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老旧铁路隧道改造方案研究
2019-03-20赵志刚
赵志刚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 110001)
1 工程概况
1.1 线路概况
长图铁路长春至吉林段西起长春市长春站(含),东至吉林市江北站(含),修建于1910~1912年,之后分别于1975~1978年,1998~2002年增建复线,正线线路长度134.850 km。
1.2 隧道分布概况
本段分布既有隧道3座,总长1 253.8 m,其中单线隧道2座,双线隧道1座。3座隧道分别修建于1912年,1978年和2002年,分别代表了我国铁路隧道修建技术发展的3个不同的时期,隧道建筑限界、建筑材料标准及施工工艺水平相差迥异,衬砌缺陷及病害较为典型,在我国老旧隧道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3 隧道地质概况
1.3.1 工程地质
隧道位于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向东部山区过渡地带丘陵区,隧道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黏土层、华力西期花岗岩,全~强风化。
1.3.2 水文地质
隧址区地表水系发育,水位随季节涨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线地下水发育,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承压水。地表水、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
1.3.3 地震动参数区划
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 s。
1.3.4 气象特征
隧址区属东北亚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严寒地区,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1~-15.1 ℃,极端最低气温-36.5~-42.5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92 cm。
1.3.5 既有隧道信息(表1)
1.4 隧道概况
1.4.1 隧道限界
根据收集到的既有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现场断面测量,大山嘴隧道和土门岭2号隧道轨面以上净高满足接触网现状挂网高度要求,土门岭1号隧道净高不足。本段隧道设计采用的限界标准及目前实际净空量测情况见表2。
表1 长图铁路长春至吉林段既有隧道信息统计
表2 隧道设计限界及断面复测情况统计
1.4.2 衬砌及洞门结构
大山嘴隧道衬砌为复合式衬砌,土门岭1号、2号隧道为整体式衬砌,衬砌材料、长度及最大埋深等见表3。
表3 隧道衬砌类型、长度及洞门结构类型统计
1.4.3 隧道衬砌缺陷及病害检查方法及现状
隧道衬砌缺陷检测采用了无损检测法,采用SIR-3000型地质雷达仪,隧道表面共布设6条测线,拱部2条、两侧拱腰和边墙各2条,检测内容为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脱空、钢筋及钢拱架分布[1-6],雷达检测成像见图1。
病害检查方法主要为现场调查及测量,技术人员进洞进行实际调查,对病害类型、位置、状态进行统计、测量,并现场绘制病害展开图。
通过地质雷达检测及现场调查,3座隧道均存在较多的衬砌缺陷及病害,缺陷类型主要为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背后脱空和不密实,病害主要类型为渗漏水、冻害、衬砌开裂、衬砌腐蚀等。隧道衬砌缺陷统计见表4,病害统计见表5,典型衬砌病害见图2。
表4 隧道衬砌缺陷检测统计
图1 雷达检测影像
图2 隧道衬砌典型病害
2 隧道缺陷、病害成因分析及影响评价
2.1 大山嘴隧道
2.1.1 衬砌缺陷
缺陷类型:隧道衬砌缺陷主要为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背后脱空。
成因分析:衬砌缺陷主要由于施工期间存在局部欠挖,混凝土浇筑压力不足,拱顶压浆不到位以及施工缝渗漏水带出了衬砌背后部分泥沙引起。
影响评价:隧道衬砌背后脱空对结构承载能力损失严重,可能引起衬砌背后土体持续的塌落,对衬砌结构安全影响较大,运营安全存在隐患。
2.1.2 衬砌病害
病害类型:隧道主要病害为衬砌开裂和施工缝渗漏水。
成因分析:根据查阅竣工验收资料及现场调查,本隧道衬砌裂缝多为非结构裂缝,部分在施工期间已形成,且经长期观测未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于施工工艺及混凝土收缩造成;渗漏水病害主要发生在施工缝位置,主要原因是隧道防水层及施工缝加强防水措施失效,渗漏水含泥量高。
