨还可以存活,而肋骨无处寄附便无从得着生命。
我因此常常埋怨上帝的不公,觉得女人从创世之初便注定了不幸。
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上帝的心意:是,男人的肋骨是不止一根,但只有一根名叫女人,其他的肋骨分别是不同的意义与表征。
所以在教堂里,我写下了上面那首诗,算是解读上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