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遇上乡村振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
2019-03-20
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和而不同、互促共融的关系。要先厘清两者之间的“和”与“不同”,才能在认识上化解疑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大家热烈讨论乡村振兴,很多之前负责推动城镇化工作的同志不免感到有些疑惑,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意味着将来要素投入的重点是乡村而不是城镇?甚至有人将两者视为矛盾的对立面,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实施,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会下降。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有些人对城镇化的规律不了解,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不了解。
其实,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是和而不同、互促共融的关系。要先厘清二者之间的“和”与“不同”,才能在认识上化解疑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本质上有很多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目的看,新型城镇化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的问题,特别是亿万农民工的被城镇化和伪城镇化的问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实质上成为城里人而非单纯的户籍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也是解决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第二,从原则看,新型城镇化讲求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样化”发展,不能把农村都变为城市,而是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中更明确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从核心价值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城镇化需要建设新城,但绝不能用建新城来取代城镇化。如果兴建起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城镇,可农民却仍然难以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被边缘、被排挤,那么这样的城镇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所以,新型城镇化追求的是以人为核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乡村振兴战略要承认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是强调以人(农民)为本。
乡村振兴首先是农业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规模化。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是,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耕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其他行业。20世纪90代初,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马凯曾反复强调,“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当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30%,农村人口9亿多,在绝大部分人口密集的省区人均占有耕地仅1亩左右。马凯指出,人均1亩多地,如果种植大宗农产品,即使是绣出花来也无法使农民致富。所谓“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实质就是要使农民从耕地上解脱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城镇化。只有农民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度减少,才会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所涉及的诸多矛盾。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意味着人口要转移。转移的两个方向,一是到城市城镇从事工业生产或三产服务业,由农民变为市民,这就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动力;另一个是继续留在农村,参与大规模的工业化的农业生产,以及在农村产生的三产服务业,如乡村旅游等。而农业的现代化会使得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发生改变。分散的村落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以会带来大规模的农村土地整理,使土地更集中、生活更集中。农村土地整理改变了农村原来土地和村落分散分布的状况,为农村大量增添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了条件。农村土地整理也为城镇化的发展腾出了土地的空间。
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要素的积极应用,因此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绝不是关起门来,孤立地靠农村资源来建设农村。务必要因地制宜,要开门借力。特别是利用好城市资源,在农村发展中把城市元素发挥极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这是客观规律,但不能以乡村的荒芜、衰败为代价。中国城乡关系在经历单向城市化以后,已经转向城乡互动阶段,人口、土地和资本从单向配置到城市,转为城乡两个空间的相互流动和配置。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结果。新型城镇化一方面是人的城镇化,让城市中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或者通过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市民化。另一方面,城镇化的结果是城乡产业融合化,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乡村振兴也是新型城镇化成功的重要标志。这个“新型”最突出的体现是我国人口多,推进城镇化速度快,根本的路径是就地就近城镇化。因此,带动乡村发展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衡量我国城镇化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否带动了乡村发展,是否成功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农业转移人口,并成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不可割裂,二者均是推进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镇化战略能够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提供城市现代文明,促进城市现代化的要素更好地配置到农村和农业当中。我国现代化进程,必须是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发力、不可偏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存在不同的地方。首先,城镇化更多关注中心城市、城市群、城市的竞争力;乡村振兴关注美丽乡村,也关注小镇,两者关注的载体不一样。其次,两者关注的资源流动的方向也不完全一样,在讨论城镇化时,我们更多关注资源要素等向城镇流动,向城镇集中,更好发挥它的集聚作用。但是在讨论乡村振兴时,又希望很多的资源要素流向乡村,留在乡村,所以考虑的方向也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