影响评价:衬砌裂缝为非结构裂缝,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基本无影响;持续的渗漏水易导致衬砌背后土体流失,进一步加剧衬砌背后脱空面积增大,对衬砌结构长期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拱部渗漏水对电气化影响较大,边墙渗漏水对电气化基本无影响。
2.2 土们岭1号隧道
2.2.1 衬砌缺陷
缺陷类型:隧道主要缺陷为衬砌背后脱空及不密实。
成因分析:衬砌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为隧道修建年代久远,衬砌材料标准低,施工工艺水平低,衬砌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衬砌与围岩不密贴,长期渗漏水造成。
影响评价:本隧道衬砌综合缺陷严重,衬砌强度低,部分段落为浆砌料石衬砌。根据检测资料及长期运营状态分析,衬砌厚度不足对目前衬砌结构安全影响不大;衬砌不密实及衬砌背后脱空面积大,对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大,对衬砌结构安全影响较大,运营安全存在隐患。
2.2.2 衬砌病害
病害类型:隧道衬砌病害类型主要为衬砌腐蚀、渗漏水、冻害及限界不足。
成因分析:产生上述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本隧道运营时间已超过100年,衬砌劣化严重,隧道防水层失效,排水不畅,衬砌变形造成个别地段限界不足。
影响评价:限界不足、渗漏水及冻害对电气化改造工程影响大。
2.3 土们岭2号隧道
2.3.1 衬砌缺陷
缺陷类型:隧道主要缺陷为衬砌背后脱空、不密实、衬砌厚度不足及照明不良。
成因分析:衬砌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施工工艺水平低,衬砌混凝土浇筑不密实,衬砌与围岩不密贴,长期渗漏水造成;隧道内未设置照明设施。
影响评价:同大山嘴隧道。
2.3.2 衬砌病害
病害类型:隧道衬砌病害类型主要为渗漏水、冻害、衬砌腐蚀、无砟轨道病害及照明不良。
成因分析:产生上述病害的主要原因为隧道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水平施工缝位于起拱线位置,环向施工缝设置过多(约2.5 m/道),拱部施工缝与边墙施工缝不对缝,错开约1 m,施工缝多且拱部与边墙不对应,隧道防水层失效,排水系统失效,导致衬砌表面及接缝处大面积渗漏水,冬季低温时形成冻害;隧道未设置仰拱,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低,在水的长期浸泡下导致道床基础强度不足;隧道内未设置照明设施。
影响评价:隧道衬砌表面及接缝大面积渗漏水,冬季冻害严重,无砟轨道病害严重,已进行过多次治理,但效果不明显,对电气化、运营安全影响大。
3 隧道改造方案
3.1 大山嘴隧道
本隧道轨上净高满足接触网挂网高度要求,衬砌结构状态良好,改造方案应本着尽量利旧的原则,对既有隧道净空、衬砌进行予以利用[7-13]。挂网前对衬砌背后脱空缺陷及施工缝渗漏水病害进行治理,其余缺陷及病害在运营期间加强观测,结合日常维修处理。
(1)衬砌背后脱空处理
衬砌背后的空洞治理前应首先探明空洞的位置和大小。二次衬砌与防水板之间的空洞一般较小,采用钻孔注浆的方式进行回填。注浆管采用φ42 mm钢管,t=2.5 mm,钻孔穿透二次衬砌但不破坏防水层。注浆作业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注浆采用微膨胀性水泥砂浆,水灰砂比为0.6∶1:(1~2.5),注浆压力0.1~0.2 MPa;第二次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为(0.6~0.8):1,注浆压力0.2~0.3 MPa,确保回填密实。
防水板以外与围岩间的脱空,空洞深度小于20 cm的,采用钻孔注浆的方式进行回填,钻孔深度穿过防水板至岩面处,注浆管布置及注浆参数同二次衬砌与防水板间脱空处理。
对于防水板以外,深度20 cm以上的脱空,先打设φ25 mm中空锚杆对缺陷衬砌进行加固,锚杆布置间距1.0~1.5 m,长度根据空洞深度确定,锚杆均设置垫板,垫板尺寸15 cm×15 cm,厚度0.8 cm。锚杆端头及垫板应进行镀锌防锈处理,镀锌采用热浸镀,镀锌层平均厚度应不小于70 μm。注浆管采用φ108 mm钢管,间距1.5~2.0 m,梅花形布置。
施作中应根据衬砌背后脱空的大小及范围布置注浆孔,钻孔深度穿破防水板至岩面处。回填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采用气泡混合轻质混凝土,干密度不大于400 kg/m3,抗压强度不小于0.8 MPa,水灰比为50%,气泡浆液体积比为65%,注浆压力0.1~0.2 MPa;第二次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为(0.6~0.8)∶1,注浆压力0.2~0.3 MPa。衬砌背后脱空处理见图3。
(2)施工缝渗漏水处理
