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
2019-03-20王小燕河南工程学院
王小燕 河南工程学院
设计中的“人性化”缺失现象是随着20世纪现代设计的出现而凸显出来的。所谓设计的“人性化”,简单来说,就是以设计的对象“人”为目标进行设计,强调设计对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双重满足。从设计本身来说,“人性化”本应是设计的应有之意,这从当代学者对设计的定义中可见一斑。例如尹定邦认为,设计是对人的功能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1]王受之先生认为,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其决定因素包括现代社会标准、现代经济和市场、现代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需求两个大方面、现代的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等等几个大的基本因素。[2]在这些定义中,人的需求都是设计的核心之所在。而在现代设计中,人的需求偏偏为很多设计师所忽视,诸多堪称反人类的设计屡见不鲜,因此,设计的“人性化”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失现象凸显的原因
与现代设计相比,古典设计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其受众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举凡服装、建筑、家具、器具等的设计,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及富商巨贾服务的,例如王受之先生就说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等等的影响,(传统)设计也逐渐出现了细分,最为独立的设计活动,已经不再是为大众服务的活动,而主要是为社会权贵的服务。”[3]这就决定了古典设计的受众具有范围窄、针对性强、个体意识浓厚的特点。因此古典设计中“人性化”的分量更重,“人性化”的缺失往往意味着设计的失败。以中国古代的服装设计为例,中国古代服装设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当时的社会名媛,当时的服装设计师也即是各大绣庄的织绣师傅,创作设计的每件服装都是在全面考虑着装对象的个体特征,并充分尊重对象的个体意愿的前提下完成的,这个过程中处处闪现着人性化的光辉,是人性化设计的完满体现。
自工业革命兴起以来,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社会阶层的分界被逐一打破:一方面,古典社会中单纯以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为生活目标的中下层民众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备了通过设计使生活更美好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古典设计的“一对少”模式明显不再适用于现代设计,受众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构成了现代设计师最基本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批量化模式也使得设计师从完整的设计过程中脱离出来,成为单纯意义上的设计师,与市场、受众的联系大为弱化,不了解受众需求而盲目设计的设计师比比皆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现代设计中设计对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频频出现,设计的“人性化”问题也因此重新显现,并成为了被学界反复讨论的问题。
二、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失问题的表现
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论述的方便起见,本文按照设计领域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三大类,这是“目前学术界和应用界最普遍的分类方法”[4]。
第一,视觉传达领域。“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图像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主要符号是视觉图像。”[5]由定义可知,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就是“传达”二字,“传”,设计者要把自己的创造构思以视觉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受众要能够接受到图像信息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含义:这其中,设计者对受众接受能力的认知是关键。然而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见其形而知其意”这一基本也是核心诉求的达成反而成为了难题,意义晦涩不明、文不对题的设计随处可见。设计师考虑了作品的色彩、构思等外在因素,对意义的适当表达反而被忽视了。例如如今常见的许多广告作品,只追求炫目的视听感受或新奇夸张的叙事手法,其实际内容与所要表达的内容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常常让人久思而不得其解。这样的设计作品,不仅没有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的任务,反而增加了人们接受有效信息的难度。
第二,环境设计领域。“环境设计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是为了居住环境的设计。”[6]现代人类多数脱离了第一自然,生活在第三自然也即是人造环境中,因此环境设计,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堪称反人类的设计却比比皆是。诸如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装满垃圾的大型户外盆景,春秋季节漫天飞舞以致使人无法呼吸视目的景观树的大量栽种,黑夜中闪耀着炫目的光线使得交通事故频发的巨幕电子广告屏的设置等等,人们生活的室内及景观环境因为这些不考虑人性化的设计的存在而令人沮丧、费解,以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美好为目标的环境设计带给人类的却是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
第三,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7]相较于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产品设计中对“人性化”的要求更高,产品设计中“人性化”的缺失问题也因此更加引人注目。例如服装设计中的童装设计,小到袖长与实际臂长严重不成比例的上衣,服装标签内置且用料极硬等细节问题,大到服装装饰上采用易使孩童因误吞造成窒息的小配件等安全问题,或者童装图案设计违背基本的道德、审美要求,以丑为美、以暴力为美等,都为现代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三、现代设计中“人性化”缺失问题的应对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被设计环绕的环境中,设计与人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无法分割。因此,现代设计的“人性化”缺失现象不仅仅是设计本身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体验。要应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受众分析至关重要。在现代设计实践中,设计的受众的范围实际上是有一定限制的。不同国籍、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决定了受众拥有不同的需求。设计界的大师们曾经试图挣出这一局限,设计出可以为所有人所理解接受的设计,例如曾经盛极一时的国际主义风格,但是当代设计批评家们对国际主义风格最大的诟病反而是它的没有人情味,也就是缺乏对设计对象的情感关怀。换句话说,国际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缺乏“人性化”的设计。而这种把设计受众平面化格式化,不考虑他们之间的区别的做法,也是现代设计缺乏人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谈设计的“人性化”,必须首先把设计受众的范围确定好,然后深入分析了解受众的年龄阶层等特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从而将人性化落到实处。
第二,作品基本要素分析必不可少。设计作品是连接设计师与受众的桥梁,设计师对设计受众需求的满足必须通过设计作品来完成。设计作品依托于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设计师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取舍又往往受到诸多设计流派设计大师的影响,因此,有效的设计意图传达,就建立在对所采用的基本元素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中“人性化”的表达同样如此。当设计师已经很好地了解了设计实践所针对的受众的特点之后,还必须加强对所采用的元素的认知,明确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色彩,以恰当的方式来构建设计作品,使实际呈现的作品与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是符合的,这样才能真正使作品满足受众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四、小结
在现代设计实践中,“人性化”的缺失不仅仅意味着设计作品的不完整,缺少“人性化”的作品还将为它的受众带来困扰甚至危险。因此,“人性化”应该成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的构思阶段就纳入到设计师的考量中,使现代设计真正符合原初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