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措施探讨

2019-03-20牟毓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年18期
关键词:河道水体水资源

牟毓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天津301700)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分析

河道治理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河道问题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和旱季。具体来说,雨季的到来可能会使河道水位上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易带走碎石和泥沙,这些泥沙和碎石的堆积严重阻碍了河道水流的流通,严重时,可能导致泥石流和洪水灾害,进而造成一定的损失;而旱季时,会使河道的水位下降,从而导致干旱问题,进而导致周边的农作物缺乏水源、难以生长,给周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境况下,我国水资源也非常匮乏,并且受环境污染、气候条件、工业废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使水资源的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部分工厂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使河道污染严重,水生物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有效缓解上述情况,需要进行河道治理,从而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平衡。通过河道的治理,还可以解决河道水污染问题,使河道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2 现阶段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废水和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到河道中,因河道不具有纳污性能,使河道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因水质受到污染,河水出现乌黑浑浊、蚊蝇滋生的现象,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的影响。就河道水体来讲,虽然其不具有纳污能力,但良好的河道水体可以满足工农业、商业、渔业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且符合景观用水、旅游用水的要求。如果河道水体污染,有富含有机物的各种污水和废水的流入,河水的含氧量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将会下降,甚至消失。事实上,水体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于城镇和郊区,且污染程度较大,比收集设施、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快得多,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农业生产方面,常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这些有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环境,从而影响水体。

2.2 河道的景观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现阶段,河道的自然景观资源已不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是沿河环境比较恶劣,不仅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受环境的影响,人们很难看见清澈的水、碧蓝的天、鱼虾洄游等景象。因此,为了发挥河道的景观功能,需要通过一些有效手段对河道环境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治理。同时,可以将亲水、净水、活水作为水环境改善的思路,逐步实现水资源贯通流畅、水生态自然融洽的目的。

3 河道治理措施分析

3.1 选用完整的河道管理思路

水利部门作为河道管理的主要部门,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其应选用完善的河道管理思路,将河道的管理落实到位。同时,还应通过改变水资源利用的形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为了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模式,水利部门应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河道的管理系统,并有效落实,从而保障水资源的平衡。针对水资源的利用,水利部门应从各个方面(给排水、灌溉、水污染、生态等)统筹水污染、规划供水、节水等情况,并保证水资源的稳定性,使河道的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3.2 增强环保意识,切实落实河道治理

为了实现河道的有效治理,可借助相关法律措施维护河道的治理,并可减少人为因素对河道治理的限制。同时,还应加强河道治理的相关宣传,真正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河道治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环保措施,环保部门应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责令一些给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改,减少工业未处理废水的排放[2]。同时,定期举办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和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为河道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3.3 有效落实防洪措施

尽管河道水资源丰富,但其存在防洪能力差的缺陷。所以,在实际的河道治理过程中,防洪对策的制定和落实十分有必要,从而提升河道防洪水平,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在河道周边栽种植物,通过植物的根茎保护河道的水土,巩固水源,为了发挥该方法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深入调查和研究河道周围的地质情况与水文特征等,从而选择适宜的植被,最终实现水质改善、水源巩固的目标;(2)土壤生物工程的应用和建设,该方法能够防止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侵蚀,真正实现河道防洪水平的提高[3]。

3.4 加强提防,拦截净化

为了达到防洪要求,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根据往年的洪水情况,加强提防建设。同时,还要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保障河道泥沙排泄顺畅,从而使河网的泄蓄能力提升,保障河道排洪排涝功能。河道清淤后,河网的水体自净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从而提升水质,逐渐形成河道的生态平衡。另外,截污治污也是改善河网水质的一个重要措施,可以通过污水处理、雨污分流等方式,有效落实污水的治理和截流,从而达到河网水质改善的目的,并改进水环境的质量,使周围环境得到优化。

3.5 构建生态护岸

生态意识是河道治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意识,从而促进河道治理人员积极地进行河道治理工作。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受人们对河道知识认知少、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认为河道治理主要包括2个部分,即城市景观水利阶段和城市生态水利阶段。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障河道的生态多样性,提升自然性,通常需要对河道区域进行划分,不仅为游人保留参与空间,同时,设置一些游人勿靠近的区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外,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应构建生态型的护岸结构模式,从而有效保护河道的稳定性。例如,植物护岸,在河道两岸种植一些特殊植物,通过特殊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岸坡固定、水土稳固的目的,并采用斜坡式的绿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发挥植物的护岸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治理在保护河道水资源、建设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河道治理工作。为了发挥河道治理的真正作用,可采取完整的河道管理思路、有效落实防洪措施、加强提防、拦截净化等措施,从而提升河道治理的水平,进而达到河道治理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河道水体水资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道里的垃圾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