施工缝渗漏水采取拱部封堵,边墙引排的方式进行处理[14-15]。首先钻孔宜交叉布置在施工缝两侧,钻斜孔穿过裂缝(或穿过衬砌结构至止水带迎水面),安装注浆管时,应清洗孔壁混凝土残屑,用封缝固管材料紧密填塞孔管间隙,孔口用铁抹压实抹平。钻孔间距宜为20~30 cm(施工缝钻孔间距宜为50~100 cm),斜孔倾角宜为45°~60°。裂缝两侧各20 cm范围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至少涂刷2层,在第1层干后涂刷第2层,第2层涂刷方向应与第1层的涂刷方向相垂直,用量不应小于1.5 kg/m2,厚度不应小于2 mm。在施工缝内表面凿出深10 cm、内大(10 cm)外小(8 cm)的倒梯形槽,槽长度由裂缝起止点向外延伸10 cm,用毛刷刷净槽内浮尘;底部反扣Φ80 mm PVC半管,半管采用U形卡安装牢固;在PVC管两侧挤压一层遇水膨胀腻子条,外面采用环氧树脂分层封堵,抹至与衬砌混凝土表面齐平,每层厚度不大于1 cm,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至少涂刷2层。施工缝渗漏水处理见图4。
图3 二次衬砌背后脱空处理示意
图4 施工缝渗漏水处理示意(单位:cm)
3.2 土们岭1号隧道
本隧道轨上净高不满足接触网挂网高度要求,净宽不满足隧道建筑限界要求。考虑本隧道所处区间为双线,改建施工期间可利用上行线作为过渡线路,本着“尽量利旧,节约投资”的原则,隧道改造采取封闭后原位扩挖改建的方案,改建标准同新建单线隧道标准。
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隧限-2A”,不考虑大机养护作业。隧道明挖段采用整体式明洞衬砌,暗挖段采用复合式衬砌;拱墙设置分离式防水层,防水层采用EVA防水板+土工布,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 mm,土工布质量不小于350 g/m2; 防水板与初期支护间设置环向φ50 mm排水盲管,两侧边墙脚部设置φ100 mm纵向排水盲管,地下水发育地段设置竖向深埋碎石盲沟,洞内设置贯通的φ400 mm中心深埋水沟,洞外设置深埋保温暗沟及保温出水口。环纵向盲管及竖向碎石盲沟直接接入中心深埋水沟,经洞外深埋暗沟排出洞外,确保防水有效,排水畅通。
隧道扩挖围岩范围及施工工序见图5。
图5 隧道改建扩挖围岩范围及施工工序
3.3 土们岭2号隧道
本隧道轨上净空满足接触网挂网高度要求,采用利旧的改建方案。隧道地下水发育,衬砌病害严重,特别是渗漏水、冻害及无砟轨道病害对电气化及运营安全影响大,接触网挂网前对衬砌缺陷及病害进行整治。经综合分析,除了衬砌自身存在不足外,隧道排水系统失效是产生以上众多病害的根源。构筑完善的防水和保温排水系统是解决本隧道诸多病害问题的关键。本隧道所处区间为双线,改建施工期间可利用下行线作为过渡线路,具备封锁后改建施工的条件。隧道主要改建措施如下。
(1)隧道改建利用现状净空,隧道建筑限界以满足接触网挂网需要进行确定,除局部净高不满足要求地段对拱部进行扩挖外,原则上其余地段拱部与边墙不再扩挖围岩。
(2)更换全隧隧底结构,扩挖后设置仰拱结构,改建后隧道内铺设有砟轨道。
(3)全隧增设贯通的中心深埋水沟,水沟位于仰拱以下,埋深按冻结深度确定并留有余量。
(4)地下水发育、综合病害严重地段衬砌采取拆换处理的方案,拆换衬砌段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防水及排水系统同土门岭1号隧道改建标准。
(5)原锚喷衬砌段增设二次衬砌及衬砌背后防排水设施。
(6)其余地段对拱墙衬砌予以利旧,挂网前完成病害治理。
4 结论与建议
长图线长春至吉林段3座隧道的改造条件分别代表了目前类似改造工程中比较常见的3种类型,通过对本线隧道改造方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老旧隧道电气化改造方案的研究,应本着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旧的原则。改造方案的确定应在对隧道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2)项目勘测前应对隧道竣工资料、大修资料、限界资料及病害资料等进行收集,初步了解隧道现状,制定勘测方案。勘察期间通过现场病害调查检测、断面净空测量、衬砌缺陷检测等方式充分收集隧道相关信息,并对病害进行分级,评估隧道状态。
(3)隧道病害整治方案应建立在对既有隧道现状充分了解,对衬砌缺陷、病害原因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4)对于净空不满足电气化要求的隧道,应综合考虑施工过渡方案、施工风险、运营安全,经比较后确定改建方案。对于具备施工过渡条件的隧道,尽量采用封锁后原位扩挖改建的方案,尽可能多利用既有净空、设备,降低工程投资。
(5)对于净空满足电化要求的隧道,应尽量利旧。对影响电气化挂网、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的缺陷和病害进行整治,其余缺陷及病害在运营期间加强观测,结合日常维修处理。
(6)日常维修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含泥砂的渗漏水点,发现后应及时治理,避免衬砌背后土体流失造成衬砌背后大面积脱空,影响运营安全。